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生產力快速提升,很多產能如果僅僅只是滿足國內,就會嚴重過剩,但是往外走需要時間,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時間錯位,導致嚴重的內卷。
最典型的就是汽車行業,中國汽車出口到國外,在國外建廠,這都需要時間打開市場,現在中國汽車的出口增速很大,但是產能的增速更大,所以汽車行業競爭殘酷。其他行業和汽車行業情況差不多。
快速提升的生產力如果沒有得到釋放,就會內卷,這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兩百多年前的英國都有出現。英美是靠著對外的武力擴張緩解了內卷,但是帶給其他國家嚴重的內卷。
比如說鴉片戰爭以后歐洲工業品傾銷中國,導致廣西的幾個冶金工人失業,隨后引發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也就是英國人把內卷轉嫁到了中國。
現在中國也是一樣,生產力快速提升,制造業幾乎全線超越歐美,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中國制造業的胃口,特別是高端制造業,必須向外擴張,去擠壓歐美日韓的市場,這種擠壓在以往是要打仗的,比如鴉片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但是現在就不好說了。
生產力低的經濟體,就必須要用關稅和政治手段設置壁壘,阻止生產力高的國家商品入侵。以前是中國生產力低,所以設置進口關稅保護本國產業,現在是歐美生產力低,它們需要用壁壘保護本國產業。
中美之間的生產力差距越大,美國的關稅提高得越多,2018年的時候特朗普只是加征10%-25%的關稅,幾年后的今天,拜登政府需要對一些產品加征100%的關稅,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科技的發展距離越拉越大,是我們把美國越甩越遠,不是美國領先我們。
美國現在人口3.3億,靠自己完全發展全工業體系已經是不可能的,美國越是要全面發力,越是沒有一個點最后能成功。
現在美國政府財政面臨崩潰,可是他們又想搞半導體,又想搞汽車,還要發力新能源,連很燒錢的航天,登月也想跟上中國步伐。每個項目都要發展,每個項目都要補貼,可是財力有限,于是美國財政部就撒胡椒面一樣,最后注定每個項目都會失敗。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是我們的策略,逐個打掉了美國的優勢產業。
對于美國來說,守住整個長江,不如只守襄陽和合肥。古代南北割據的時期,就是只守襄陽和合肥,只有老蔣才會蠢貨一般指望守住整條長江。
守不住所有產業,那就只守住幾個節點,美國最好的選擇就是成為大號的日本,專注于某幾個行業,把那幾個行業做到世界第一,做到中國人怎么內卷都超越不了,那美國就成功了。
美國人不要搞汽車了,只做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產業鏈,做到全世界成本最低;
歐洲和日本也不要玩半導體了,只做汽車,做到比中國還低;
整個韓國其他產業都不要了,只在造船業和中國死磕。
澳大利亞停止鐵礦石出口,把黑色系和有色產業做到超過我們;
如此一來,中國就麻煩大了。
可是這樣美國就失去了世界領導地位,工業體系不齊全的國家是不能當世界領導的。最后中國必須要花費巨大的資源去維護世界新規則。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對美國來說,是做不到的,一旦撤退了,就好像淝水之戰,只要有人喊一句前方敗了,整個前秦的軍隊就潰散,止都止不住。
這幾天人民幣大漲,大量資金涌入中國的資本市場,國家緊急連續出臺政策要散戶抄底,避免讓外資抄到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底。
當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目標,對中國來說自然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國內債務問題會很快解決,經濟也會很快復蘇。但是對美國來說,就有點類似80年代末的我們,更有點類似80年代末的蘇聯。
再過幾年,生活困難過去以后,我們回看2018-2024年這段時光,會感慨:天地之功不可倉促,艱難之業當累日月。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