2024年的美國大選可以說是最近五十年來最精彩的一次:出現了自從1968年以來,第一位在競選活動中遇刺的候選人(上一位是羅伯特·肯尼迪,他死了),以及第一位主動放棄連任的在職總統(上一位是林登·約翰遜)。僅僅兩個月以前,懂王再次入主白宮好像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現在卻是風云突變,賀錦麗變成了領先的一方——盡管她的領先帶有很大水分,接下來我們會討論。上帝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編劇,而且是最不講道理的編劇。
拜登退選之后的形勢變化,充分說明:拜登本人是民主黨最大的負資產,甩掉這個包袱,勝算就大了很多。從歷史經驗看,每次大選最重要的議題都是國內經濟,而過去四年美國經濟不能算差,橫向比較甚至算不錯了。2022-2023年,很多經濟學家懷疑美國將進入一場急劇衰退,但現在的一致預期是最多只會出現一場溫和衰退,甚至可能不衰退。人均收入、就業、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表現都很好,唯一的問題是通脹,而且也在2024年控制住了。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如果美國經濟出現這樣良好的表現,現在在白宮的政黨基本都能守擂成功。
跟四年前、八年前一樣,懂王主打的仍然是分配牌:全球化損害了美國藍領尤其是“鐵銹地帶”選民的利益,所以要通過貿易戰、制造業回歸等方式,促進利益的重新分配??墒沁^去四年,民主黨其實也在打這張牌,只是打的沒有懂王那么激進罷了。拜登的白宮也很關心中國的“產能過?!眴栴},也在大力推進制造業回歸美國(尤其是芯片和新能源等高端制造業)。應該承認,在國際事務上,拜登是一個遠比懂王更老練的政客,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但是招招都在打對手的七寸,手段頗為毒辣。
如果拜登再年輕二十歲,那他連任成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惜他太老了。如果他當初選擇了一位年富力強、在內政外交方面經驗均比較豐富的人做副總統,今天民主黨的路可能也好走不少??上С鲇谡握_和平衡選票的考慮,他選了賀錦麗,而且當時他應該完全沒有意識到四年之后自己會不得不“激流勇退”,從而把賀錦麗推到與懂王對抗的第一線。
有人認為,賀錦麗擔任加州總檢察長六年、聯邦參議員四年的經驗,已經足夠了,至少比共和黨那邊的萬斯更好。問題在于萬斯選的是副總統,不是總統;作為一名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經驗最多只能算合格,談不上優秀。而且賀錦麗的背景和履歷太容易讓人想到奧巴馬了,對于傳統的共和黨建制派選民來說,她很難成為一個可接受的選項。這些選民(與MAGA共和黨人往往勢同水火)哪怕再不待見懂王,也得捏著鼻子選他。
賀錦麗迄今做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決策,就是挑選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茨為副手。沃爾茨是個“老白男”,出身鐵銹地帶,還是退伍軍人——這幾個標簽顯然都是為了松動懂王的基本盤而準備的。在當前的民主黨內,沃爾茨算是溫和派,這一點也可以與賀錦麗形成平衡。相比之下,懂王選出的副手萬斯太像他自己的翻版了,而且是他本人推進參議員的。無論從平衡選票還是平衡黨內派系的角度,萬斯的作用都不大;他唯一的作用是四年之后能夠繼承懂王的“遺志”,把MAGA政策貫徹下去。
所以,在選擇副手這件事情上,懂王托大了。不過他倒也沒有太多選擇,無論是初選中被他打得滿地找牙的那幾位,還是共和黨建制派的那些政治明星,估計都不太樂意在此時做他的副手。別忘了,哪怕懂王重返白宮,他也只能再任一屆了,2028年肯定將是一次開放選舉(Open Election)。在這種情況下成為懂王副手的誘惑力會大大降低,還得被迫背負懂王的遺產,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進入9月,美聯儲開始放水,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與懂王的第一次電視辯論(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次)中,賀錦麗表現不錯,與拜登的災難性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事態似乎在沿著對賀錦麗有利的方向前進,可是,現在的形勢真的是賀錦麗領先嗎?或者我們換個問題:如果大選在今天舉行,賀錦麗能獲勝嗎?
