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需要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最近幾篇文章,都談到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見:
其實,這跟我們社會對于孩子沒有提前去進行生涯教育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找到方向有很大關系。
下面這篇文章,作于2013-10-25,發表于人人網,當時我還在大學里工作,主要想寫給大學生,激發他們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當然,這篇文章對于中學生和學生家長,也都是適用的。
希望給大家帶來啟發!
1
為何要“尋得所愛”
我常在課堂上提到喬布斯的這句“你須尋得所愛”。
好像不是他的原話,而是人們對他在2005年面對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做的演講主題進行的總結。
但是否他的原話也不重要,畢竟是他的思想,而且這個思想即使不是來自于他,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為什么要尋得所愛?
喬布斯說的很清楚,人生有限,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能收獲最大的快樂——
“你的工作將構成你生活的大部分,而唯一能讓你真正從工作中得到滿足的辦法就是愛你所做的事。”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請不要浪費時間去過你不想要的生活。”
而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對得起自己這有限的一次生命機會,這一生也才值得——
“在我看來,記住你終將死去是幫助你避開‘我可能會失去xxx’思維陷阱的最佳方法。你已經是赤裸裸的了。沒有理由不追隨自己的心去生活。”
就算是為了獲得成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他的成功和堅持就是在于認定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很幸運,在人生早期就找到了喜愛的東西。”
即使被自己創建的公司開除了,他還是沒有灰心失望,一蹶不振,因為,“有時候,生活會用板磚砸你的頭。一定不要失去信仰。我知道,唯一支撐我前進的東西就是:我愛我所做的事。”
所以,“你必須找到你所愛的東西。這句話不僅適用于你的工作也同樣適用于你的戀愛。”(以上引文皆可見他那篇演講稿http://www.douban.com/note/176865498/)。
其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用多少理由呢?這不是憑我們的本能就能決定的嗎?喜歡做的,自然會甘之如飴樂此不疲。
就像很多同學愛打游戲,為之神魂顛倒廢寢忘食,甚至耽誤了自己的學業也在所不惜,這還用告訴你為什么要去打游戲嗎?
人本來就是趨樂避苦的動物,或者說這也是一切動物的本能,小孩子就是我們動物狀態的一種反映,他們也知道什么好玩就去玩什么。
那么,既然做喜歡的事情能讓自己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2
得與失孰更大
但是,現實中,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卻好像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們總有太多的擔憂,怕這件事不能賺到錢,不能找到工作,不能符合父母的期望,不能改變家庭的命運……
可是,要知道,凡事都是有得有失的,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必然要放棄一些東西的。
所以,我們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那么,做我們喜歡的事情,是得大于失呢,還是得不償失呢?
那就要看你更看重什么了。如果你看重的是賺錢的多少,找工作的可能性,父母的期望等等,那的確好像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不能完全“為所欲為”,愛我所愛了——有的人甚至因為家庭的反對都不得不放棄了自己所愛的人。
但是,如果你看重的是生活的樂趣和追隨自己內心的重要性,那還有什么好顧忌的呢,你也會像喬布斯一樣堅定地為自己所愛的事傾其所有義無反顧的。即使看似失去一些別的東西和別的可能性,也是最值得的選擇,因為你把握住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影片《三個傻瓜》里,法蘭本想做一個攝影師的,但因為父親的意愿而進了工程學院去學工程。直到畢業時,還在心不甘情不愿地準備去根據自己的專業找一份相關的工作。
而他的朋友蘭徹鼓勵他追隨自己的興趣,去按自己的意愿做一個攝影師,跟他說了一句話:“要不然,某天你要臨終了,你會后悔的。”
是的,我們如果總是沒有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臨終時不后悔嗎?
所以,放下那份看似讓人羨慕的前途,你能有多大損失呢?你失去的多,還是得到的多呢?
中國古話一言以蔽之:千金難買我樂意。這份快樂,何其難得,何其重要?豈是賺得更多的錢可以彌補的呢?而我們學習某些專業,不就是為的某種看似美好的前途嗎?
我們不是為的自己的愛好去學的,勢必學得很艱難和痛苦,將來如果還要在這條路上繼續維持,就為了獲得一些讓別人羨慕的東西,這豈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呢?這樣生活,真的值得嗎?
何況,即使想獲得美好的前途,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嗎?為什么不可以通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成功呢?
在我看來,做喜歡做的事情,未必就注定窮困潦倒沒飯吃,相反可以讓人越做越好,必有后福的呢。
看看那些在各個領域有所創獲的成功人士,有幾個不是因為自己的喜歡而持之以恒以致終有回報的呢。若沒有這份熱愛,堅持起來是多么難啊?
3
如何選擇專業
順便多說幾句關于專業與人生的關系吧。
我們之前選擇專業或者說多數人是被選擇專業,基本為的是找到一個好工作,贏得一種好生活。但要知道,從絕對意義上說,沒有最好的專業,也沒有最好的工作,和最好的生活。
不是說你看哪個專業最好,學了就能獲得最好的工作,過上最好的生活。
說到底,這個好與不好,應該是由你自己定義的。
別人認為的好就適合你嗎?你就能在那種設計下過的很好嗎?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可以說什么事都可以有發展有出路的,哪怕是別人不看好的,幾乎沒有人選擇的。
只要你有了自己的方向,真心愿意投入這樣的事情,你自然會有相應的準備并做出成績的。
就像法蘭自己也知道,如果去做工程師,他會成為一個很爛的工程師。你覺得,做一個很爛的工程師,與做一個很好的攝影師,這兩者哪一種的成功更大呢?
