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如潮水逆流 唯獨心聲不息
文 | 徐軍
在微信剛剛興起的那些日子里,朋友圈可謂是熟人社交的一片樂土,風靡一時。那時候,人們對朋友圈充滿了熱情與好奇,無論是享用一頓美食,還是抵達一個新的地點打卡,亦或是工作中的某個場景,甚至是旅途出差的點滴瞬間,都不忘趕緊拍照記錄下來,然后迫不及待地發在朋友圈里。在那個階段,發朋友圈似乎成為了生活中的一個主要優先事項。每當發布一條動態后,便滿心期待地守著手機,看著底下不斷增加的點贊數和評論量,那數字的跳動仿佛成了當天幸福指數的晴雨表。
然而,最近一年多來,曾經熱鬧非凡的朋友圈卻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發朋友圈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朋友圈也不再如往昔那般喧囂。
其一,新鮮感的消退是一個重要原因。任何新鮮事物在剛出現的時候,總是能激發人們強烈的興趣和探索欲。朋友圈剛興起時,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絕佳平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剛開頭的勁頭逐漸消退,生活也慢慢歸于平淡。曾經為了發一條朋友圈而精心挑選照片、斟酌文字的熱情不再,自己也變得懶得去分享日常的瑣碎。而且,不僅發的人少了,看的人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其二,微信朋友圈的性質逐漸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單純的分享生活之地,慢慢變成了營銷推銷的工具。有些人頻繁地在朋友圈發布廣告信息,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不遺余力地宣傳。還有的人,為了確保別人能夠刷到自己的廣告,同樣的信息連發三四條,簡直就是廣告轟炸。這讓原本寧靜的朋友圈變得嘈雜不堪,失去了它原本應有的純粹。人們打開朋友圈,本想看看朋友們的生活趣事和心情感悟,卻被滿屏的廣告弄得心煩意亂。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人選擇了關閉朋友圈,以尋求一份清靜。
其三,人們逐漸意識到,社交還是需要線下的互動。線上虛擬社交雖然方便快捷,但到最后卻很難進一步加深和發展關系。在虛擬的世界里,情感的交流往往顯得比較膚淺,很難替代面對面的溝通和相處。真正的好朋友,還是會選擇線下見面交流。一起喝杯咖啡,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一起漫步街頭,享受悠閑的時光。
其四,人們對自己的隱私也越來越重視。現在,大家開始意識到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性。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事無巨細地展示自己的生活,而是選擇給自己留一個安靜的、能夠獨處的地方,不被外界過多地打擾。人們更加珍惜自己的私人空間,不愿意在朋友圈過度暴露自己的生活狀態。
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導致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這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回歸呢?無論如何,朋友圈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心態的轉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應該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多一些線下的交流和互動,讓社交變得更加真實、更加有意義。
■ 編輯排版|Molly
■ 圖片|來自AI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