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有一天,高材生如此“不值錢”。
昨天在熱搜上,刷到兩張招聘會圖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張來自甘肅,一家企業居然開出了月薪2000的“巨款”,去招聘一位研究生。
而另一邊,黑龍江某招聘會現場。
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招聘20名普工,沒有專業限制,但要求學歷是博士研究生,而工資只開了3500-5000。
說真的,有點太扯了。
網友普遍不敢相信,這是寫錯了?
還是根本不想招人?或者是單純羞辱?
我搜尋了后續,有媒體詢問了主辦方,主辦方回應:可能是企業寫錯了。
但掀起了這么大風波,企業并沒有發聲明糾錯。
沉默,我想或許就是回應。
這給很多人帶來了沖擊力:
可能企業就不想招人,只是應付招聘。
但就這種情況,你要不愿意去,還要罵你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
也有很多人,開始懷疑讀書的意義。
博士研究生,還沒有出苦力掙得多。
這工資,大學伙食費都不夠,讀書的錢什么時候能賺回來?
還有網友坦言:這就是真實的就業市場。
這年頭,大把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你愛來不來,工資就是這樣。
或許,這就是真實就業市場的一個縮影。
最近幾年,很多人都明顯感受到,就業市場的冷清。
有人找不到工作,有人被降薪,有人生怕被裁員。
以前我們總覺得:怕什么?工作而已,沒了再找。
但現在,大家漸漸發現,能有份工作,能保住工作,已經是不易。
前幾天刷到一段視頻。
北京某985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曾在四大實習,簡歷在應屆生中已經算硬。
結果在北京的招聘會上,一個人問他:愿意當老師嗎?月薪稅前3000,扣除五險一金2000塊出頭。
他覺得特別荒謬,這可是北京。
當年他高考排名3000以內,但沒想到工資也是3000以內,這也太離譜了。
結果對方嘲諷地回了一句:看看現在的就業形勢吧,3000已經不錯了,有的是人愿意來。
還有一位中國農大的,生物與醫藥專業碩士,收到了一家公司,學術編輯的offer。
結果一溝通才知,底薪3400。
他驚訝地讓對方看看自己簡歷,結果對方回了一句:現在碩士一抓一大把,不值錢了。
這話太扎心,但卻是現實,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被現實打醒。
湖北一位文科碩士,兜兜轉轉,最后實習工資2000元。
但為了賺錢,還是要去干。
211本,985碩,這么好的學歷,實習工資只有3000,可即使這樣,還是迫切地對公司說:“我干!”
看了一下評論區,名校畢業,正在干三四千工資工作的人,不在少數。
甚至這種兩三千的工作,都是瘋搶來的。
很多高校畢業生,已經被現實打服了,高不高薪無所謂,能有份工作就行。
大家都是一邊罵娘,一邊老老實實地茍著。
前幾天,比亞迪清華的秋招專場,幾百人的教室擠得滿滿,就連碩士博士來晚了,門也進不去。
想想他們曾經,都是早早被人哄搶完了,如今是愛來不來,反正不缺人競爭。
而在深圳某電子廠門口,出現更扎心一幕。
眾人等著進場面試,結果大喇叭里直接喊著: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
86年,不過38歲,可只要年齡一到,根本不看你的能力,連打螺絲的工廠,都不給你機會。
還有一位網友,參加了一場碩博招聘會,求職的人密密麻麻,比崗位多上幾倍。
碩博都如此,本科會怎樣?