所以,其實,即使想要賺錢更多、找工作更容易,以及改變家庭的命運,我以為也是可以通過做喜歡做的事情來實現的,而且用這種方式還是更可行更有效的。反倒是你逼著自己去做那些不情愿做的事情才事倍功半呢。
至于說害怕違逆父母的意愿這一點,我是這么看的。我覺得,我們的確要有孝心,可是孝心不可成了愚孝。對于父母的某些不合理的預期和要求,我們真的還有必要言聽計從嗎?
而且,你怕不符合父母的期望會讓他們不高興,那么,讓他們高興有兩種辦法,一是順從他們,讓他們為你達到了他們的期望而高興,二就是改變他們的期望,讓他們從他們想你怎樣才好,變成你想怎樣就好。
我看第二種辦法倒是更容易的,也是更好的結果,因為這才會讓你們皆大歡喜。
第一種辦法是相當于把他們的快樂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何苦呢?何必呢?
如果你覺得不這樣就是不孝,那我就再問問你,你以后有了子女,你也想這么對待他們嗎?要他按照你設計的路一直走下去才滿意?如果你在這樣的一條路上已經苦不堪言甚至“苦大仇深”了,你還愿意把這樣的痛苦和怨氣轉嫁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嗎?發發慈悲吧!
那么,如果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已經毋庸置疑了,那接下來,就該是尋找自己的所愛了。如何尋找?
其實這個問題在有的人那里應該不成問題,因為他也許不用尋找,就自動自發地對某些事上癮了。
比如喬布斯小時候就對電子產品感興趣了,比爾蓋茨也是中學時就喜歡上了計算機,所以他們后來以相關的領域為自己的事業也就順理成章了。
那么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難道就沒有一樣喜歡的事情么?這我看倒是極少見的。
只是你說那些曾經的所愛,很多都是三分鐘熱情,沒法做成事業當飯吃的,而且隨著應試教育的禁錮,很多的興趣已經沉睡了、淡漠了甚至死去了,不可能再拾起來了。是的,那么,對于這樣的人們,尋得所愛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4
如何尋得所愛
如何去尋得所愛呢?
我想,即使你都上大學了,重新開始尋找也不晚。而且,在這個時候尋找到的答案,才更理性,更容易有常性,更適合作為將來的事業方向的。若要尋找,就得多一些嘗試。
這首先需要打破現有一些東西的限制,比如你的學生身份、專業屬性等,不要以為因為你還小,是學某某專業的,所以就不能嘗試一些別的領域的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要知道,你已經長大了,成年了,而且你的真實身份是一個人,一個生命,一個不帶任何規定性的人,一個獨一無二且僅有一次機會的生命,為什么不充分地體現作為一個人的可能性,為什么不抓緊你這僅有一次的生命,去做真正符合你、你認為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情?
如果你還在遲疑,還有顧慮,還總想按照別人對你的要求而生活,那可是在耽誤自己的生命呵!
至于說嘗試,我不想說非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樣曠日長久囊括一切之后才行。
我覺得每個人都會在成長中大致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和行事范圍,有很多的事,不必嘗試也知道自己不會感興趣,而興趣,將隨著對一些事情的嘗試和對自我探索的加深越來越集中。
你嘗試了一些事,就慢慢會知道什么適合自己,什么不適合自己。拋棄掉那些不適合自己的,剩下的就是你應該選擇的了。
當然,把興趣變成職業方向有時候也許還是會有一定跨越的。
比如你喜歡寫作,喜歡唱歌,但以你的水平和市場的現狀,可能不足以當作全職的事業。那么你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事情做,來“曲線救國”。
比如黃永玉先生,他說自己最喜歡的是寫作,但是寫的東西一開始不能賣錢,所以他就以自己的所長畫畫來養活自己的興趣,以畫養文,到后來,他是畫與文都很有市場了。
5
給興趣加點意義
還有就是,光憑興趣,也許還是難以持久的。如果能給自己的興趣再添加一點意義,就可以如虎添翼相得益彰了。
比如喬布斯的事業動力,我看除了他的興趣,還有一點就是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的意義。
他不但說我們要“尋得所愛”,在有限的一生中做喜歡做的事,還認為“活著就為改變世界”。
這兩點加起來,才使得他有那么卓絕的魄力和頑強的毅力去堅持他所做的事情。
因為,他做的事情不但是自己喜歡的,而且還知道他這樣做是對的,是有意義的,這樣他就會對自己的堅持保有足夠的信心,而不至于因別人的否定或者突然的自我懷疑而止步不前。
我自己的人生態度也是要活得有意思、有意義。我以為,這兩點都是需要的,而且,它們是統一的。
有意思的事也有意義,有意義的事也有意思,那就可以盡管地“從吾所好”而“不知老之將至”了,既收獲當下的快樂,又能保證長久的意義。
這才是讓人踏實的滿足,而不是那種只圖一時之快的及時行樂——比如亡命之徒的縱情揮霍,因為后者會難免帶有對將來的隱憂,而不能放心接受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也就不能真正安心享受現在的快樂。
換個說法,就是我們選擇某種生活方式,不但要今天過得好,還要做到把今天當做生命中最后一天也愿意這么過,而不遺憾不后悔。那么我想,有意思、有意義的生活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的。
所以,去尋得所愛吧,當然最好也去尋得所愛的意義吧——也許你會在從事所愛的事情中自然發現其意義。這是我們值得的生活方式。
作于2013-10-25
下面是我在直播時講到的一些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如果你想學習生涯規劃、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與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我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在我直播時可提問;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答),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21.我的大一日記:“大一”
22.新高考報志愿:“新高考”
23.高分滑檔案例:“655”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