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雨
盧卡奇指出,康德美學功績在于重視審美主體能動性的方面,但“因為他是主觀唯心主義者,所以他對問題的新提法只關系到孤立的創造性的或領受式的個人。這樣一來,在他的美學中藝術的社會作用和歷史作用就完全消失了”,所以藝術對真理的認識作用問題也被排除在外。這是因為康德在理解能動性原則時,“只能完全形式主義地確定審美對象,結果,內容問題就真正落在美學范圍之外了”。康德美學中的審美主體,所能認識的就只有現象的形式,所以不可能認識到對象本身。從純粹形式論的角度,的確可以判定康德美學在藝術真理問題上是缺失的,但盧卡奇忽視了康德藝術論中談到的想象力在“審美理念”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不可見的理性概念成為可感的。
盧卡奇認為,“黑格爾美學的中心就不是形式,而是內容。這一方法的結論同黑格爾努力要消除認識真理和藝術地表現世界的二重性——這一點是每一種形式美學,尤其是康德美學的最大弱點,最反動的方面——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他指出,黑格爾的哲學、美學訴求是“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則是哲學、美學的職責。”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統一主體和客體,將之確立為萬物的共同本質。絕對精神從潛在的狀態開始不斷自我顯現和發展自身,而藝術作為絕對精神的外化或顯現,其“種類的形式不是隨意設立的。相反,它們產生于一定的社會和歷史狀態(即‘世界狀態’)的具體規定性”,反過來又通過感性形象來呈現絕對精神的內在本質,也即真理。但盧卡奇指出,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并非人本身,陷入了宗教神秘主義。
黑格爾將藝術真理歷史化、具體化,馬克思主義美學則以“實際的物質勞動”替代黑格爾唯心主義虛構的抽象精神勞動,為之奠定科學的基礎,將藝術真理回歸到特定社會和歷史環境中具體的現實的人身上來,即盧卡奇所反復強調的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現實主義反映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