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醫改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那個所謂女專家,在媒體上拋頭露面大肆兜售自己的醫改理論,引得輿論大嘩,而這位女專家的背景也被網民扒拉了個干凈——原來這個老女人并非醫學出身,并且和民營醫療資本有著密切關系,繼續往深了扒,其實她還有更不可言說的背景和關系;而其在醫改方面說一半留一半,專撿好的說,對壞的閉口不談甚至顛倒黑白的做法,更是讓廣大網民倒盡了胃口。
按說,這種被大眾——至少是相對高認知的那部分群眾看破底牌,甚至慘遭扒皮的專家,在輿論場上是不會再有生存空間了的——就算現實中不受影響,但一般輿論場上也不會再讓她拋頭露面。但這個老女人卻是個例外,她算是逆風而上,越蹦越滋潤。而最無語的是,她鼓吹的那些,卻在一一變為現實:三明醫改經驗的推廣,9個城市開放外資醫院,這些普通老百姓眼中視為洪水猛獸,似乎要摧毀現有公立醫療體系的東西,在極短的時間內紛紛推出,即將變為現實。
表面看,老女人確實贏了。但她的這個贏,多少顯得有些奇怪。老女人到底代表誰的利益,其實大部分網民已經心知肚明——雖然她天天一副悲天憫人之態,拼命畫什么免費醫療的大餅;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的認知水平今非昔比,都明白天下不會有免費的午餐;而外國的所謂免費醫療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現在的網民也都已經了解的比較透徹。
所以,如果醫改真的完全是按照她的那一套邏輯走,我覺得反而不會讓這個老女人出來炒熱度吸引眼球——因為她那一套玩意有多坑,背后暗藏了多少資本算計,連普通網民都清楚,廟堂豈能不知?這么坑爹的東西,哪怕真是醫保斷糧了,情非得已必須推行,那肯定也是偷偷摸摸的搞,打槍的不要。哪有讓一個被民眾普遍視為二鬼子的人,拿著大家都覺得坑自己的方案,屢次三番招搖過市的?
這不是故意激發民眾反感么?但凡稍有政治智慧,都不會這么干!
但現實中還真就這么干了。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兩個可能:第一,操盤者缺乏政治智慧;第二,另有所圖。
鑒于醫改牽涉廣泛,利益重大,且為全體民眾所關切,這種級別的政策,操盤手的層次是非常高的,你要說這樣的人物連這種基本的政治智慧都沒有,這個我覺得不可能。
所以,我覺得答案是第二種。
很多讀者都知道,我們國家在出臺政策時,喜歡先對外放個風,然后觀察輿情反饋——如果反對聲不大,那就順勢出臺,如果輿論風向不對,被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反對,那就縮回去說沒有這回事,網上所傳是謠言。
這個本身也是一種政治藝術,也是官民間的一種溝通方式。不過這種邏輯,只適用于那些可出可不出,出與不出都影響不大的政策。如果某些政策不得不出,而且出了后又勢必引發輿情反對的,那又該怎么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進二退一。先對外拋出一個激進的方案;等大家反對后,再拋出一個相對而言沒那么激進的方案,這樣大眾接受起來就相對容易,不會招致過多反彈。
比如延遲退休。其實只要稍微有點認知的人都清楚,之前的退休年齡是肯定持續不下去了的——怎么騰挪社保都不可能夠用,國際上的主流國家也早就執行了延遲退休。
但由于延遲退休意確實會侵犯絕大部分普通人利益,所以哪怕理性上再怎么知道不得不為,感性上大眾也不會愿意接受。所以呢,前兩年除了先做各種宣傳,盡可能的讓大家認識到延遲退休的不得不為、勢在必行之外,也沒有禁止一些激進的方案在網上流傳,所以之前大家普遍以為會一步到位,65歲退休。等最后塵埃落定,退休方案較之前大眾預期大幅縮短,且還有彈性制度,這種政治效果就相對更好——雖然大眾依然不樂意(畢竟還是延遲了),但總體來說,還是比直接推出要強的多。
而醫改,我覺得應該也是這個邏輯。醫療跟退休一樣,肯定是到了必須得改的地步了,因為醫保跟社保一樣,未來肯定不夠用。所以肯定得改,肯定得把部分過去由醫保解決的費用,轉移到非醫保體系中。
所以,這又是一件大眾不樂意,但又不得不為的事。但醫療跟社保還有個不同,就是這里面的利益太大,公辦多吐一塊市場份額,資本就可以多占領一塊市場份額——并且在這塊市場份額中,創造出比公立系統多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
我覺得這就是某些人跳出來的主觀動因。但這些人能跳的這么高,鬧的這么大,這反而意味著她的方案不會得到執行——而是被用來擋槍,用來當做進而退一中的那個二。
說白了,二狗子的那套東西肯定是坑爹的——這點相對高認知的普通民眾都明白,官方更是一清二楚。雖然醫保不夠用的客觀現實決定了醫改勢在必行,但若二狗子想趁機奪舍,把醫改變成對公辦醫療體系實質性摧毀的契機,這無疑是不行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二狗子雖然坑爹,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讓這種人在臺面上咋胡咋胡,讓大家認識到資本主導下的醫療體系的可怕,進而認識資本的險惡用心,等回頭再拿出一個溫和版的、政府主導的,依然秉持社會主義邏輯的醫改方案,這樣大家就好接受多了。
那么,未來的醫療體系,大致會成什么樣子呢?
