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重磅利好來襲!
9月24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征求意見稿)》,其中第九條要求,長期破凈公司應當披露估值提升計劃,包括目標、期限及具體措施,并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中就估值提升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專項說明。這便意味著,監管層已明確指示破凈上市公司要打響“股價保衛戰”,推動公司市值修復,而我們也有必要去搞懂“破凈”背后的一系列邏輯。
所謂破凈,是指一只股票的市場價格低于其每股凈資產的價格;其中,凈資產是指公司的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后所剩余的價值,每股凈資產就是這個價值除以公司的總股數。如果一只股票的市場價格低于其每股凈資產價格,那么這只股票就被稱為破凈股。
造成上市公司股價破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認為有以下兩點:
其一,整體市場持續下跌。
縱觀歷史,往往在大盤持續下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大批的破凈股,這是因為面對慘淡的市場環境,投資者受失望、恐懼等情緒的影響,經常會做出非理性拋售的決策,從而導致股價越賣越低,直至破凈。而大盤下跌的時間越長,幅度越大,破凈股的數量就越多。
其二,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質量的擔憂,主要包括對公司現有資產質量的擔憂,以及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
一方面,凈資產這一指標并不能反映出上市公司資產的質量,倘若公司因為種種原因而出現資產質量缺陷,那么未來凈資產下滑將會是大概率事件,此時在現有凈資產的基礎上給予更低的估值甚至跌破凈資產現值,反而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使命之一是要給股東賺錢,如果公司盈利能力下滑,后續很可能會侵蝕公司的凈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看似便宜的價格可能并不便宜,投資者也將傾向于給與更低的估值。
不過換個角度看,當股票價格在一定時期內連續低于每股凈資產,公司往往會采取相應措施穩定股價,繼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而?相關措施?主要包括大股東增持、回購股份、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等。正因如此,在很多價值投資者眼中,當公司股票市值低于其賬面凈資產總和之時,反而有可能是好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在被錯殺的情況下,當然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當前的A股而言,經歷了此前漫長的單邊下跌后,市場上很多個股都已經破凈。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收盤,A股破凈股數量為733只,占比整個A股的13.7%;從破凈股的行業分布情況來看,銀行、鋼鐵、房地產、煤炭等行業可謂是“重災區”,破凈股數量均有數十家之多。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A股的破凈率已經達到歷史級別的高點。就以往情況來看,2018年底大盤跌破2500點時,市場市凈率約在12%左右;2013年6月大盤1850點附近時,市場破凈率約6.3%;2008年10月在大盤累計下跌超過70%后,市場破凈率約11%;2005年6月大盤998點時,市場破凈率為13.4%。如果從破凈率這一項指標來衡量,當前A股的處境甚至比2005年998點時更加艱難。
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中破凈股數量與行情走勢呈明顯的正相關態勢,通常大盤持續低迷之時,破凈股數量會隨之逐漸增加,可是一旦行情見底反轉,市場估值得到修復,破凈股也是往往率先被“消滅”的那一批。因此,有人將“破凈率>10%”作為市場底部信號之一來參考,認為這是中長線配置的絕佳時間窗口。
更何況,日前監管部門已經針對長期破凈公司的估值提升做出了具體部署,再加上央行等部門集體發放“政策大禮包”,呵護意圖明顯,因此破凈股有望迎來修復行情,而那些因為此前市場持續下跌而被錯殺的破凈股,顯然更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如何找到這樣的個股呢?我們構建了一套篩選標準,期待可以發現相對靠譜的標的:
(1)市值篩選: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大環境下,合理假定大市值公司抗風險能力更強且經營更穩健,初步以市值大于200億元為標準。
(2)業績篩選: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正,且同比增長幅度大于20%,這樣的公司盈利能力可得到初步檢驗。
(3)股東背景篩選:我們傾向于優先關注擁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其經營相對更穩定。
基于上述標準,可以篩選出32只破凈但基本面良好的個股(各項數據均截至2024年9月25日收盤),供各位投資者參考,但不構成投資建議。還是切記那10個字——“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