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就是古代的死士,為何心甘情愿為主人賣命?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嗎?還是說死士不怕死就是一個謊言而已。
你以為的死士,就是要執行任務了甩給他一大筆錢,并告訴他自己想要吃魚了,讓死士把你的事情擺平。
實際上的死士,他為了給家人報仇雪恨,直接屠殺仇家滿門,上有官府緝拿,下有百姓告發,沒飯吃,沒地方住,在走投無路之際,是你收留了他。
作為主公,你讓他參加府上的訓練,并且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他,照顧他,不僅不讓他干雜活和累活,而且你還專門找了數個漂亮的丫鬟伺候他的飲食起居。
突然有一天,作為主公的你,臉上格外憂愁,是因為惡霸勾結官府又來找你的麻煩,他連忙上前問你是不是遇見了什么難事?
“主公,你有啥事一定給我說,你對咱恩情重如山,就算是主公你讓小的去死,我也愿意。”
身為主公的你,看著他眼前的決心,心里不由感動。
他毅然決然站了起來:“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至于現在,很多老板出著牛馬價格,卻想讓手底下人給他做死士的活兒,恐怕是不行的。畢竟,很多老板的三瓜兩棗,是摳的要命,誰愿意給他真心誠意賣命。
除開上面這樣的小說場景,至于古代為何這么多死士,還是在于古時候生產力低下,物質非常匱乏,很多人都是食不果腹,大部分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對于他們來說死亡隨時隨刻都離他們很近,生命也并不可貴。
我們熟悉的戰國四公子,又稱為戰國四君,便是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與春申君黃歇。
他們便十分衷愛養門客,讓他們衣食飽暖,大魚大肉,甚至穿金戴銀,就足以激發這些門客成為死士,愿意以死報之。
沒錯,這就是貧窮的神奇力量,越窮的人的心理預期越低,也就越容易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
其實,在貧困的舊日本時期,只要主人家原因提供一碗米飯,就足以養出這樣一位愿意以死報恩的死士了。
所以說,中國古代的死士也是同理,也是生產力低下的農業社會,誕生的特殊人群。
除開吃飽飯,主人掌握死士的另一個法寶便是“軟肋”,這個軟肋可以是孩子,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老娘。
很多人以為,古代的死士幾乎就是孤兒,可以這么理解,但是并不絕對。就算是死士家里人死絕了,主人也會給他找個丫鬟,延續其后代。
其實,給死士延續后代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就是死士有了一個牽掛,讓其不得不心甘情愿為主公送死。
然后,身為死士的后代,而且還親手被死士養了幾年,甚至是養出感情,本來還沒那么大勇氣的死士,為了孩子的光明前途,同樣會放手一搏。
所以說,其實死士也和一般人差不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可能你給我好吃的,就讓我賣命,人又不是狗,狗都不可能是絕對忠誠。
一句話總結,主人之所以能讓死士心甘情愿賣命,一方面解救了他的危局,另一方面就是掌握了他的軟肋,隨時拿捏,不是死士你也得成為死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