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岳飛乃抗金英雄,廣為人知。然他遭奸臣秦檜陷害,最終含冤離世,令人悲憤不已。
在那被處以死刑的人員名單里,有個猛將岳云,然而知曉他的人卻并不多。
在古代,皇帝鮮少對大將之子下殺手。而岳云,作為南宋頭號名將之子,卻為何慘遭殺害?欲知詳情,請看后文分解。
在南宋時期,抗金戰爭持續數十載。眾人皆曉在沙場勇戰金兵的岳家軍。而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被視作中興四將。
他們的戰績極為輝煌,而在這片沙場,還有眾多英勇卻短暫的將領紛紛黯然離去,成為過往。
首先談岳飛,其神武之事在史書中有所記載,當中有不少是后人經藝術加工而成,這里有一則頗為有趣的內容。
金兵對岳飛心懷恐懼,私下里紛紛尊稱他為岳爺爺,還把岳家軍稱作岳爺爺軍。
雖存在些許夸大成分,不過借此視角去探尋,了解岳飛在金兵心目中的形象,也并非不可行之事。
在岳家軍中,并非只有岳飛被尊稱為爺,金兵還稱一位為小爺。這位小爺披甲征戰時還是孩子,含冤被害時也不過剛到弱冠之年。
在南宋抗金的沙場上,有一位少年將領留下了濃重的印記,此人便是岳飛的長子岳云,他的表現令人矚目。
岳云乃猛將,然其光芒為岳飛所掩。在南宋抗金的終章里,岳云的落幕顯得頗為倉促。
岳云短暫的一生,大半被歲月塵封。現在,讓我們探尋岳云的生平,了解身為大將之子的他為何會慘遭殺害。
在岳飛早年尚未投身軍旅之時,他有過一位妻子,岳云便是岳飛和其第一任妻子劉氏所生的長子。
汴梁淪陷時岳云出生,岳飛的家鄉飽受戰火摧殘。岳飛毅然決定離家參軍,把老母親以及妻子兒女留在了家中。
岳飛在前線奮力殺敵,劉氏卻難以忍受孤苦生活,選擇改嫁,年少的岳云只好由祖母撫養,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
自幼溫順明理,在祖母的悉心照料中,深受影響,心中滿懷對像父親那般精忠報國的向往。
岳飛有五個兒子,也許是懷著某種期望,其五子之名皆如父般與天空緊密相連,作為長子的岳云,更是被岳飛給予了深切厚望。
岳飛作為父親,以能征善戰、嚴守軍紀且以身作則而聞名,故而對其子岳云的要求自是極為嚴苛。
時局愈加艱難,南宋看似危機緩和,實則暗藏諸多危機。也許是出于此,想盡快把長子培養成能擔當重任之人。
或許岳云傳承了岳飛的優秀基因,年少時就展露非凡武藝。十二歲的岳云,便被編入岳飛愛將張憲所率領的隊伍里。
縱然是岳家軍大帥的兒子,岳云也未獲任何特殊對待,他僅作為一名普通士卒,置身于諸軍隊伍里。
岳飛一貫賞罰明晰,對士卒關愛有加。他讓長子岳云從基層干起,這既是給將士們一個交代,也在一定程度上蘊含著對岳云的期望。
張憲統兵作戰之際,岳云每次必定率先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憑借岳云的助力,張憲的軍隊在戰場上常常取得優勢。
岳云所在軍隊常獲大勝,張憲軍也屢屢凱旋,軍中士兵遂稱岳云為“贏官人”。要知道,此時的岳云不過16歲,其軍卻戰無不勝。
岳云屢立戰功,然而岳飛始終對其子岳云的功績加以隱瞞,待到論功行賞之際,岳云總是被置于末位。
岳云此時功勛卓著,他率先登上城池,還率軍接連攻克隨州、鄧州。在軍中眾人看來,論功勞岳云理應位列榜首。
朝廷欲對岳云封賞,岳飛卻連連推辭不受。未幾,岳飛率軍鎮壓洞庭湖起義,岳云再度立下非凡之功。
此次朝廷派人調查,才知曉岳云這些年立功眾多,而此前岳飛卻選擇隱瞞此事,并未上報。
宋高宗欲將岳云連升三級,然而岳飛再度推辭不受。難道是岳飛不認可自己兒子的出色嗎?
