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埃爾法(參數丨圖片),腳踢 GL8」,在過去兩年里,新推出 MPV 車型的自主品牌不下十個,每個自主品牌 MPV 都明里暗里有著這樣一個目標。畢竟中高端 MPV 是個既有品牌又有利潤的領域,在這個領域,GL8 是過去多年的銷量王者。
這個局面,在 2023 年出現了點兒轉變。
2023 年,騰勢 D9 以 11.9 萬輛的累計銷量超越 11.1 萬輛的 GL8,讓 GL8 在蟬聯了幾年銷冠后屈居亞軍。于是,我們在網上隨手一搜,能看到這樣的質疑:在新能源 MPV 的圍剿下,GL8 是不是要走下神壇了?特別是在新能源的滲透率超越燃油、自主品牌力壓合資品牌的大趨勢下,似乎在側面推動了大家的猜想。
不過,最近 GL8 的銷量數據打破了這種猜想:今年 8 月,GL8 家族以 9974 臺的終端銷量成為 MPV 銷冠;1~8 月,別克 GL8 家族累計終端銷量 60886 臺,依然坐穩了 MPV 細分市場第一的位置。
大家口中被「圍剿」的 GL8,又悄悄回到了 MPV 銷冠的位置。
GL8 PHEV:
被插混彎道超車?那就用插混找回主場
過去兩年,絕對是中國市場 MPV 車型爆發的兩年,特別是中高端 MPV。
用新能源技術解決 MPV 這類龐大車型的油耗問題,用智能化給座艙提供新的體驗,是每一個自主品牌新能源 MPV 想分一杯羹的路線。事實上,燃油 MPV 無法撼動地位的 GL8,的確一度被新能源 MPV,特別是插混 MPV 分走了一塊兒市場。2023 年,新能源 MPV 的銷量增長了 177.3%,其中插混 MPV 占了三分之二。
(圖片來源:乘聯會)
于是,今年 4 月,別克推出了第一輛搭載插電混合動力的別克 GL8 陸尊 PHEV ,用插混版本的 GL8 找回 MPV 的主場。
GL8 陸尊 PHEV 搭載了上汽通用汽車全新一代 PHEV 智電插混系統,由 1.5 T 發動機加兩擋雙離合變速箱,以及 P1 和 P3 雙電機組合而成,系統綜合峰值功率達到了 292 kW,最大扭矩 580 N·m,零百加速 7.8 秒。
網上總調侃「無論你在高速上開多快,總有一臺 GL8 超越你」,現在看,在物理意義上來能超越 GL8 的,只有插混版 GL8 了。
同時,在 GL8 陸尊 PHEV 上也能看到 GL8 對 MPV 使用場景的理解。對于「晝夜奔襲八百里,緊急取公章」的商用 MPV 來說,能不受限制的隨時說走就走,無論滿電還是虧電性能與行駛品質不能有差別,至關重要。因此,GL8 陸尊 PHEV 沒有追求大電池包,CLTC 純電續航 138 km,但是滿油滿電的情況下,CLTC 綜合續航能達到 1390km。同時,搭配兩擋變速箱和 1.5T 發動機,保證滿電和虧電狀態下,車輛的動力不會有太大幅度的下降。
關于 GL8 PHEV 版網上還有個傳聞,據說別克內部更早啟動的是 GL8 純電項目,不過最終插混版 GL8 先一步上市。從目前 MPV 的市場純電和插混 1:5 的銷量來看,插混 MPV 顯然是新能源 MPV 的主力需求。
過去兩年,新能源 MPV 一直是國內自主品牌搶占 MPV 市場的法寶,用新能源 MPV 的經濟性和體驗從燃油 MPV 手中搶市場。當 GL8 走上插混這條路線,算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了。
根據別克官方統計的數據,GL8 PHEV 截至目前的訂單超過 3 萬張,要是產能爬坡再加把勁兒,月交付破萬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200 萬輛
沒有人比 GL8 更懂中國 MPV