答案還真不好說。我個人認為,從民調數據看,目前還是懂王略勝一籌。根據RCP統計數據,目前賀錦麗在全國民調中領先懂王2.1個百分點,在戰場州民調中平均落后0.2個百分點。不要忘記,在2016年和2020年兩次大選當中,民調錯的可怕,嚴重低估了懂王的勝率!就拿2020年那次懂王最終輸掉的選舉來說吧:
投票前最后一個星期,懂王在全國民調中平均落后拜登7.5-8.0個百分點,但最后他只輸給拜登4.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全國民調存在約3個百分點的誤差。
與此同時,在主要戰場州,民調誤差倒是不太大,一般在1個百分點以內,有的州甚至出現了拜登實際領先幅度更大的情況(例如威斯康辛)。
為什么全國民調嚴重高估了民主黨的支持率,而戰場州民調反而比較準確?原因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如果這種情況在今年重演,那么賀錦麗就有可能在全國普選票和選舉人票當中均略微落后于懂王!根據RCP的統計,假設大選在今天舉行而且戰場州民調完全準確,那么懂王獲得的選舉人票將是262張,賀錦麗則是276張。差距可以忽略不計,任何一方獲勝都不奇怪!
現在回頭看,懂王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恐怕就是2021年1月支持國會山騷動,并且迄今不肯承認自己當年輸掉了。這不但使中間派選民覺得丟份、沒有風度,還讓他們產生了一個嚴重疑問:懂王是不是一個毫無底線的威權主義者,再次上臺是為了打“美國內戰”?倘若他當時體面地認輸,甚至哪怕在事后第一時間與騷動者徹底劃清界限并道歉,現在的形勢都會好很多。當然,那樣懂王就不是懂王了——他的全部政治資本都是來自高度我行我素的所謂“奇里斯瑪”(Chrisma),離開了“奇里斯瑪”,他根本沒有任何勝選的可能性。
離大選投票還有一個多月,發生任何事情都不奇怪。關鍵不僅在于突發事件不可預測,還在于懂王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也不可預測。這兩重不可預測因素疊加起來,使得民調數據隨時可能發生戲劇性變化(既有可能對他有利,也有可能對他不利)。賀錦麗不具備懂王那樣的“奇里斯瑪”,所以她是表現比較穩定的一方,接下來一個多月她做什么其實不太重要。
附帶說一句,小羅伯特·肯尼迪退選并宣布支持懂王,并沒有對大選造成太大影響。這除了說明肯尼迪的影響力其實沒那么大之外,還說明了一點:在當前的美國政治格局下,任何政客要想影響大局,都必須站在兩黨之一的平臺去參選;在外界組織第三黨參選是沒有前途的。2016年的懂王不但參透了這一點,還成為了第一個成功的實踐者。事實證明,兩黨各自立場的極端化,不但沒有提供給第三黨更多生存空間,反而擠壓了它們的存在空間,它們的候選人說話基本沒人聽!
總體看來,國內媒體似乎更希望賀錦麗當選,我熟悉的一些投資人也是如此,因為他們覺得賀錦麗可能會對中國比較友好。我的觀點恰恰相反:過去四年,拜登已經一再證明了他是一個遠比懂王更老練、更狠毒的外交家;賀錦麗雖然沒有他的手段圓滑,但在對外政策上必然會與他一脈相承。懂王是一個生意人,總喜歡談價碼,不太重視意識形態。何況懂王的沖動性格決定了他做事情永遠沒有喊口號到位。至于賀錦麗,假如她全面接收拜登的外交和對外貿易班子,那么等待中國的絕不會是什么溫和的待遇。
我想再強調一句:對于中國而言,懂王一旦回朝,貿易戰將隨時重啟,許多行業可能會面臨比2018年更艱難的處境,但這一切都是可預測的,并且可以用經濟手段解決。可是一旦賀錦麗當選,那無異于一個“稚嫩版拜登”在白宮再呆四年,其影響極不可控,并且很多問題不一定能用經濟手段解決。眾所周知,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是小問題,最怕的就是有些問題沒法用錢解決。
你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