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長沙銀行迎來新行長
萬億城商行,終于將迎來新行長。
9月17日,長沙銀行公告顯示:
該行于9月14日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二十次臨時會議,董事會同意聘任張曼為該行行長及第七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其任職資格需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湖南監管局核準,其任期自監管機構核準任職資格之日起至第七屆董事會屆滿之日止。
時至今日,長沙銀行的行長已經空缺半年之久!
2024年3月,長沙銀行原行長唐力勇因工作調整辭任,不久后擔任郴州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此后,長沙銀行董事長趙小中則代為履行行長職責至今。
半年,恰好是代為履職的時間紅線。
因為,根據監管要求,銀行行長職務代為履職的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
本次長沙銀行行長聘任,剛好卡在紅線時間!背后原因耐人尋味,更像是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才推上來這么一個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就任行長之前,張曼副行長的職務已經是“超期服役”。
公開資料披露,張曼于1972年5月出生、52歲,湖南長沙縣人,本科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中級會計師、中級經濟師,早年主要供職于農行系統,曾任農行長沙縣支行營業部副主任、客戶部主任、副行長等職。
2006年,張曼加入長沙銀行,歷任星城支行行長、長銀五八消費金融籌備辦公室主任等職。長沙銀行的副行長中,張曼的資歷是最深的。
2015年,張曼獲聘為長沙銀行副行長,距今約9年時間,遠超銀行關鍵崗位人員“7年輪崗”期限的監管要求。
當然,這幾年重大的人員變動對于長沙銀行而言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自2021年朱玉國離任長沙銀行董事長后,長沙銀行高層就開始頻繁變動,2022年1月,三名副行長同時辭任。
隨即,新任領導班子上臺,原行長趙小中升任董事長,并聘任吳四龍、楊敏佳、張曼、李興雙、李建英為副行長。并且,新任領導班子上任沒多久,長沙銀行就因為違法違規被銀保監會處罰。
但不管怎么樣,張曼這個長沙銀行第一個“女行長”,外界更期望她能給這個湖南最有影響力的城商行帶來新的活力。
0 2
張曼接手一個什么樣的攤子?
長沙銀行成立于1997年,前身為長沙市城市合作銀行,2008年正式更名為長沙銀行,是湖南省內成立最早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法人金融企業,近九成資產都在湖南。
所以,他們在湖南銀行界的地位很高,近年在湖南省的本外幣貸款余額中僅次于工農中建和國開行,居湖南省第六位。
和一些城商行成立后迅速上市有所不同,長沙銀行一直深耕了21年后,才在2018年9月26日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湖南首家上市銀行。
目前長沙銀行實現了湖南省地市州以及所有縣域的覆蓋,共擁有30家分支機構,覆蓋到湖南境內的14個地級市以及廣州13家分行,共計擁有近400家持牌營業網點,輻射湖南和廣東兩地。
除此之外,長沙銀行還控股了湘西長行村鎮銀行、宜章長行村鎮銀行、祁陽村鎮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并成立了湖南首家消費金融公司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
能獲得如此江湖地位,前任董事長功不可沒。
2014年,朱玉國出任黨委書記、董事長,至他辭任一共7年。
7年長的時間,既可以平平穩穩做個守成之人;也可以大展拳腳、有所作為。朱玉國還是選擇了后者,轟轟烈烈、也碩果累累。
從相關報道的介紹來看,朱玉國做為一個領導者和掌舵人,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戰略眼光和情懷。在業務發展規劃上,能夠踩準節奏,充分抓住國家對于中部崛起、鄉村振興、產業轉型升級等的戰略部署,相應進行銀行自身的業務規劃。
在上任董事長后先后構建“一體兩翼”的零售發展體系,打造縣域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智慧金融四大戰略品牌,勾勒綠色“生態銀行”藍圖等。
應該說,這種理念順勢而為、行動領先一步的業務發展策略,是富有成效的。在他任上,長沙銀行總資產從2014年末的2000多億元、增至2021年末的近8000億元。
