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遙遙領先”,從網絡熱梗照進了現實。
9月10日,蘋果和華為在同一天發布手機新品。蘋果推出了iPhone 16,華為發布了三折疊屏手機Mate XT。
華為與蘋果選擇同一天新品發布,在中國眾多手機品牌中當屬首例。
長久以來,國內手機廠家,對蘋果新品發布退避三舍,要么選擇在上半年推出新品,要么就將發布會時間推遲到蘋果發布會兩個月之后。
今年華為選擇與蘋果“同臺唱戲”,可見其對新品的信心與勇氣。
資本對于市場的嗅覺最為敏銳。
發布會結束后,蘋果股價應聲下跌,而華為概念股則一飛沖天。
隨后的消費市場中,iPhone 16和Mate XT的人氣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iPhone 16開售就破發,連黃牛們也挑剔地只收Pro Max版本。相比之下,華為Mate XT開售即秒光,甚至加價數千元都還不一定買到。
小紅書、朋友圈不再以買到iPhone 16進行炫耀,華為三折疊成為9月份手機人氣最旺的仔。
不吹不黑,這是國產手機新品在人氣上第一次實現對蘋果新品的全面碾壓。
蘋果iPhone 16沒人搶,華為Mate XT搶不到。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蘋果的創新力日漸衰竭,華為的創新力不斷提升,此消彼長,終于在今年完成了產品的逆襲。
了解蘋果新品發售套路的人,都知道“買雙不買單”,因為蘋果雙數型號的新品才意味著真正的創新,而單數新品則是在上一代雙數產品基礎上的優化改良。
今年的iPhone 16售價,最低配5999元,頂配13999元,和上一代同價,官宣最大的創新點在于AI。
戰術上的勤奮,無法掩蓋戰略上的停滯。自喬布斯去世以來,曾經蘋果所代表的科技創新之光,正在逐漸消散。
AI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早在iPhone 16出來之前,國內已經就有了AI概念的智能手機。
iPhone 16將AI作為主打創新功能,反而多少有些跟風蹭AI熱點的嫌疑。
由于目前iPhone 16中國版本不支持AI功能,不少果粉將其認作人氣低迷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嫁接而來的創新,就算真的在國內落地,又能真的挽回多少昔日的榮光?
相較于蘋果不痛不癢的創新,華為此次人氣暴漲得益于三折疊新物種的橫空出世。
無論是從視覺體驗還是工藝難度上看,華為Mate XT都極具沖擊型。但三折疊之所以能爆火,本質上還是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完成了一次品類創新。
華為自稱“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按照品牌定位理論,華為Mate XT開辟出了智能手機市場中三折疊手機的細分賽道,利用技術創新,成為了三折疊手機品類中的No.1。
不過除了技術震撼之外,華為三折疊的價格也同樣震撼。
華為Mate XT新品起售19999元,頂配23999元。
看完這組價格之后,愛國但沒錢的青年們也只得熱淚盈眶地稱贊一句:“不愧是華為,不坑窮人。”
蘋果如今的處境,和特斯拉的境遇類似。通過顛覆式創新,開創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之后,隨著行業競爭的充分加劇,后來者的差距越來越小。
風起于青萍之末,2024年一季度,鴻蒙操作系統全球市場份額成功突破4%,在中國市場首次超越iOS,成為市場第二大操作系統。
如果說宏觀數據不夠直白,從微觀來看,蘋果自從iPhone 13開始,新品就已經喪失了提價了能力。更為生活化的案例來看,越來越多的商業抽獎、公司年會,大獎從蘋果換成了華為。就連股神巴菲特,從去年開始也大幅減持了50%左右的蘋果公司股票。
尤其是最近的BP機爆炸事件,讓不少人士意識到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蘋果在消費情緒上也遭受著多重因素的壓力。
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懷念iPhone 4發布的那個夜晚,懷念那個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男人。那個蘋果的滋味,再也品嘗不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