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有1179萬應屆畢業生,創下了歷年之最。
但不少企業都在縮招。
比如某互聯網大廠,去年秋招,給了8000個名額,今年只剩3000。
為了解決就業難,甚至都有專家在呼吁,讓大學生付費上班。
簡直是離了大譜。
無數網友感嘆:以前掛份簡歷,每天都能收到面試邀請。但如今,消息少了,連主動投出的簡歷,也多是石沉大海。
并不是自己太差,而是很多企業都在降本增效。
不僅僅是互聯網,傳統企業、銀行,證券都是如此。
別說求職者了,許多公司都在茍著。
他們不再盲目招人擴張,老員工付得起工資,保證公司“活著”,就已經是不錯了。
今天聊這個話題,并不是想去制造焦慮。
只是想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能早一點認識到這個現實。
最近幾年,網絡上一直有股風氣。不斷有人告訴年輕人:要整頓職場,要整頓老板,不要委屈自己,要說走就走。
還有人呼吁:打工一輩子發不了財,要走出舒適圈,要去創業,要去開咖啡館,不要過溫水煮青蛙的日子,要去過滾燙的人生。
可當初,那些信奉著“自由”的人,那些想著“搏一搏”的人,已經乖乖滾回來上班,甚至當初創業欠下來的錢,都要靠老實打工來償還。
所以,由衷地奉勸大家一句:
下行的周期,好好上班,不要瞎折騰。
首先,如果你有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先茍著,好好上班。
我有個朋友,本在某運營商做策劃,年前因為年終獎,和公司大鬧了一頓,怒而辭職。
她本以為,憑借多年經驗,和不錯的履歷,跳槽能比現在賺得多。
可兜兜轉轉,簡歷投了很多,基本石沉大海。
她也有一些面試機會,但工資都比原先打8折以上。
她不愿妥協,直到上個月,積蓄快花完了,她最終被現實打倒,去了一家公司,不僅賺的沒以前多,加班還比以前厲害。
如今她很后悔,當初要是忍一忍就好了。
其實你去刷刷招聘區,就會發現許多裸辭的人,都很后悔。
現在這個職場環境,對普通人而言,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要冒險丟掉工作。
折騰來折騰去,最后一無所有。
不如先茍住,好好上班,保住工作,越是形勢不明朗,越要踏實一點。
第二、如果你手中有錢,先存著,不要瞎折騰。
有網友的總結非常精辟:
逃避三部曲:考研、考公、考編。
創業三部曲:擺攤、開店、自媒體。
失敗三部曲:外賣、快遞、網約車。
你會發現,無論是哪部曲,都非常不好干。
我身邊就有人,打工幾年后,試圖自己做老板。
拿著多年攢下的積蓄,到處找投資項目,最后虧得一塌糊涂。
有人開店,有人炒股。
開始時有多熱火朝天,結束時就有多黯然神傷。
如果你實在想創業開店,你不妨觀察一下,你家附近的店鋪,在這兩年,換了多少輪?
又有多少是在盈利的?憑什么就你能賺大錢?
很多人不愿承認:
上班其實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是性價比最高的事情。
如果你在工作上沒干出成績,多半也不適合創業或投資。
尤其是現在的大環境下,賭上全部身家去折騰,就像是將銅錢扔進大海,還不如老老實實茍住。
可能賺的不多,但至少不會血本無歸,卡里有錢比什么都有安全感。
第三:不要在工作中混日子,混到最后只會沒工作可混。
我以前有位同事,每天都快到中午,才慢悠悠到公司。不緊不慢地泡茶,坐在工位上,東看看西瞧瞧,一上午的時間就浪費掉。
可最近,他已經開始,準點上班,經常加班。
每天積極溝通項目進展,想著法子推動項目進行。
為什么?
因為內部開始裁員,他知道再這樣混下去,就沒日子可混了。
他的故事給很多人提了個醒。
我想很多人工作,都是抱著混日子心態,大差不差完成工作,也不指望升職加薪,有份工作就行了。
這在以往或許行得通,但現在不行。
你要相信,沒有哪個老板,會愿意養著一個整天混日子的員工。
效益好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效益不好的時候,降本增效,那一定是先淘汰無用的人。
所以,無論是什么環境下,抵御風險最好的辦法,永遠都是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真正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而是無論在哪里都有飯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