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芳
深山老林居住了一位心地善良、高深莫測的修行老人,一次外出帶回了一名孤兒,本想讓男孩長大后留在身邊做一名修行者,但修行老人從男孩眉宇間看出此子天生瑞像、慧根不淺,將來必定在人世間干出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便決定把平生所學傳授于男孩,為男孩未來發展奠定扎實的根基。修行老人深知,育人重在育德,他既傳男孩強身之道,更傳行善之德。他感到要讓男孩成為真正的行善之人,只靠自己傳授是遠不夠的,必須讓男孩到世間歷練才能修成正果。于是,修行老人帶著男孩游走四方,好讓男孩在世間百態中感悟到什么是行善、如何行善。
他們下山后不久來到一個小鎮,便看到官府正在組織百姓捐贈錢物給附近受災群眾的情景。只見一名身有殘疾的乞丐捐出身上僅有的幾文錢就不留姓名地走了。而另一名富豪捐出十幾兩銀子后,向衙門來的人提出要把他的名字和捐款上報縣吏,讓方圓百里的人知道他是大善人。修行老人帶著男孩捐了些錢物也未留名就走了。路上修行老人問男孩:“富豪和乞丐哪個是真正行善?”男孩毫不猶豫地回答:“富豪是真正行善,捐了那么多銀子給受災百姓,對他們幫助很大。乞丐那幾文錢對救災起不了什幺作用。”修行老人說:“差矣,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行善,要看他是不是真心行善,而看是不是真心行善,就看他行善是不是不求回報。富豪雖然捐的錢多,但他做善事卻要以留名為回報,這就不能算是真正行善。乞丐本身就是殘疾人,自己上頓都管不了下頓,卻憑著一顆善心把乞討來的僅有幾文錢都捐了出去,而且捐了錢還不留名不求任何回報就離開了,這是真心行善,是真正行善。”聽了修行老人的話男孩說:“是我膚淺,只看到表面現象。”
有一天,他們走到一個村莊的小河邊,看到一群人正在趕去營救落水者,只見一位有錢人大聲喊道:“誰跳下去救人我就給他一筆銀子。”河水湍急,很多人擔心有危險,大家正在猶豫要不要去救人時,只見一位小伙奮不顧身的跳入河中,一看有人帶頭跳下河,幾位年輕小伙也跟著跳了下去,共同把人救了上來。那位有錢人說:“我說話算數,回去每人給你們五兩銀子。”有位小伙子對有錢人說:“你水性那么好,平時也愛幫助鄰里鄉親,大家都叫你大善人,這次你怎么不去救人?”有錢人臉一紅,支支吾吾說不上話來。帶頭跳下河救人的小伙對有錢人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謝謝你的好意,銀子我不要了。”其他救人的小伙也紛紛說錢不要了。事后修行老人對男孩說:“你看小伙子和有錢人哪一個是真正行善?”男孩說:“小伙子是真正行善,雖然有錢人拿銀子鼓勵他人救落水者也算行善,但小伙子是以命救命,這是無私到極致的行善,也是最真心的行善。”修行老人欣慰地說道:“孺子可教也,小伙子的善舉頗有傳說中的佛祖割肉喂鷹的品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此人將來福報不淺啊。”
他們一路走著,男孩一路向修行老人請教。修行老人告訴男孩,行善人心善為本,但行善說到底還在于行,行善不可能都像救人那樣,每一次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往往是從小事做起。他們一路行善,也看到不少人在行善。有一天,他們來到一位紳士家做客,紳士熱情招待后對他們說:“對不起,我約好一位風水先生去老屋看風水,看幾時能翻修,怎樣翻修為好,不能陪你們了。”行善老人說:“我對風水也略知一二,不如同去。”紳士答應后請上風水先生一同前往。當一行人來到一個小菜館吃午飯時,一進門有位端盤子的小姑娘不慎把菜湯灑在了紳士的衣服上,店老板看見后大聲訓斥小姑娘,并要開除小姑娘。紳士趕忙說:“算了吧,人家還是一個小孩,又不是故意的,看她就是窮人家的孩子,你把她開除了,家里就更困難了。”見紳士原諒了小姑娘,店老板對紳士說:“您說的對,我替她謝謝您。”他們要在太陽下山前趕到村里老屋,因時間緊就租了一輛馬車趕路,一路上幾次碰到后面的馬車超他們的車,而紳士都讓車夫避讓。車上人問紳士為何次次避讓,紳士說:“趕車的肯定都有急事,我們耽誤了就是遲一點看風水,他們耽誤的要么可能是性命攸關的事,要么可能是一筆生意上的事。大家聽了都贊許的點點頭。快到村口有一段上坡路,只見一位老人推著裝糧食的小板車艱難的往上推。紳士連忙招呼大家下車幫助老人推車。老人連忙道謝:“好人啊,好人啊”。到了老屋門口,紳士正要敲門,忽然看到幾個小孩正在偷摘樹上的果子,紳士對大家說:“再等一會兒,等幾個小孩下樹再進門。”男孩說:“馬上太陽就要下山了,再不進去就來不及了。”紳士說:“不急不急,小孩在偷果子,本來就心虛,我們現在進去會把小孩嚇著,掉下樹摔傷就不好了。”直到小孩下樹后紳士才推開老屋的門走了進去。這時太陽已經下山,紳士說:“請大師幫我看看風水吧。”大師沉思了一下說:“您這老屋的風水不要看了。”紳士滿臉疑惑地說:“這是為何?