首先,公辦體醫療系仍會持續并占據主流。只要醫保制度不變——而不是像美國那樣搞成商業保險為主,那公辦醫療體系就不會缺客源——畢竟絕大部分普通人還是得依賴醫保看病,在醫保將每項治療費用卡死的情況下,普通人支付不起私立醫院的高溢價自費部分。
這種情況下,非公辦系統的生存空間其實并不大——從消費端就卡死了醫療體系的客戶來源(只要各類病癥的醫保報銷金額跟公立等同,溢價必須由患者自理,那收費高昂的私立就不可能獲得太多客戶源,自然也就做不大,更不可能取代公辦醫療)。而隨著醫療器械和藥物國產化以及集采的推進,這部分費用大幅下降后,醫保主要用于醫院日常運營費用和醫護人員工資,這樣壓力也會小很多。只要醫保交費和醫院開支在這一塊能大致達成平衡,公立醫院的主體地位依然是不可動搖的。
當然,分級診療在所難免。不過不大可能采用美西方那種模式——既強制低級醫院初診、經他們同意方能轉診高級醫院。
之所以這么確定,是基于兩方面邏輯。
首先,這種轉診限制,與香港公辦醫療資源的匱乏一樣,本質上都是人為制造供應稀缺,將患者強行驅趕至資本控制下的非公辦系統。但中國現狀來看,無論是醫學院的人才供應,還是基層公辦醫療機構(比如社區醫院)都不稀缺——而且基層配置越來越好,與高級醫院的收入差距——從這一輪醫改的方向看,也有縮小趨勢。
這是要基層醫院發揮更大作用的節奏。但如果是以強制方式留人,表面上看似乎有效果。但實際上,由于長期以來大眾對基層醫療體系積累的深度不信任,這么做很可能會導致窮人拒交醫保,生了病硬扛或者尋找江湖(互聯網)游醫;中產以上則直接轉投私立或國外醫療系統。這么做的結果,就是從費用(醫保)到客源雙雙淪陷,公辦醫療體系徹底崩塌——不僅基層自己要崩,三甲也會因為限制導致的患者流失而崩。
此外,這也會滋生大量基層腐敗。當社區醫生擁有了決定患者是否享受高級別公辦醫療的權力,誰能保證他們不會靠這個來權力變現?
所以,只能是引導——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醫保報銷比例引導患者赴基層醫院就醫;通過績效引導低級別醫院的醫護人員提高醫術,一步一步的提升患者對低級別醫院的信任,提升基層醫護人員對普通病癥的診治水平。
而民營醫院和外資醫院,則會向高端醫療發展。畢竟隨著分級診療推行,三甲大醫院就診壓力會逐漸緩解,看病難不再成為問題(當低級別醫院被激活后,三甲門診大專家不用再過多的接診小病患者);這種情況下,大眾醫療這一塊民營醫院和外資醫院是沒太大空間的。
但高端醫療,它們還是有空間的。只不過,這種空間,多集中在門診——也就是看病開藥,以及康復療養之類,至于住院手術,恐怕依然會被三甲公辦醫院牢牢把控。
之所以如此,邏輯也很簡單:表面上看,外資和民營醫院可以高價挖優秀醫生。但問題是醫生這個行業,極為注重經驗累積——尤其是手術醫生,那拼的就是個手熟,一個好的醫生,必須要有大量的患者,才能維持自己的水平不下降——手術醫生尤其如此。甚至醫學創新、學術研究,那也是建立在足夠的經驗,足夠的病例,尤其是特殊病例基礎上的。
在公辦醫療體系仍能滿足大眾醫療需求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患者不可能拋棄公辦而轉向私立——他們也支付不起私立的高溢價。這就導致私立和外資醫院總量受限(沒俺么多病人),醫生不可能接觸到太多的患者。至于像美國私人診所那樣,低價接收一些普通患者以維持醫生醫術。在公辦醫療體系能夠正常有序運轉的情況下,其實也很難實現——畢竟有高水平的公辦醫院可以看病,又有醫保可以報銷,那還有幾個患者愿意當私立醫院醫生練手的小白鼠呢?
如果再考慮到中國特色國情下,公辦醫療體系能給予醫生的穩定性、人脈、社會地位和榮譽感等等,所以即便私立醫院拿出一兩倍的高工資,也未必能吸引到足夠的在職公辦大醫院專家。
當然。退休名醫和外國醫生還是可以聘請到的。但這一類醫生,他們的價值,最多也就是體現在診這個環節——畢竟退休名醫經驗豐富,外國醫生則更有可能接觸到一些海外新技術,但在治療——尤其是手術環節,無論是年老氣衰,手術刀都已經拿不穩的退休名醫,還是手術量稀少的外國名醫,他們的技術,都是無法和年富力強,一年動輒大幾十上百臺手術的中國公立三甲醫院手術醫生相比的。
總而言之,醫改是勢在必行的。但我不認為老女人,以及她背后資本所兜售的那一套,會在中國成為現實。如果捋情官方的醫改操盤邏輯,我們也能發現,官方并沒有放棄公辦醫療體系的打算(否則沒道理向基層醫療機構增加投入,也沒道理去搞什么收入差距縮小,讓這幫基層機構和醫生自暴自棄、然后自生自滅就行了),最終的目的,應該依然是以公辦醫療體系為主,民營和外資為補充——只是后者的內涵會有所變化,用以填補公辦醫療體系不能完全承擔的高端醫療空白,實現差異化發展。同時,通過這條鯰魚,引入海外一些先進的經驗、技術和理念,帶動公辦醫療體系進步。
當然,醫改也不是萬能的——畢竟盤子就這么大,錢就這么多,怎么改都不能沒問題。那么,醫改之后,可能出現哪些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又會對我們的看病醫療產生什么影響?關注微信公眾號:老云的空間,我們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老云原創系列89節。喜歡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老云的空間,持續收看全部老云系列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