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安地鐵最新消息了解,西安地鐵5號線一期東段、6號線一期南段,10號線一期,將于2024年9月26日12時開通初期運營。
至此,西安地鐵線網運營里程達到353公里,開通運營車站211座,其中換乘站21座。
XI'
AN
10號線一期:
西安地鐵“北跨”深入高陵
西安地鐵10號線一期工程是西安市推進“北跨”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線路南起未央區井上村站,北至高陵區昭慧廣場站,全長34.4公里。設站17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10座。實現與14號線、在建8號線的換乘。
線路先后行經西安市未央區、浐灞國際港和高陵區,連接主城區與渭河北岸的軌道交通快線,這也將是高陵區首條地鐵線路,對優化城市總體空間布局、實現北跨渭河發展戰略,推動區域融合,促進沿線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0號線一期井上村站首末班車時間分別為6:00、22:30,昭慧廣場站首末班車時間分別為6:00、22:30,全天運營服務時間17小時18分鐘,線路最小發車間隔為6分53秒。遇重大活動、節假日、惡劣天氣及后續客流需要,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運營時間及發車間隔。(各站首末班車時間詳見下表)
10號線一期開通初期開行井上村站至昭慧廣場站單一交路,單程行駛時間約為47分鐘。
車輛選型及編組10號線列車采用B2型電客車,最高運行速度100km/h,采用全自動運行模式運行。
此外,10號線列車還采用靈活編組4/6混跑的運行方式,在滿足客流預測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避免高、平峰運能過剩,有效降低車輛年走行公里數,節約車輛運維成本。乘客請關注列車編組信息,若到站列車為4節編組列車,乘客需在1至16站臺門前排隊候車。
10號線票價沿用西安地鐵線網統一 “里程計價制”,線路全程票價為7元,線網最高票價為14元。10號線各車站均支持二維碼掃碼過閘和人臉識別乘車功能。
同時,10號線一期自南向北貫穿北三環太華北路立交、繞城高速等多處建(構)筑物,下穿大西、鄭西高鐵以及未央湖,跨越貨運北環線、涇渭半島等復雜地貌。
建成的全長7.5公里的西北地區首座公軌合建橋,將成為西安又一處地標性公建。
橋梁上層為六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布設雙線地鐵,搭載有人行、非機動車及城市輔道過河,為國內同類型橋梁聯長第一、跨度第一、頂推長度重量第一的綜合交通項目。
屆時乘坐全自動駕駛的10號線一期,在車頭位置便成為最佳打卡點,體驗無人駕駛“第一視角”,欣賞沿途風景。
為充分展現橋梁結構之美,地鐵10號線公軌合建橋照明設計在滿足功能基礎上,通過景觀照明藝術化手法,運用光影凸顯“涇渭分明”的主題,將安全、科學、生態、特色匯于一線,彰顯工程與文化融合、發展。
設計方面,10號線一期線路選取途經的“涇渭分明”奇觀為設計靈感來源,結合涇水渭水的曲線柔美和區域工業發展的堅毅之勢,呈現剛與柔交融并蓄的空間氛圍,既體現著分明的城市特色和自然特色,又象征著區域的融合協同發展。
線路標準站將涇渭河“分明與融合”的形態具象化,四條飄帶代表著線路連接的四個區域,并以流線型折片的表現形式與客流動線保持一致。
而在特色的地鐵站設計中,紅旗廠站設計主題為“科技驅動”,提取發動機的造型和星空元素,打造了兼具科技感、趣味性和浪漫色彩的建筑空間。
水流站將夕陽西下的水流光影美學融入設計,提取靈動的曲線元素以及夕陽的漸變色彩進行融合排布,展現了現代建筑與自然美學的完美結合。
水流站亦是公軌合建橋最佳觀賞點,在此可近距離感受橋梁的宏大結構和精細設計。
同時,在涇渭半島站內,由西安市軌道集團傾心打造的西安地鐵博物館橋梁展廳,也即將面向市民乘客開放。沿襲“八水繞長安”的橋梁歷史文脈,為市民架起一座了解西安軌道交通及橋梁知識科普的文化橋梁,該展廳也是西安軌道交通建設的首座微型橋梁主題展覽館。
XI'
AN
6號線一期南段、5號線一期東段
新增4個站點
地鐵5號線一期東段和地鐵6號線一期南段,為此前開通線路的遺留線路,均因交通樞紐規劃建設時序問題,延期進行。
5號線一期東段
5號線一期東段項目于2021年國鐵西安東站選址確定后啟動建設,建設范圍為月登閣(不含)~西安東站,新建2站2區間,項目全長3.4公里。
此次將開通月登閣、雁鳴湖兩個站點。
該項目的建成不僅完善了5號線作為東西走向跨行政區的軌道交通骨干線路的功能,有效連接了西安“四主一輔”客運系統中的關鍵節點,優化了西安的公共交通網絡布局,而且將進一步推動高鐵東城片區的蓬勃發展。
