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幅充滿活力與熱愛的西部人文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三木
“我為什么要收你的房子?為了讓你安心?那你就不該安心。”廣袤無垠的沙漠里,哈里克看著眼前燃燒的摩托車,回憶克里木妻子的話,懊悔自責的情緒達到頂峰。而眼前燃燒的摩托車,不止是哈里克對克里木的祭奠,也意味著萬念俱灰的哈里克選擇親手將成為一名摩托車手的夢想付之一炬。
9月22日起,由騰訊視頻出品,容悅影視、新疆大明體育文化聯合出品,周勁翔擔任總制片人、總編劇,吳瑕編劇,沈煜傑導演,尹昉、焦俊艷、加奈那、娃爾領銜主演,柳小海、張國強特別出演的電視劇《大海道》開播。
《大海道》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重點展播電視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作為聯合攝制單位,新疆自治區(qū)廣電局全力協助,在前期選題論證、劇本審讀、拍攝協調以及資金配套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與協助。作為中宣部2024年度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2023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一帶一路”題材重點電視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十四五”規(guī)劃重點電視劇項目,《大海道》以逐夢為主線,融合了摩托競技、基層干部工作和文旅創(chuàng)業(yè)等多條敘事線,生動描繪了一群越野摩托車手的熱血激情與夢想追求。
遼闊戈壁,黃沙漫漫的美景;熱血青年,意氣風發(fā)地逐夢前行;敢愛敢恨,樸實純真的新疆人民……一幅充滿活力與熱愛的西部人文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個性化角色,
小人物的喜怒哀愁生動而鮮活
緊鄰大海道戈壁,摩托車一直是大堡鎮(zhèn)最普遍的代步工具,也是哈里克這群孩子從小期待擁有的“玩具”。直到有一天,看到一輛裝備精良、英姿颯爽的專業(yè)摩托車穿過小鎮(zhèn)街道,哈里克就此埋下了一顆騎著摩托車馳騁沙場的夢想種子。而這次小鎮(zhèn)穿行,其實也是“車神”艾爾肯帶林浩首次試騎,在艾爾肯的熏陶下,林浩自小對摩托車的喜愛就深入骨髓,并立志于成為一名專業(yè)的摩托車車手。
兒時的“偶遇”為二人今后的交集埋下伏筆,《大海道》講述了林浩和哈里克在新疆大海道無人區(qū)相遇,性格迥異但同樣執(zhí)著的兩個人在不斷競爭中互相學習并成為兄弟的故事,劇集在精巧流暢的細節(jié)鋪墊和人物塑造中,吸引觀眾逐漸進入真實的荒漠逐夢生活。
一方面,《大海道》以個性化的角色,成功塑造了一群對摩托車充滿熱愛和對夢想勇敢無畏的年輕人。出生于礦區(qū)的林浩個性桀驁不馴,不甘在礦區(qū)車間消磨日子,渴望擺脫小鎮(zhèn)生活,參加世界頂級摩托車拉力賽;而哈里克則是一個熱愛摩托車運動的陽光青年,性格質樸可愛、軸里軸氣又有些直白。隨著劇情推進,二人從初始的競爭對手到彼此溫暖的兄弟,觀眾也通過劇中的角色感受摩托車競技的魅力,看到大堡鎮(zhèn)年輕人的追夢故事。
另一方面,《大海道》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誕生在新疆這片沃土中的越野拉力賽車手的成長史。而讓《大海道》的故事更有“實感”的關鍵,就在于劇中的角色并不完全為“主角”服務,尊重人物個性的多樣化,成功展示了一群生動而鮮活的人物群像。例如,克里木在拉力賽中遭遇意外后,村中的人反對摩托車賽的聲音越來越大,無論是克里木父母與遺孀的悲痛,還是哈里克的父親深沉、書記與鎮(zhèn)長的無力、村民們的同情,抑或是克里木一家對哈里克的義憤填膺……種種反應,都讓大堡鎮(zhèn)的小人物們真實而立體,也使得觀眾更能深入地理解故事的發(fā)展。“我就想很平和、很真實地展現新疆當下人的生活。”《大海道》總制片人周勁翔說道。
在克里木發(fā)生意外而離去的打擊之下,哈里克一蹶不振,甚至選擇了逃避,去面館拉面。隨著一個個朋友們的勸解化為徒勞,追劇的觀眾對哈里克也滿是擔憂與惋惜,紛紛發(fā)彈幕“希望哈里克盡早振作起來”。《大海道》沒有過多鋪設人物光環(huán),以更廣闊的群像人物刻畫展現質樸、真實和豐富的新疆人文故事,讓角色們自然生發(fā)的情感和碰撞,戳中觀眾的心。
生活流敘事,
多樣化的親情關系真實而立體
人物塑造從平實的生活視角出發(fā),在整體敘事風格上,《大海道》也將生活流敘事融會貫通。因此,在情節(jié)推進時,劇集沒有選擇大起大伏的矛盾,而是在瑣碎的細節(jié)中觸動人的心弦,并借助不同人物的反應,展開對人物情感關系和成長過程的立體勾勒。