同時,就像辭任公告里所說的,他為長沙銀行加快打造“深耕湘粵的現代生態銀行”明確了目標、奠定了基礎。
朱玉國的意外離職,某種程度而言也是長沙銀行發展歷程中的一個轉折點。
所以,張曼面臨的并不是一個爛攤子,恰恰是一個“失速”的萬億級城商行。
長沙銀行,有點跑不動了。
0 3
陷入瓶頸期的長沙銀行
進入“后朱玉國時代”,長沙銀行及其下屬機構因為違規違法多次受到處罰。
2022年2月長沙銀行張家界分行也因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被罰40萬。同月長沙銀行還因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被罰達130萬。
2023年2月,長沙銀行因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被監管部門處罰80萬。同一時期,長沙銀行旗下五八消費金融因未經同意查詢個人信息,被罰75萬。兩次事件均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罰款處理。
同年6月,長沙銀行因員工異常行為管理不到位,收到了一張40萬元罰單。而僅僅過了3個月,又因未按規定進行執業登記管理及未對銷售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錄音錄像記錄,再度被罰。
2023年11月,長沙銀行因多項違法違規事實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南監管局給予罰款770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
除此之外,長沙銀行在2023年還有多次被罰,全年合計處罰金額超1000萬元。
然而,不斷吃監管罰單只是長沙銀行所面臨問題的一個側面。
2023年,長沙銀行資產規模過萬億,在國內銀行業中排名34位,城商行中排名在12位;營收248億元,全行業排名30位,城商行中排名第9。規模上并不非常靠前,畢竟湖南的經濟規模跟京滬粵以及江浙這些發達省市有差距。
但從增速來看,這家新晉的萬億級銀行在朱玉國離職之后,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銳利。
自2022年開始,長沙銀行的業績降速明顯,營收與凈利潤均下滑至個位數。
今年上半年,長沙銀行資產總額為10969.22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7.54%;2024上半年營收為130.42億元,同比增長3.32%;歸母凈利潤為41.21億元,同比增長4.01%。
營收與利潤增長延續了前兩年的頹勢。
如果看營收與凈利潤構成的話,更加不樂觀。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等主營業務卻出現負增長,其中,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0.61%至98.3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23.66%至7.71億元,這一變動幅度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位列倒數第二。
營業利潤方面只微漲了0.53%,靠少數股東權益的減少,使得歸母凈利潤實現了4.01%的增長。除去偶然性因素,長沙銀行的上半年營收與凈利潤增長已經接近停滯。
說直白點,長沙銀行的營收貢獻已經開始依托“賬面財富”,距離城商行的頭部梯隊——江蘇銀行、寧波銀行還是不小差距。
此外,長沙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有所惡化。
2024年上半年,長沙銀行逾期貸款105.63億元,逾期貸款占比1.98%,較上年末上升0.45個百分點。規模上,長沙銀行逾期貸款規模相較上年末增加了30.82億元,增幅高達41.2%。
與同屬于“中西部地區”的成都銀行相比,長沙銀行的失速更顯而易見。
以2023年末數據對比2021年末數據為例,兩年時間長沙銀行營業收入增幅為18.86%、略遜色于成都銀行的21.31%。
而同期長沙銀行歸母凈利潤的增幅為18.38%,遠遠落后于成都銀行的49.04%。
在股價上長沙銀行的走勢也不理想。自今年的高點至今,其股價跌幅已經超過20%,市值蒸發近百億,也反映了股票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預期的擔憂。
如此看來,新行長上任后要面臨的壓力不小,所幸朱玉國在任時部署了四大戰略品牌、生態銀行、縣域戰略、零碳銀行等多項戰略。
其中零售與縣域這兩個板塊,還存在一定的發力空間,下一步長沙銀行的突圍方向,大致在此。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