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我在「2024抖音創作者大會」上的演講)
上周末,我受邀在浙江桐鄉參加了2024抖音創作者大會,遇見了優秀的創作者們,感受中華文化對"煙雨江南"所有美好的印象。在大會上演講中,我聊了聊在自媒體上分享心理學內容的感想:從社會熱點切入心理課堂的專業知識解讀,到在分享的每個人的回應和鏈接,我覺得這一步讓我感到“心理學的效應真的在走向每個人”。
在此將演講視頻和文字一并分享給大家。
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彭凱平,現在是清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積極心理學的推廣者。
其實我17歲考上北大的時候,第一志愿是物理系和地球物理系,只因為當時選擇了“愿意服從國家分配”,才被調劑了去學心理學。我一開始覺得心理學太水,模棱兩可,不像理科那樣有標準答案,有客觀規律性和實驗可驗證性。
但后來在我的一位很重要的導師吳天敏教授的啟發之下,我嘗試去探究生物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關系,用一個儀器,去驗證膝腱反射速度是不是跟智商有關,沒想到拿了A+。
這讓我發現其實心理學里也有科學的魅力,它也可以幫我們用理性的視角看懂某些現象。所以我對心理學,其實曾經有著這么一個“黑轉粉”的過程。
我08年回國的時候,發現心理學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和影響,還和我1979年考大學時一樣,不被大眾所關注和重視。當時我和鐘年老師,還有幾個心理學家的心愿,就是想要促進心理學真正走向大家的生活。
而且,其實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早在100年前就開始了,清華的先驅們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都是心理學者,他們相信,通過改變人心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而我們只是繼承前人100年前的理想和事業。
回國之后的十幾年里,推廣心理學也不是那么順利。08年我和鐘年老師寫的《心理學與中國發展》,還有后面花了挺多心思和時間寫的《澎湃的福流》都沒有特別大的聲量,后來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還有《孩子的品格》才比較受歡迎。
寫書的時候,真的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有抖音賬號。是機緣巧合之下,看到別人把我的演講做成視頻,在抖音得到很不錯的反饋,搬運比我先火了,一下子能夠讓成千上萬的人,有心靈相通的感受,這才發現抖音這個平臺,是讓心理學走入千家萬戶的一個捷徑。
于是,我就自己直接開號了,比搬運的效率更高。
按在抖音上“出道”的時間來說,和武志紅等心理學老師相比,我算是個新人,但最近我也有幾個視頻比較出圈、也引發了大家的一些討論,評論區有很多“積極的回應”,很多人說“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看完視頻之后似乎想通了一點,更好地了解了自己一點”、也有的粉絲會在視頻評論區做筆記,幫大家總結視頻關鍵點。
從課堂的專業知識解讀,到在抖音分享的每個人的回應和鏈接,我覺得這一步讓我感到“心理學的效應真的在走向每個人”,它不再是空的理論指導,而是幫助每個看到這條視頻的人有一個新的應對問題的視角。
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我非常愿意在各種負面情緒和引導下進行積極發聲,因為在我看來,積極是一個動詞,幸福是一種能力,樂觀是一種理性,這也是我所有視頻想要傳遞的一個核心理念。
但如果繼續像上課那樣,干巴巴地跟大家講課本上的理論,我打賭肯定沒有人愿意看的。所以我會結合當下的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當作引子,以一個理智的視角,給大家帶來相關的心理學科普,幫助大家理性、正確地思考和看待事情,讓大家在網上眾說紛紜的討論中不要迷失方向。
我記得李玟事件被新聞報道不到兩小時,網上就有不少聲音說她屬于陽光型抑郁癥。我跟大家一樣喜歡李玟,這個事情首先讓我感到十分揪心,同時出于心理學家的本能,我也擔心很多人會受到影響,出現維特效應,就是當名人悲劇出現后,如果沒有及時的干預,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模仿。
所以我決定和他們談談到底所謂的陽光型抑郁癥是否真的存在。其實大家對于陽光性抑郁癥的定義,很大程度上否定了陽光心態的價值,這會對大眾造成負面影響,讓大家覺得積極沒用,反正也是抑郁,只不過裝出來的。
而且當時全網對這件事關注度非常高,很容易出現誤讀,所以那天晚上雖然已經11點多,但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及時糾正這個概念,傳遞出理性積極的聲音。比較令我欣慰的是,我的觀點發布出去之后被很多人所肯定和接受,對大眾情緒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和調節作用。
類似的還有像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去世之后,我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我們生命中三個“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讓大家意識到積極的力量、行動的力量才是應對的最好方法。
除了熱門事件之外,我也特別關注那些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那些我們每個人都是“當事人”的社會話題,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剖析背后的心理現象,引導大家學會正向思考之后,更懂得怎么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實際行動積極應對,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
比如我留意到大家常說的PUA,其實是社會制度化的洗腦,但很多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被“道德綁架”了,那些讓我們過度關注工作的人,正在把工作上升到一種特別高的道德高度。
我本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也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很反對這種對人們進行不經意的洗腦和心理控制,所以我當時呼吁大家“生活永遠是第一位,工作永遠是第二位”,希望用溫和理性的聲音為大家打抱不平,同時傳播人道主義的思想,尊重人的天性。
除此以外,當代人正在走入“低欲望社會”也是很值得關注的。愛是人的本能,也是大家在低欲望狀態下,依然比較積極去追求的事情。
所以我借著前段時間開封王婆說媒的爆火,希望通過積極溫暖的聲音引導大家不要羞于表達對愛情的憧憬,也不要曲解“說媒”的作用,因為別人往往更容易發現我們身上的優點,避免大家在找對象時“向下找”的傾向性,也能讓我們找到更理想的另一半。
而愛也是所有人的權利,包括常常會被我們排除在“談情說愛”范圍之外的老年人,所以老年人愛情也是我關注過的話題之一。
總的來說,我會比較多地從生活工作、親密關系、個人成長、社會現象這幾個角度的社會話題切入到大家的“群聊”之中,讓心理學知識不僅僅是停留在我講課的課堂上,而是能夠通過抖音,真正“用之于民”,也真正“為民所用”。
除了剛剛前面提到的例子以外,我也會在每年高考階段剖析高考意義,為考生們解答應該怎樣去調整正確的心態奔赴考場,以及我也會響應反網暴倡議、探討人工智能對于當代人的影響、年輕人如何擺脫佛系打工心態等等,都得到了不錯的反饋,不止一次登上過話題榜。
有很多同學說,彭老師你錄制視頻的時候發型很“清華”、你怎么上半身西裝、下半身短褲就出鏡了。一方面是因為我確實比較忙、另一方面有時候確實很著急,經常出現形象沒準備好就直接開始錄制了。
作為一個在場應該是最“老”的人,也在此立一個flag,我希望自己接下來能夠有更多時間投入在抖音上,對于各種話題的關注也更快一些、和大家的溝通也更多一些,做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去推廣心理學。
而我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自己的“心理”,積極行動起來。相信積極的心態能正向改變行動,積極的行動也能正向改變我們的世界。正如我前面所說的,積極是一個動詞,幸福是一種能力,樂觀是一種理性。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 抖音和ta的朋友們
(點擊觀看我在桐鄉對算法和知識傳播的感想)
這里有6000+位心理學愛好者共同交流
還可以領取學習資料,和大師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