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行業降薪其實不是啥事(歡迎關注杠桿游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日前,有傳聞說,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大幅降薪,引發熱議——傳言稱降薪幅度甚至高達50%,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報銷和其他福利也被暫停。
對此,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對多家媒體澄清,傳言不實,員工整體薪酬維持穩定,經營狀況穩中向好。
針對相關網絡謠言,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應該說,銀行業降薪,其實不是啥新聞。應該說,銀行業和很多行業一樣承壓,有一定困難都是可以理解的。
民生銀行這些年事情不少,尚在業績修復中,杠桿游戲多次關注,今天我們再次說幾句。
1、銀行業降薪其實不是啥事
界面新聞報道說,在凈息差壓力持續的背景下,銀行“節衣縮食”壓降各類成本已經成為常態,2024年上半年,42家上市銀行中,僅有11家銀行人均薪酬保持了增長,其中無錫銀行和紫金銀行的漲幅最為顯著,均超過了7%;
超七成銀行人均薪酬出現下滑,其中,有6家銀行的人均薪資降幅超過5%。
按照媒體計算,總體而言,銀行員工2024上半年薪酬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5321元,攤到月薪則是下降887元。
從絕對額來看,股份制銀行和東部地區的城商行薪酬水平在行業內依然領先;國有大行人數較多、機構分布多,平均薪酬仍然相對低一些。
按照Wind統計顯示,2023年民生銀行人均薪酬為50.89萬元左右,這一數據與2022年(51.36萬元)相比已有小幅下降。
不過,銀行半年報并未直接披露員工薪酬總額,界面新聞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Wind數據終端及銀行年報梳理,以“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應付職工薪酬期末余額-應付職工薪酬期初余額”的方式來計算,大致可以估算出總體薪酬水平。
按照估算,界面新聞計算出民生銀行上半年人均月薪約為3.33萬元,同比降幅約7%。不過,上述估算結果可能包括季度獎勵、各類福利及保險,可能導致統計口徑與實際員工稅前薪酬存在誤差。
因此,傳聞所言的大幅降薪、甚至下滑50%等確實應該不屬實。
另外值得一說,杠桿游戲記得,包括民生銀行在內,不少銀行這兩年,其實都有類似傳聞。
行業經營承壓是客觀現狀,降本增效是趨勢,個別銀行可能會通過延遲發放績效獎金等方式緩解壓力。
另有銀行人士表示,從企業經營角度,銀行工作人員薪酬與個人工作貢獻掛鉤,升降都屬于正常現象。
同時,不同銀行、不同崗位情況不同,銀行之間的差異未來或許也會拉大。
2、壓力不小
接下來,我們看看民生銀行2024上半年的業績情況。
1)2024上半年,民生銀行的營收為671.27億元,同比減少44.12億元,降幅6.17%;歸屬凈利潤224.74億元,同比減少13.03億元,降幅5.48%。
如果按照上半年來看,民生銀行從2021年開始,連續4個上半年營收下滑;歸屬凈利潤則更慘,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迄今為止,每個上半年都是下滑的。
如果看季度,2024年一二季度都不好。
民生銀行中報說:
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凈息差環比企穩。本集團積極應對經營環境變化,促進經營穩健發展,業務結構優化,利息凈收入環比改善,凈息差降幅收窄。
2024上半年,該行的生息資產日均余額70,645.15億元,同比增長1.27%;凈息差1.38%,同比下降10BP,降幅同比縮窄7BP;實現利息凈收入485.82億元,同比減少27.52億元,同比下降5.36%,其中二季度利息凈收入243.20億元,環比實現增長。
非利息凈收入方面,受代理財富收入費率下降影響,代理收入同比下降,同時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實現非利息凈收入185.45億元,同比減少16.60億元,降幅8.22%。
2)如果和同行比較,平安銀行、光大銀行、鄭州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營收下滑較多。2024上半年42家銀行中營收增長的有26家,下滑或者持平就是16家,沒有那么巧剛好持平,16家都是下滑。
其中,平安銀行2024上半年營收為771.3億元,同比下滑12.95%;光大銀行營收698.1億元,同比下滑8.77%;鄭州銀行營收63.93億元,同比下滑7.59%;民生銀行671.3億元,同比下滑6.17%;工商銀行4205億元,同比下滑6.03%。
42家銀行中有30家2024上半年凈利錄得增長,下滑的有12家,分別是:
鄭州銀行(-22.12%)、廈門銀行(-15.03%)、貴陽銀行(-7.08%)、民生銀行(-5.48%)、工商銀行(-1.89%)、建設銀行(-1.80%)、中信銀行(-1.60%)、交通銀行(-1.63%)、蘭州銀行(-1.53%)、郵儲銀行(-1.51%)、招商銀行(-1.33%)、中國銀行(-1.24%),括號為凈利潤增幅(下滑情況)。
我們可以發現,除了農業銀行,其他六大行中的五家利潤都是下滑的。