5號線全線首班車采用多點發車方式,其中創新港方向馬騰空站、阿房宮南站首班車時間為6:00,雁鳴湖站首班車時間為6:03;雁鳴湖方向創新港站、阿房宮南站首班車時間為6:00。創新港方向雁鳴湖站末班車時間為23:13、雁鳴湖方向創新港站末班車時間為23:15。遇重大活動、節假日、惡劣天氣及后續客流需要,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運營時間及發車間隔。(各站首末班車時間詳見下表)
東段開通后,5號線全線全天開行創新港-雁鳴湖站/阿房宮南-雁鳴湖站1:1大小交路。
5號線一期東段延續線路總體“傳承與交融”的裝修設計主體,將全線車站公共區樓扶梯口部分(即乘客視線集中區域)作為特色裝飾區,根據站點周邊人文環境特點提取表達元素,通過立體化展示手法將車站局部空間點綴為車站特色區域。
月登閣站特色裝飾區運用生態元素,提取樹和水的造型加以組合,表達共享生態的設計理念。
作為5號線一期工程中唯一的高架站,也是西安首個“地鐵+保租房+TOD商業”的示范性項目,雁鳴湖站打造了“地鐵穿樓”設計。
但值得注意的是,為最大限度保障樓體居住的舒適性,地鐵車站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結構上是各自獨立的,所以與其說是從樓中穿過,不如說是從樓側“擦身而過”,形成了地鐵車站與三棟保障性租賃住房“貼建”的景象。這樣的設計也使得周邊配套商業與車站站廳連通,使乘客、住戶、商戶動線流暢、無縫銜接。
車站設計上,整個車站用鋁板做橫向布置,加大了車站的視覺寬度。特色區緊扣車站周邊文化主題將雁鳴湖蜿蜒曲折、雁鳴湖水波光粼粼的生態意向再現車站裝修空間。
車站外立面設計遵循“浮光掠影—雁過無聲”理念,從大雁飛翔的姿態中提煉設計靈感,通過車站金屬雨蓬、保租房裝飾條展現出羽翅層疊的美感,將地鐵車站、商業裙房、保租房塔樓整體化,形成地鐵站房的標志性造型。
車站內部采用半裸裝的裝修風格,文化主題為“都市水鄉 創智靈動”,標準區域采用局部鏤空與沖孔鋁板形成了虛實結合的靈動場景。
6號線一期南段
6號線一期南段項目始于西安南站,止于西電科大南校區·未來之瞳站,此次開通以上兩座車站及相鄰區間,全長4.5km。
6號線一期南段項目作為6號線的一部分,其建成通車標志著6號線以“完全體”狀態全線貫通運營,不僅完善了地鐵6號線的骨干線功能,顯著優化西安的公共交通網絡布局,滿足城市交通快速發展需要,還將進一步激發區域經濟增長活力,適應城市空間轉移,為西安高標準建設“雙中心”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6號線全線首班車采用多點發車方式,其中紡織城方向西安南站、西安國際醫學中心站首班車時間均為6:00,西安南站方向紡織城站、西北工業大學站首班車時間分別為6:00、6:15。紡織城方向西安南站末班車時間為23:10,西安南站方向紡織城站末班車時間23:15。遇重大活動、節假日、惡劣天氣及后續客流需要,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運營時間及發車間隔。(各站首末班車時間詳見下表)
南段開通后,6號線全線執行早高峰開行西安南站-紡織城/西安南站-西北工業大學1:1大小交路,其余峰期均開行西安南站-紡織城單一交路。
6號線一期南段兩座車站延續地鐵6號線整體風格,融合了西安的厚重底蘊和現代新潮,在車站空間借鑒中國傳統建筑屋脊結構形態,打造出獨特的連拱地鐵空間,同時把管線靠墻面及梁柱兩側排布,為車站中部留出開闊空間,降低了視覺的壓抑感,最大限度還原建筑空間本質,兼顧經濟適用、安全美觀、節能環保。
西電科大南校區·未來之瞳站文化墻將城市建筑群以藝術化的眼球圖形設置為中心,向四周發散,并通過大數據和信息化的相關視覺元素,來展現一個未來數據化、信息化的時代,同時表達用科技放眼未來的內涵,從而展現西安的城市多元形象。
該站打造的“賡續紅色基因,矢志信息報國、科技強國”主題車站,通過聚焦科技強國建設,生動呈現西電科大師生矢志信息報國、科技強國的智慧和力量。
IXIAN.CN
在明日“三線齊發”后,年底8號線的開通,預示著西安地鐵三期規劃在建線路僅剩余15號線一期,而這同時也意味著,如若西安地鐵四期規劃不能及時得到審批,西安地鐵建設將出現斷檔。
從目前可觀察到的信息來看,目前官方給予的最新回復稱“正在積極對接發展改革部門,力爭四期建設規劃早日獲批”。
是已上報發改委,還是正在溝通線路是否需要增減后再上報,種種可能依舊使得西安地鐵四期規劃身上的迷霧仍未散去。
而審批愈發收緊的現況下,受限于財力和指標,屆時能獲批多少,西安的GDP、人口、財政收入、地方債務等數據,城市群、都市圈、雙中心等國家級戰略的推進情況,都將成為決定性因素。
站在西安角度,定然是不希望出現地鐵規劃三期與四期的斷檔,畢竟環評公示給出的四期建設規劃周期為2024年至2029年……
編輯:Lyna
審核:解革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