童年的林浩因為母親的離開耿耿于懷,多年來面對母親寄來的生日禮物全部拒之門外。但在紅棗節(jié)期間,得知母親是鎮(zhèn)上接待的民營企業(yè)家后,他也想在母親面前展示自己,即便對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誰。但其實,林浩的母親不僅認出了自己的兒子,也知道他喜歡摩托車,卻因為愧對于他,不敢與兒子正式相見,因此選擇送他一臺全新的摩托車助他參加比賽,希望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相比林浩母子之間隱晦而復雜的愛意,林浩與爺爺、爸爸之間的情感更為直接。爸爸強烈反對林浩的不務正業(yè),只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樣,一輩子在礦區(qū)安安穩(wěn)穩(wěn);而林浩則認為就是因為父親的窩囊,媽媽才會在自己小時候離開,立志絕不走父親的老路;爺爺則像父子之間的調和劑一般,始終是林浩追夢路上的支持者,希望孫子能過上他想要的生活。
通過劇中林浩與爺爺、爸爸、媽媽三人的三種親子關系,觀眾能根據林浩的反應和幾人的相處模式補充他們的故事,而克里木的意外離去情節(jié)可以看作為人物關系與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推動事件,爺爺鼓勵林浩和父親正面交流,林浩與父親的矛盾進一步激發(fā),不僅為林家三代的親情關系轉變做鋪墊,更為人物后續(xù)的成長打開空間。
另一邊,哈里克失去同伴后,家人們的反應又讓觀眾看到另一種家庭關系。哈里克父親理解兒子的愧疚與悲痛,不僅給了他足夠的時間走出傷痛,也鼓勵兒子像個男人一樣振作起來,同時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積極安撫克里木父母與遺孀。哈里克的母親也借此說出了一直以來的擔憂,希望兒子放棄摩托車這項危險的運動。追夢成長之外,《大海道》的親情線描述尤為細膩動人,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劇集表現力,讓觀眾看到追夢的艱辛;也以積極樂觀的進取和豐盈向上的溫暖熨帖人心,展現劇集作為溫暖現實主義力作的價值和意義。
青春化表達,
展現青年逐夢的熱血與激情
“你就沒想過要成為一個職業(yè)車手,參加拉力賽啊?”林浩教會哈里克飛車后,兩個人暢想未來。林浩直言自己不僅要參加馬上舉行的坤海拉力賽,以后還要參加世界上最有名的達喀爾拉力賽。哈里克雖然笑著調侃林浩是在白日做夢,但也由此點燃了自己成為摩托車手的夢想的引子。
但如今,林浩和哈里克的追夢之旅才剛剛開始,就要面對來自各方的不同挑戰(zhàn)。因為克里木的離開,林浩再次下定決心,辭掉礦區(qū)的工作,好好對待自己熱愛的事情,“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我不能再浪費生命了”。但剛對師父放言“在意外來臨之前,活出點名堂”,就被父親拉回去上班;哈里克更是無法走出好友離去的陰霾,陷入深深的懷疑之中。
無論是林浩和哈里克在瓶頸中糾結、難過,還是缺錢、缺設備、缺場地等一系列重重現實困難,故事通過細節(jié)和氛圍的刻畫,將夢想之路中的坎坷盡數展現,也讓追夢路上的年輕人感同身受。《大海道》導演沈煜傑表示,這部劇核心就是講相信、熱愛,展現在這片土地上的年輕人是如何追逐夢想的,善良、真摯、相信、信任才能夠讓他們慢慢地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在他看來,人生就像拉力賽一樣,要懂得把握、懂得分配能量,而不是僅僅一股腦兒憑著沖動擰緊油門干到底就會贏。
撇開青春偶像的濾鏡,強化青春熱血的元素表達,《大海道》用摩托運動去探討新一代新疆年輕人的夢想,呈現熱血、堅持、頑強、協作的體育精神,展現出青年一代的勇氣與擔當。
除了林浩和哈里克,還有很多人也在這片土地上開啟自己的追夢之旅。大堡鎮(zhèn)黨委書記郝強一心投入大堡鎮(zhèn)的發(fā)展建設中,靠“吃沙子”吃出個名堂,“我希望到時候全新疆喜歡騎摩托車的人都到我們大堡鎮(zhèn)來,將來有一天全中國全世界喜歡騎摩托車的人都到我們大堡鎮(zhèn)來”;而基層干部西琳也從初來時的沮喪迷茫,到如今逐漸對未來信心滿滿,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把大堡鎮(zhèn)建設得更加美好;還有文旅創(chuàng)業(yè)者沈笛,在負債累累、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生辟出一條路;民營企業(yè)家趙有為則為摩托車拉力賽搭起了舞臺……以新穎的題材帶著現實的思考,《大海道》在熱血夢想的追逐中,實現對于人生百態(tài)的描繪和極強生命力的追尋。
正如周勁翔所說,“希望《大海道》是一個橋梁,真實展現新疆人民的豐富生活,他們各自的美、各自的困難、各自對人生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期許,讓更多人看到新疆有那么一批人,活得很熱血、敢于為夢想燃燒自己。”接下來,我們期待兩位主人公如何將摩托車騎出荒漠、騎向世界,看到這項極限運動背后所滲透的人性閃光點,更看到新時代青年在命運面前的勇敢無畏與奮力拼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