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卡
應特邀為木蘭溪治理25周年慶撰聯
(上聯)
千余年往事,
留痕久遠矣!
憂思蒲灘葦地,
一派秋風瑟瑟,
有名臣倡導,
錢妃率范,
高賢聚智,
齊民戮力,
立矴陂而息浪,
其功堪比吳公大禹,
于是乎災輕患寡,
澤披廣袤,
葩揚藻振;
(下聯)
廿五載時光,
猶印當前也!
欣觀綠野青山,
四方春雨綿綿,
依領袖關情,
院士形模,
疏浚分流,
布陣重圍,
修壩堤且鎮瀾,
此勝何輸筑偃都江?
然則兮城俊河清,
丕展鴻猷,
夢圓天成。
欣聞莆田楹聯會,組織慶祝祖國華誕75周年暨木蘭溪治理25周年有獎征聯活動,堪值一贊!
本人知是“有獎征聯“活動,原不想參加,以免占用楹聯家評獎名額,故謝辭有關方面約稿,僅提供有關木蘭治理前期十余年回憶資料,尤少為人知的一些簡況,作為諸位楹聯家撰聯參考素材。經商量本人愿意作為特邀對象,亦撰一同題聯,試圖將木蘭治理階段歷史,作一還原而已。為了表達到位,試撰長聯,上下聯計136字。
公元2000年之前,木蘭溪已久負盛名,雖然古有木蘭陂,但下游河道堤岸及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水害泛濫仍頻繁,給群眾生命財產構成莫大威脅,亟待治理。
本人特地寫了二句話,“偉人勞動,高士數?!保婕澳咎m溪治理兩大要事。1999年秋冬修水利,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帶領省市諸多廳局級干部,在木蘭溪工地參加勞動,正式揭開大規模治理建設木蘭溪序幕。
其后不久,本人從寧德調至莆田任職,知木蘭溪前世今生事,漸多也。當年市里統籌,把每年全市水利基金2000萬,全部投入木蘭工程。據估算木蘭治理建設主體工程即要10億以上。這點舖底金,積10年才兩個億,真是杯水車薪啊。
只能靠全市自力更生,群策群力,一切“土辦法”都用上,積2年之功,完成治理第一小段裁彎取直工程,無奈一遇大洪水,將其沖毀,溪岸依然故我,比原貌更令人難堪入目。
經過反復觀察勘探,包括研究總結歷史修建木蘭陂的經驗教訓。得出一個結論“水有水道”,人為治水必須遵循溪流河道的自然規律,要走出一條“科學治水”的路子。為此東拼西湊專項籌集了一二百萬,趕赴武漢水利設計院,請大專家竇院士,為木蘭治理建設專制一個“數學模型”,模型按千分一還是萬分一比例制作,本人根本不在意,記不得了,當時至為關注的是模型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模型的科學價值??戳巳绱司?、耐受力甚強的泥土模型,仿佛見到木蘭溪治理的曙光,其時無比激動;真想把這亇模型原樣運回莆田,可是需要大飛機空運,因花費太大,無奈作罷。不然,這個數學模型收藏起來,將來一定成為珍貴文物。
此后,我們木蘭溪治理建設總指揮部,所有大小工程,皆遵此模型,亦步亦趨。并且按模型測算工程總量,定年度計劃,分步實施。在時任習近平省長的直接關懷下,我們幾十次跑步(部)跑省,“討錢”呀。求爹爹告奶奶,“見廟就燒香,見菩薩就拜”,10年時間,至少要了三四億的項目款。每次看到白花花銀子落到錢袋,簡直感動的快要掉淚,不是見錢掉淚,是想到“討錢”過程的不易,各方面的熱情支持而潸然淚下。
本人己離任莆田十幾年,而木蘭溪,就是這條木蘭溪,時不時縈繞于夢境之中。省臺、中央臺播放木蘭溪新聞,必看;每每到莆田,不是參觀水利博物舘等沿溪項目,就是到木蘭陂頭站一站,看看蘭溪流水,沿岸和南北洋街區樓臺景觀。本人還利用在海峽傳統文化研究院任職的特殊條件,組織專業團隊,策劃了大木蘭五A文旅核心區概念藍圖,希冀城市與蘭溪無縫對接,以城養溪,以溪美城。
如今木蘭溪,一任接著一任,一茬連續一茬治理建設,此間流域及其周邊,道路網絡,四通八達;樓臺亭閣,鱗次櫛比,青山綠水,風光無限。
游人舟上笑,荔子岸邊紅。
您好,我心中永遠的木蘭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