我好不容易把大師請來,怎么就不用看了?”大師說:“您一路行善,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風水寶地。”因為時間太晚了,大家就在紳士老屋住了一夜,第二天各自離開。路上男孩不解地問修行老人:“大師為何不看風水了,而且為什么說有紳士在的地方都是風水寶地?”修行老人說:“第一次紳士幫小姑娘解困,說明了他有寬容之心,他的寬容心幫助了小女孩留住了飯碗。第二次避讓馬車,說明他有禮讓之心,他的禮讓或許無形中救人性命,或許幫人解決了生計問題。第三次幫老人推車,說明他有敬老之心,沒有人幫忙,老人是很難把車推上坡的,如果老人硬撐著推車,說不定就把腰扭了,車輛就可能翻倒,車上的糧食就會灑滿一地,可能老人的家人正在等米下鍋呢。第四次他沒急著推門,是怕小孩嚇著掉下樹摔傷了,這說明他有愛幼之心。”這四種心是都善心的體現,他有善心,更有善舉,行善之人必有余慶,紳士是自帶好風水之人,所以大師看不看都一樣。”男孩恍然醒悟:“原來如此啊。”
修行老人和男孩繼續一邊游走一邊行善。有一天男孩忽然問修行老人:“您說行善者必有福報,我怎么沒有看到啊?”修行老人說:“善有善報,你沒看到是因為時候未到,就象行善一樣都是隨緣,碰到了就碰到了,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讓你有善事做和看到別人做善事。別急,我們邊走邊看吧。”有一天,他們看到一位老人蹲在地上,邊哭邊燒紙,好像是在悼念亡者。修行老人和男孩便問老人為何如此悲傷。老人說:“今天我本想搭車去趕集,沒想要搭車的人很多,幾個人為了擠上車差點打起來,我一看就下了車,把位置讓給了他們。沒想到這輛車走了沒多久就掉下了懸崖,車上的人都死了。雖然不是我害了他們,但他們前不久還是好好的,這人就這么沒了,我傷心啊。”倆人為老人的善心所動容,修行老人感嘆地對男孩說:“這是老人的善心救了自己啊。”沒過多久,他們倆到一個路邊店吃飯,只見一位中年人抱著店小二大哭說:“兒啊,沒想到今生還能見到你,我和你媽都找了你十幾年了。”一打聽才得知他們父子倆相遇的故事。原來前一天中年人趕著馬車想去縣城購置一些農具,半路上遇到一個病重的老人要趕往與縣城不同的方向請郎中治病,老人的家人沒有雇到車,再三求助中年人幫他們用馬車送送老人,中年人想自己急著趕到縣城買東西,否則今天就回不去了,心里一直在猶豫。后來一想救人要緊,大不了耽誤一天時間,于是便讓車夫拉著馬車送老人,自己在附近一邊走走看看,一邊等他們把馬車送回來。中年人走進路邊的小店吃飯,看到店小二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便與店小二聊起來,一問才知店小二是自己一個村的人,在五六歲時跟母親外出走丟了,一直找不到家人,后來被好心的店老板收留,在店里當起了伙計。中年人問他還記得家里親人的名字?店小二回答不記得了,中年人又問店小二:“你的父母是否給你留下什么貼身的信物?”店小二從脖子上摘下一個玉佩說:“這是母親小時候給我戴上的。”中年人一看,這玉佩正是自己妻子給兒子小時侯帶的,用來保平安的。他泣不成聲地說:“兒啊,我就是你父親啊,蒼天有眼,終于讓我找回了你。”于是就有了剛才中年人與店小二相抱而泣的一幕。在場的顧客都為這對父子重逢的場面所感動,紛紛舉起酒杯向父子倆表示祝賀,很少動容的修行老人與男孩也走到父子倆跟前道喜。修行老人對中年人說:“這都是你用車送老人治病的善舉而得到的福報啊。”中年人滿臉流淚地說:“是啊,善有善報啊。”并發誓從今往后要終身行善。修行老人帶著男孩在外游走行善一年多后,便返回深山。快進深山時,碰到一家人正在辦喜事,他們也和當地鄉親們一道趕去祝賀。婚禮上,只見新娘的父親激動地說:“今天我們家既是嫁女兒,又是迎兒子回家。大家知道,我們家女兒從小是被遺棄的孤兒,是我們家從路邊撿來把她養大成人的,沒想到女兒到遠處走親戚時與一青年男子私定終身。雖說兒女婚姻應父母認可,應有媒妁之言,但小女執意要與她認定的人相守終身,我們就沒反對。沒想到我們的善舉卻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兒子,這個新郎既是小女的夫君也是我親生兒子,我現在是兒女雙全啊。感謝鄉親們多年來幫我找兒子,感謝大家的賀喜。”全村人聽后齊聲喊道:“一家有喜,全村同慶。”他們有的說:“這是你們家當年救了小女的福報啊。”有的說:“村里人要感謝你們家的善舉激勵我們去行善。”有的說:“祝新郎新娘早生貴子,香火延綿,代代行善。”看到這動人的場面,男孩深有感悟的對修行老人說:“行善的回報如此感天動地,卻又出現的那么意外。看來行善者越想得到回報卻往往很難得到,如想都不去想得到回報,得到的往往是天大的回報。”修行老人聽后滿臉慈愛笑著說:“你終于明白了,看來這一年多你沒白走一趟世間啊。”他們倆人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了深山。