我們經常用堆料來形容如今的新能源汽車,那 MPV 絕對是堆料的「天堂」:大空間、高定價、對舒適和體驗的追求,給冰箱彩電大沙發、空懸魔毯大音響提供了發揮的空間。
不過,從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銷量來看,單純的堆料似乎不太管用。畢竟,作為既要帶老板狂奔又要帶老婆孩子長途的 MPV,功能不在于多,而在于細節的體驗。換個說法,叫「對 MPV 的理解」。
提到「對 MPV 的理解」,可能沒人比 GL8 對中國 MPV 的理解更深刻。前不久,第 200 萬輛 GL8 下線。對于 MPV 這個小眾市場來說,200 萬輛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款車型月銷量破萬,那需要連續 16.7 年保持月銷過萬才能達到 200 萬輛,絕對算得上穿越周期的「神車」了。
有 200 萬輛打底兒,GL8 顯然更懂中國人更想要什么。
比如,如今互聯網上有不少人吐槽「為什么新能源汽車容易暈車?」這本質上是因為人身體內調節平衡的器官跟感知器官不一致,導致了暈車。在新能源汽車上,電驅加速、剎車速度更快,再加上底盤的振動、車里的氣味兒,如果遇到坐姿更高、密閉性更強的 MPV,這種暈車感可能會更加明顯。一味的把底盤調硬或者調軟,顯然都不太舒服。
在這方面,GL8 陸尊 PHEV 在底盤、座椅、內艙的空氣和噪聲這 4 個方面做了優化,比如底盤調校避免顛簸和共振,座椅上幾十個參數的調整讓它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車里的噪音控制要避免讓人不舒服的頻率和分貝…… 類似的細節優化,不是一味增加配置能做到的,是更考驗調校技術的精細活兒。畢竟不讓老板在后排暈車,是一款商務 MPV 的基本修養。
再比如,如今的新能源 MPV 為了更大的空間,尺寸越做越大,大空間、大尺寸、更大的視覺沖擊力似乎跟豪華、高端掛上了鉤。但相應的問題是:在路邊停車或者停進立體車庫時,難度變大了;就算中高端 MPV 都標配上司機,過于寬大的車身在過窄路、停車時還是會有點兒麻煩。
GL8 的做法是,在小孩上車不彎腰、大人坐下不頂頭的情況下,MPV 也要能停進立體車庫,便利性和空間不能沖突。
類似的 MPV「黃金準則」,GL8 總結成了 8 條:
標準一:全時長全路況駕乘不暈不抖。
標準二:全方位全過程保障安全。
標準三:續航能耗雙冠王,滿電匱電性能如一。
標準四:擁有 101 項嚴苛測試,更懂中國人的人機工程座椅。
標準五:讓每一程都充滿儀式感的體驗。
標準六:能停進立體車庫,三排還能進出自由。
標準七:保值率國產 MPV 第?。
標準八:擁有 25 年豪華 MPV 造車經驗。
看起來這些「黃金準則」不算復雜,但背后是 200 萬個用戶,特別是中國用戶實際體驗出來的經驗;再好的產品經理,也沒有 200 萬個用戶本身更懂得用戶的需求。
最后
從上海虹橋機場的南彩虹橋走出來,能看到一塊巨大的 GL8 廣告牌,上邊寫著「MPV 定義者」。
這個語氣有點兒狂,但是回顧一下 GL8 的歷史,從 1999 年上市至今,的確貫穿了 MPV 在中國市場從無到有的過程。從少數人才能體驗的「高端商旅」,到如今越來越多家庭用戶,MPV 的受眾在變化,功能在變化,動力屬性也在變化,但是大家對于 MPV 寬敞、便捷、舒適、可靠的基本需求沒有改變。
對基本需求的細致挖掘,是 GL8 在過去二十多年里穿越周期的關鍵,也是 GL8 不同于其他合資品牌,能成功切換新能源賽道的關鍵。
本文作者:米其林
不要忘記關注「極客汽車」的微信視頻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