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0前后出生的年輕人日漸成熟并步入職場,一個新名詞也逐漸被人們所認同,那就是Z世代(指1997年~2012年出生的人,也被稱作Zoomers),新一代職場人渴望在職場環境獲得更多的認同感與真實反饋。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測,到2025年,Z世代將占全球勞動力的27%,2030年將增長至30%,隨著這一群體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將會對企業發展和文化帶來變化。
然而,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雇主對Z世代的工作表現感到不滿,認為后者還沒有準備好進入職場。根據智庫Intelligent.com在今年8月公布的調查結果,搜集來自966位參與公司招募決策的高層主管意見,結果顯示,75%的公司評價當前應屆畢業大學生(27歲及以下)是“令人不滿意”的員工,主因是缺乏主動性、溝通不良和專業精神。
Z世代真的像外界所說的那樣難相處?這群年輕人的需求與期待是什么?
1. 希望在工作中獲得更多認可與反饋
首先,Z世代普遍希望在工作中獲得更多反饋。根據《蓋洛普》的調查數據,Z世代渴望每月至少幾次得到認可的概率,遠比二戰后嬰兒潮群體(指1946~1964年出生的人)高出73%。
網絡平臺公司Workhuman的首席體驗官施安娜·施密德爾(KeyAnna Schmiedl)指出,由于年輕員工在網絡社交媒體高速發展的環境中成長,因此尤其希望在職場獲得更多反饋。
“年輕員工正在把這種心態帶入工作場所,他們會發布和匯報一些工作成果,并且期待有人能夠對此作出回應。”施安娜·施密德爾指出:“如果沒有人回應……,那他們會改變方向,做別的事情。”
施安娜·施密德爾同時提出了企業雇主的應對策略,最佳方法是建立明確的獎勵制度,強化員工的積極行為,并確保這些行為與企業核心價值觀一致。
此外,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報道,成功的領導者有責任指導團隊成員(特別是年輕員工)的發展,通過每周或每兩周與下屬進行一對一座談,有利于建立強大的團隊戰斗力。施安娜·施密德爾也指出,年輕員工經常將離職歸因于“不適應”,但實際情況往往來自期望不清晰和缺乏一致的支持。
值得留意的是,年輕員工對于反饋的需求,不僅限于獲得正面評價,他們更渴望收到真實反饋。而且,只提供通用指導(general guidance)是不夠的——例行公事地復制和粘貼相同的通用信息,年輕員工更希望獲得針對個人的反饋意見。
根據《蓋洛普》調查顯示,認為自己獲得真實反饋與認可的員工,在工作場所實現發展機會的概率,比普通員工高出5.2倍。
“對任何組織來說,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系統至關重要,而且定期反饋應該納入系統的一部分,這點不容協商。”施安娜·施密德爾說。
2. 比薪水更重要的事?Z世代選擇工作的關鍵因素
薪水,不是大多數Z世代選擇工作的首要考量。
“對于勞動力中最年輕的一代來說,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定期將薪水存入賬戶(賺取收入),而是必須無縫融入生活中的幾個關鍵導向。”海外求職平臺Unstop的創始人安基特·阿卡瓦爾(Ankit Aggarwal)指出,年輕員工希望工作能夠支持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個人價值觀。
比起一味追求高收入、高穩定性,Z世代更加重視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也愿意為具有成長性和發展途徑的公司效力。如果這些需求無法實現,相比老一代員工,Z世代更有勇氣主動離開既有的工作環境。
另外,根據Intelligent.com調查結果,與多數老板認為“Z世代員工缺乏動力或主動性”的看法不同,其實這群年輕人同樣注重晉升機會,只是更愿意在健康且清晰的公司文化下付出努力。
3. 隨性的說話風格等于不專業?Z世代更愿做自己
Z世代隨性的說話風格,可能會讓企業雇主認為他們的溝通技巧不足、缺乏專業性,甚至導致面試失敗。
“隨著新科技和價值觀轉變,年輕人越來越希望他們的工作與個人身份一致。他們不想偽裝假的工作形象,他們想要順其自然,他們想要做自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凱利商學院副教授克里斯多夫·麥爾斯(Christopher G Myers)表示:“但這不是大多數企業雇主追求的,企業通常不希望員工在工作場所表現出不加掩飾的自我,他們認為員工應該用符合組織文化的方式說話和行動。”
為何Z世代的說話風格與眾不同?這群年輕人更習慣與各種社交媒體及KOL(Key Opinion Leader,公知權威)一起成長。在他們的世界觀里,有影響力的公知往往采用溫暖、友善的語氣和非正式、高能量的演講模式對他們施加影響,例如充滿活力的談話,讓自己看起來更親切,這與嬰兒潮群體的保守語言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職場溝通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理想的做法是,Z世代員工需要了解并且遵循傳統的“專業”語言,在正式與平易近人的表達之間找到平衡,領導者也應適當接受不那么正式的說話方法,允許年輕員工提出更多個人看法。
無論如何,越來越多的Z世代將進入勞動力市場,彌合不同年齡段從業群體的差距將是所有企業眼下的必修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