同時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行,凈利潤也是下滑的,民生銀行的下滑幅度排名還是不低。
此外,華夏銀行、鄭州銀行、民生銀行、蘭州銀行等的凈資產收益率低于4%。2024上半年,凈資產收益率介于4-5%左右的銀行不少,我們就當這些銀行還算合格吧。
低于4%的,就有點具體了。
比如杠桿游戲看了一下,華夏銀行凈資產收益率3.69%、鄭州銀行凈資產收益率3.67%、民生銀行凈資產收益率3.52%,最夸張的要數蘭州銀行,凈資產收益率僅有2.89%。
3)具體到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10月20日,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各項存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5年間翻了一倍,顯示出良好的增長態勢。并且在該分行各項存款余額中,儲蓄存款余額超過1900億元,較5年前增長超1000億元,增幅達130%,年復合增長率近20%。
進一步的信息顯示,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的貸款規模和客戶數量,也實現一年一個臺階跨越。截至9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3157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633億元,增幅近30%;服務個人客戶1337.5萬戶,各類企業客戶30.2萬戶,小微客戶達111.3萬戶。
3、好幾個坑
此前,杠桿游戲寫過,至少3大坑。首先是恒大、泛海給民生銀行挖坑,然后東方集團也給民生銀行挖個大坑。
泛海系、東方系都是民生銀行的大股東之一。
最新的坑,2024年6月底時杠桿游戲曾關注,2024年6月26日,東方集團發布公告稱,收到債權人黑龍江東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東輝公司”)的《告知函》,因公司未能清償東輝公司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一定重整價值,東輝公司已向哈爾濱中院提交申請啟動對公司進行重整的材料。
恰好6月26日,民生銀行召開股東大會。
在交流環節,中小股東對于泛海系、東方系等關聯交易情況表達關切。
該行副行長黃紅日談及,“東方集團關聯授信情況在去年年報中也披露了,東方集團在我們行貸款的余額是98.89億元”。
目前,“東方系”貸款在該行總體貸款中占比較低,預計對該行經營管理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已經關注到東方集團股份公司大額存款提取受限情況,后續會繼續加強對東方集團的風險監測,積極推動風險化解工作,同時依法保障我行債權和股東的合法權益。”黃紅日說。
同時,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補充稱,該行目前對“東方系”的貸款已降為70多億元。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東方集團持有民生銀行12.8億A股股份,位列第十大股東,所持12.68億股份處于被質押狀態。
東方集團的公告說,如法院受理重整申請,東方股份將配合開展重整工作;如果能夠順利實施重整并執行完畢重整計劃,將有利于東方股份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剝離低效資產,聚焦核心業務和重點推進項目,提升資產流動性和持續盈利能力。
截至2023年末,東方集團歸屬凈利潤為-15.57億元,虧損同比擴大56.37%。
2023年報顯示,東方集團負債為215.83億元,流動負債為156.38億元。其中,向銀行貸款的借款余額為125.02億元。
2021年至2023年,其營收分別為137.29億元、112.65億元、60.81億元;歸母凈虧損分別為17.19億元、9.96億元、15.57億元。
截至2023年年末,該司貨幣資金賬面余額為31.79億元,其中5.57億元受限。同期,短期借款余額為81.5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余額為52.57億元,數額遠大于在手現金。
同時,杠桿游戲注意到,截至2023年底,東方集團受限資產合計達到269.81億元,在同期總資產、凈資產中的占比,分別高達71%、164%。受限資產主要用于質押借款。
顯然,東方集團的上述數據無法讓人安心,祝東方集團好運、祝民生銀行好運。
值得一說,近期東方集團的張宏偉,連任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除了深陷東方系、泛海系、恒大系,這2年民生銀行的業績本身也不太好,細節杠桿游戲就不多說。
當然業績不好,和深陷上述借貸旋渦,本身也是相輔相成的。
有意思的是,2024年初,民生銀行“打響頭炮”——2024年上市銀行首份薪酬追索扣回報告出爐,去年至少15家銀行披露了相關情況。
總的來說,希望民生銀行新管理團隊能夠一方面盡量追回過往的損失,一方面創造新的業績。
對了,2024年二季度,民生銀行凈息差環比企穩。不容易。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財務圖表,均源自有關公告,特此說明并致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