修行老人看到男孩一天天長大,強身之道和行善之德都提升了一個大境界,心想就差一個機遇男孩就能一展宏圖。他一直在等這個機遇,沒想到山中卻突然發生了一場火災,幾個砍柴的百姓淹沒在大火中,火勢太猛,鄉親們都不敢靠近,只見男孩用水把全身澆濕,手里拿著一把長刀沖進火海,拼命砍出了一條出路,把幾位百姓救了出來。當時把一向鎮定的修行老人臉都嚇青了,如果男孩英年早逝,他半輩子渡化男孩的心血就白費了,好在男孩憑著過人的修為把人救了出來。修行老人看到從火海走出來的男孩激動地說:“這場大火讓你涅槃了。你用自己的善舉回答了什么是行善、如何行善,這是許多修行者一輩子都回答不了的問題。”男孩說:“這都是您教育的好,我做的還不夠,我會按照您的教導,終身行善。”
修行老人期待的機遇終于來了。有一天,紅軍的一支部隊開進了山下的村莊,把土豪劣紳的錢財、田地全部分給了窮苦百姓。他們不動百姓一分一毫,大冬天睡在村外的草坪上,老百姓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紛紛給部隊送糧送菜,部隊的同志們拗不過鄉親們的熱情,便用銀子買下了這些糧食和菜肴。部隊要趕去打仗,臨開拔前召集鄉親們開了一場大會,部隊首長在大會上說:“我們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我們工農紅軍的奮斗目標就是讓全天下老百姓過上幸福日子,我們就要到前線打仗,解救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部隊會留下一些人,幫助你們建立民兵隊伍,防止土豪劣紳反動軍閥的襲擊,共同保衛鄉親們,你們的子弟有愿加入紅軍的都可報名參加。”村里老百姓看到這幾天紅軍的所作所為,聽了部隊首長的話,打心里感到這真是一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紛紛要求加入紅軍隊伍。修行老人和男孩也一起到了現場,修行老人對男孩說:“紅軍是為天下老百姓謀幸福的軍隊,他們行的是大善。剛才那位首長講的話是在渡化人,渡人是行善的最高境界,紅軍首長通過渡人讓更多的人行善,為天下百姓謀幸褔,這才是行最大最好的善。你跟著我已學不到什么了,你的善根慧根都超過常人,跟著這支部隊行善于天下百姓是你最好的選擇,你的行善之德只有到部隊才能提升到更高層次。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明天就跟部隊一起走吧。”第二天,男孩依依不舍的告別了修行老人,跟隨部隊轉戰南北。數十年間,男孩在部隊英勇善戰,用青春和力量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成了人民軍隊的一名高級將領。轉業后主政一方,為建設地方、造福百姓殫精竭慮,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敬重。“男孩”(雖已成為一方領導,為了敘述的連貫性,仍以男孩相稱)轉業回到地方任職后,在最短的時間里趕去深山看望了已過百歲的修行老人。老人看到當年的小孩已成為國之大材,從過去的被渡化之人變成了渡化他人之人,十分高興地對“男孩”說:“共產黨是一心一意為百姓造福的黨,只有在共產黨這樣一個為百姓謀利行大善的隊伍里歷經磨練,才能成為有大善之德、行大善之舉的人。看來當年送你去參加紅軍是我一生所做的最正確的事。我渡你跟著紅軍去行大善,也是自己做了一件大善事啊!”聽了修行老人的話,“男孩”感動地說:“您不僅把我養大成人,還傳我強身之道,教我行善之德,您是我一輩子的恩人,是渡人行善的高人,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行善美德的傳人。我報答您的恩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您說的去渡人行善。我要把共產黨堅持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的行善美德結合起來,教育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和部下,讓更多的人懷大善之德,行大善之舉,造福國家,造福百姓。”
“男孩”從一個有著中華民族傳統行善美德的普通百姓,成長為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為天下百姓謀幸福行大善的真正共產黨人,是那個年代許許多多黨的高級干部成長的縮影。“男孩”崇善行善的故事告訴我們:行善在于行,更在于心,一心向善的人,可以用善之偉力助眾人解決難解之困憂;行善應不以小善而不為,更應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行為天下百姓造福之大善;行善不僅要親力親為去助人,更應言傳身教去渡人,只有引導更多的人行善,才能善行于天下;行善要像太陽那樣,不惜燃燒自己,把溫暖廣撒人間,卻不求任何回報。愿世人一心向善,一生行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