決然不是這般,于這位將領的想法中,士卒在連綿戰火中冒險,用生命作賭,換來的功勛卻未得一級晉升。
自己兒子竟連升三級,遠超眾人,這般表彰難以承受,所以他寧可將岳云的功績隱瞞下來。
在父親的角色中,岳飛極為嚴格。以今人的視角審視,岳飛的嚴格甚至達到了近乎無情的程度。
不僅在封賞時要求嚴格,平日里訓練時,岳飛的嚴格程度更是超乎常人所想。他對士兵的要求極高,訓練之嚴苛令人驚嘆。
訓練騎馬過程中,岳云意外落馬摔倒在地,岳飛得知后極為惱怒,即刻下令要將岳云斬首。
命令下達后,眾將士皆驚愕不已。要知道,岳云可是他的親生子,況且這只是平常的普通訓練,岳云不過是稍有疏忽犯了個小錯罷了。
眾將士極力勸說,岳飛這才撤回命令,然而他仍下令杖責岳云一百棍,打得岳云渾身是傷,體無完膚。
岳飛對待此事態度認真,他本可僅讓岳云受一百軍棍,卻未如此,而是忍痛決定下達看似處斬的懲罰命令,以此處罰愛子。
在世人眼中,這父子情仿若寒冰。然而,戰場上若不慎墜馬,金軍豈會有半分仁慈?那更是殘酷無情。
在沙場上并肩作戰、生死相依的這對父子,他們的相處模式,絕非能用普通的父子情來詮釋。
岳云身世顯赫,然而身世顯赫的名門之后為數不少。身為名將之子的岳云,并未變成那種囂張狂妄、放縱不羈的紈绔子弟。
而是與岳家軍共同成長,親身經歷且目睹了朝政的腐敗以及軍隊的榮辱變遷。
岳飛之子岳云,肩負諸多責任,亦舍棄眾多。他奮勇爭先、英勇殺敵,此態度無疑是岳飛的莫大驕傲。這位少年英雄,榮光降臨得既早且快。
那時的岳云,應知曉這份功業尚未抵達終點。然而,他恐怕未曾料到,自己的結局竟這般悄然降臨,毫無征兆。
紹興十年,岳家軍和金兵在中原直面宿命對決。岳飛統領十萬大軍揮師北伐,此時的他,已握有全然獨立的指揮之權。
先后成功奪取陳州與洛陽。派遣眾將領前往汝州、鄭州、光州等地進行平亂,且把指揮處設置在了郾城。
金兀術面對岳飛的洶洶來勢,心情復雜。他喜的是岳飛孤軍深入,貌似能輕易拿下;憂的是岳飛異于其他宋將,普通兵力難以抗衡。
經過反復思考,金兀術打算誘引岳飛的軍隊前來,然后集結優勢兵力,妄圖盡快把岳飛消滅掉。
朝廷聞此訊后驚慌失措,眾人皆勸岳飛以保存實力為先,然而岳飛卻覺得金兵已然智謀用盡、實力耗盡。
每日竟悠閑地派人至金兵營地外加以挑釁,忍無可忍的金兀術率軍攻向偃城,使得偃城之戰即刻就要爆發。
金兀術調遣當下最強兵力,對這支軍隊寄予厚望。而南宋一方,岳飛統率精銳步兵,很快掌握破敵關鍵。開戰之后,金兀術的精銳騎兵果然損失慘重。
在這場戰役中,年少的岳云迎來屬于自己的契機。面對來犯金兵,岳飛把先行破敵之任交予岳云,還下了死令:若不勝,先斬你!
