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當兵沒幾年,家里人給他張羅了一門婚事。眾所周知,許世友是個大孝子,他沒有違背母親的意思,向“包辦婚姻”妥協了。
婚后,朱錫明先后為許世友生下三個男孩,都喚作“黑伢”,只可惜最后只活了三兒子。也就是后來的許光。
隨著戰事的變化,許世友不得不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打仗。由此,他回家的次數也漸漸少了。在外的許世友,需要女人的陪伴和照顧。
1939年,許世友經人介紹,與為部隊演出的田普結了婚。婚后,田普先后生下了六個孩子,分別叫:“許建軍、許援朝、許麗、許桑園、許華山、許經建”。
50年代中期,田普被任命為江蘇省委信訪部部長。考慮到這一職務工作繁忙,許世友心疼夫人,便勸說她辭職回家。田普和許世友說,她也是黨員,不該把她關在家里。
許世友聽后,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他以后再也沒有提讓夫人辭職之類的話。話說,田普不僅工作干得出色,而且把幾個孩子培養得都很好。
為了鍛煉孩子們,許世友把他們都送到部隊當兵。連鄉下來的許光,也被父親送到了部隊。在幾個孩子中,未來成就最高的,要數小兒子許援朝。
1953年,許世友要到朝鮮參戰。臨別之際,即將臨盆的夫人田普,向許世友提了一個要求,她想讓丈夫為肚子里的孩子取個名字。許世友思考片刻,說:“女孩叫抗美,男孩叫援朝。”
許援朝16歲參軍,一直在南京軍區任職。長達40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與坦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從軍區坦克獨立團戰士做起,排長、副連長、連長,晉升之路都是一步一個腳印上去的。
許世友對于孩子的晉升問題,毫不關心。晚年他和田普的身邊,只留下了許援朝一個孩子。其余的孩子都分散在全國各地,許世友讓孩子們忙工作,沒事就不要老往家里跑。
許世友生病到去世,許援朝和母親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許世友去世后,依照他的遺囑,田普把他的遺體葬在了老家其母的墳墓旁。
說起來,50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火葬名單上紛紛簽了字。但許世友沒有簽字,他向毛主席陳情,戰爭年代,他為了革命,不得已離開家鄉和母親。許世友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希望死后,能陪伴在母親身邊。
毛主席同意了他的這個請求。田普在河南辦喪事期間,全程由許光一家陪同。許光雖不是田普所生,但他們相處起來,如同親母子一般。
許世友在世時,許光經常帶著妻女到家探望。田普得知許光一家要來,早早做好準備,置辦好了食材。考慮到許光在鄉下,以及家里人口多,便特意省下糧票,等到他們來的時候用。
許光經常和妻女說,要照顧好老人家。尤其是女兒許道江,許光讓她上大學后,放假了就去奶奶家。組織把田普安排到北京養老,她很愿意接待孫女許道江。
許道江常常給奶奶洗澡,梳頭,陪奶奶聊天。時間久了,田普越來越離不開這個丫頭了。盡管她年紀大了,以前一直照顧她的兒子許援朝,想要把她接到南京住。
可是,田普被接回去沒多久,就生病了。她心里念叨著孫女許道江,許道江知道后,向叔叔作出保證,一定會照顧好奶奶的。
就這樣,田普跟著孫女住了。孫女處了個對象,周圍人都說不搭配。只有田普覺得不能以身份地位來判斷,田普見過男方后,給孫女的建議是,可以結婚,男孩很靠譜。
結婚后不久,許道江生下了小孩,田普又幫著孫女帶孩子。總之,她們之間的相處,很和諧,就像是親奶奶,親孫女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