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總規》),其中關于廣州的城市定位,引發廣泛關注。
01
關于廣州的總體定位
《總規》對廣州的定位,可以總結為“1個目標愿景、6個城市性質、4項核心功能”。
1個目標愿景是:建設“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打造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6個城市性質是:廣東省省會、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4項核心功能是:國際商貿中心、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綜合性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
這里面,最醒目的關鍵詞是中心型世界城市,這是一個非常頂級的定位,據廣州日報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獲國家批復三版總規,城市定位從“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升級為“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再到“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斷提升。
而最新的《總規》,這個定位再次提升至“中心型世界城市”。放眼全球,紐約、倫敦、巴黎等城市在多領域、多維度發揮世界級的影響力,它們是典型的中心型世界城市,也是廣州發展的目標愿景。
02
關于深圳的總體定位
以上便可以理解為國家對廣州的總體定位,有人可能會問,國家對深圳的總體定位又是怎樣的?
目前,《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仍在等待國務院批復,但《草案》對深圳的城市性質做出了如下表述:
“卓越的國家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國家對外開放樞紐門戶;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可見,經濟特區仍然是深圳十分看中的城市特質,在歷版總規中都有強調。相比上一版總規,深圳新增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核心引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表述。
從《草案》來看,有關深圳總體定位,最醒目的關鍵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個定位非常獨特,其他任何城市都沒有的,唯一能夠媲美的可能是上海浦東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03
廣州比深圳強在哪里?
與廣州相比,深圳缺乏“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綜合性門戶”、“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等四個重要定位。
首先,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最早在2005年由住建部依據《城市規劃法》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提出 ,目前全國共有9個城市獲得此定位,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
可見,國家中心城市以直轄市,以及雄霸一方的強省會為主,它們往往是一個大區的綜合性中心,承擔著政治、經濟、教育、文化、醫療、科技、交通等多個領域的中心。深圳是公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但還不是綜合性的國家中心城市。
第二,全國綜合性門戶,可以視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延伸與升級版,廣州自古以來就有中國的“南大門”之稱,目前廣州擁有60多家外國總領事館,國際通航點數量與北京、上海并駕齊驅。所以,華南大區如果要選一個全國綜合性門戶,沒有誰比廣州更合適。
第三,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更是廣州的基本盤,自古以來,整個廣東省的鐵路、公路、航空都是以廣州為中心來規劃的,全國人民到廣東的第一站往往就是廣州。這方面的功能,深圳難以爭奪。
第四,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是廣州作為省會城市的先天稟賦,目前廣州擁有160多萬的在校大學生,而深圳僅有20多萬,只有廣州的1/8。所以,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的功能,深圳也難以爭奪。
04
深圳比廣州強在哪里?
不過,深圳也有幾項定位,是廣州不具備的。
首先,深圳雖然不是省會城市,但為計劃單列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與廣州同級,二者各有千秋。
省會城市的優勢是虹吸全省的人才和資源,但計劃單列市享受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這經濟發展方面的權限更大,財政留存比例、財政寬裕度都遠高于“三級財政”的廣州。
其次,深圳這些功能定位是廣州沒有的:卓越的國家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這兩項頂級定位,決定了深圳的城市地位,不會低于廣州。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兩項定位則高于廣州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深圳的強項是科技創新,擁有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優秀的世界級科創公司,其作為國際科創中心的分量,是高于廣州的。
尤其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個表述,目前只有兩個城市拿到了這個頂級定位,它的來由是這樣的:
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印發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文件里提到“構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可見,目前只有深圳、上海兩個城市獲此殊榮,而且深圳還罕見地排在上海前面,深圳對這個定位的重視程度之高,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在2017年年底,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國家海洋局印發了《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
將廣州、深圳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將珠海、汕頭、湛江建設成為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一批海洋特色小鎮和特色漁村,初步建成藍色優質生活圈。
可見,廣州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廣東省政府與國家海洋局聯合認定,但暫時沒有得到國家發改委的背書。
05
小結
同處珠江三角洲,同為華南雙子星座,廣深在城市定位方面的不同,其實可以從二者的名字中找到映射。
“廣州”二字,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為“一片廣闊的水中陸地”,這正像廣州現在給人的感覺,城市規模很大、城市功能很全,但大而不強、大而不深。
“深圳”二字,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為“一條深水溝”,這也正像深圳現在給人的感覺,專注于經濟建設與科技創新,在這方面精工細作,但在教育、醫療、交通、文化生活等功能存在諸多短板,深而不廣。
所以,廣州和深圳的城市定位,僅看字面意思就能get到一些區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