在戰場上,岳云從未令岳飛心憂。他遵令率精銳騎兵勇闖敵陣,在身經百戰的贏官人引領下,岳家軍士氣高昂,銳不可當。
岳云率領精兵,即便敵軍數量眾多,也毫不畏懼。他在戰場上奮勇拼殺,往來沖殺,大戰數十回合,將敵軍殺得大敗,為郾城之戰奏響了勝利的序曲。
偃城一役,金軍蒙羞,而郾城的岳家軍卻士氣高昂。在此情形下,金軍把下一個進攻目標定為王貴所駐守的穎昌。
金兵重整旗鼓后,即刻朝著穎昌挺進。此前吃了敗仗的他們,滿心想著一雪前恥,于是大軍帶著洶洶氣勢向穎昌進發。
與此同時,岳飛正奔往穎昌施以援手。在此戰中,岳云再度超乎眾人所想,展現出非凡之姿,給人帶來巨大驚喜。
在穎昌駐軍時,守將王貴因金兵氣焰囂張而喪失斗志,不敢應戰。關鍵時刻,岳云挺身而出,痛斥王貴使其醒悟。隨后,岳云親率八百騎兵,出城與金兵展開決戰。
穎昌之戰,金兀術不斷遣出精銳之師。然而,岳云絕非等閑之輩。面對如潮水涌來的敵軍,岳云率部在金兵陣中奮勇拼殺,愈戰愈強。
如今的岳云較 16 歲時又有進步。然而,無論其武藝如何高超,在敵陣中殺敵百人僅存于演繹小說,即便岳云身著盔甲,也難免受傷。
據宋史所述,岳云與金兵激烈交戰數十回合,以至于他的全身都被鮮血浸染得通紅,仿佛從血海中走出的戰神一般。
岳云絕非僅具勇猛之姿。穎昌之戰,面對洶涌金兵,他能洞悉局勢、安定軍心,喚醒老將王貴后,親赴城外作戰,且于陣前奮勇拼殺、指揮若定。
岳飛對岳云的要求向來嚴苛,而岳云也以出色表現回應了父親。這位少年半生謙遜奮進,沒有辜負岳飛對他所寄予的深切期望。
岳飛認為,盡快把岳云培育為能獨擋一面的將領至關重要。他覺得讓兒子在戰場上歷練,成為出色將領,比在深宅中成長的教育方式更佳。
天下局勢動蕩不安,艱難異常。既然遲早要舉兵而起,不如早些促使岳云成長。岳云過早地綻放光芒,然而在每個故事里,光芒之后,等待主角的唯有結局。
當岳家軍屢戰屢勝之際,后方傳來班師回朝之令。此時,岳家軍氣勢如虹,主和派的秦檜自然對其恨之入骨,視之為心腹大患。
有人覺得若岳飛持續深入作戰,會致使國內兵力匱乏、將領稀少,從而使岳飛的連勝之局轉變為對南宋有害的狀況。
宋高宗膽小怕事,無心再戰,竟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回朝。致使岳飛十年努力付之東流,最終岳飛在百姓的不舍下無奈撤軍。
紹興十一年,金人向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明確列出:若要達成議和,岳飛必須被處死。
宋高宗一心只求偏安,早已無意爭奪中原。他采納秦檜之議,逐步削弱岳飛勢力,最終將岳飛、岳云及張憲投入大牢。
秦檜之流捏造諸多罪名對張憲嚴刑逼供,欲以此給岳飛定罪,竟以莫須有之名加諸岳飛。與此同時,岳云亦被投入大牢之中。
在古代,誅殺功臣的情況屢見不鮮,然而連功臣子孫也一并押入牢中判死刑的卻較為少見。也許岳云年少有為,秦檜擔心他會成為又一個岳飛。
秦檜及其同黨,給岳飛強加以莫須有的罪名,而對于岳云,他們卻長時間找不到可以加以陷害的把柄。
據說,岳飛被誣陷與張憲、王貴有書信往來,然而那封所謂的書信,早被燒得一干二凈,根本無法查證,岳飛也因此蒙冤。
秦檜將岳飛視作眼中釘,對岳云也欲加罪名,可岳云清正無過。岳云平素正直令人感嘆,然而無奈的是,他最終和父親被冤死于朝廷。
紹興十一年,岳云被依軍法處決,年僅23歲。這位12歲起就隨父馳騁沙場的少年豪杰,就此結束了他輝煌卻短促的一生。
秦檜及其黨羽于岳飛、岳云離世后,肆意篡改歷史、變更檔案。待到為岳飛平反之際,朝廷驚覺庫中竟無這位忠臣功臣的任何記錄。
岳飛與岳家軍的檔案,要么遭徹底毀壞,要么被肆意篡改,變得毫無本來面目,這導致修復工作面臨諸多困難。
岳飛的相關記錄已然這般,岳云則更不必說。因其生父的光輝遭剝奪,岳云的記載同樣也是寥寥無幾。
在諸多史書中,有關這位少年英雄的兵馬之事,僅被簡單提及,著墨甚少。
深受民間喜愛的岳家,史書未做到的,自會有他人做到。在評書和演藝小說里,岳云的形象持續地被重新塑造著。
它的內核始終蘊含著少年英雄的蓬勃之姿,恰似其父筆下“鮮衣怒馬少年時”所描繪的那般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