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張大奕,是最近刷到,知道她是初代網紅。
從模特到電商網紅,正好趕上淘系發展電商的風口。據說,張大奕成為“淘寶帶貨第一人”時,薇婭和李佳琦都還是素人試水在淘寶直播。
但不管怎么說,即便如今閉店,退貨率和壓貨率居高不下,她個人肯定不虧的。
在電商這塊兒,我也就一個消費者。
對于早期的電商和網紅,更沒有具體的印象。畢竟,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主題,那時我的主題是“上學”,初代網紅的主題是“賺錢”。
網友們之間存在認知錯位,還是挺正常的。
1.紅利消失,網紅經濟退潮?
電商的火爆程度,我想象不出來。
沒有經歷、感受過,頂多就是還在上中學時,在淘寶上買東西。
再后來,就是上了大學,上專業課時,老師布置實操作業,讓我們開淘寶店,從1688進貨,給店鋪布置輪播等。
好像還有注冊eBay賬號,開店。
簡單的“無成本走流程”開店,因為是作業,就覺得很繁瑣,還無聊?,F在想起來,應該很有意思,但又確實記不起來教了什么。
不認真聽、沒記住,大概會有這樣后知后覺的遺憾。
回到張大奕宣布關店的這件事上來,我覺得,類似于此的初代大網紅,更像是一個行業的初代代言人,剛好有個需求缺口,而你剛好能補上這個空白,那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點都不奇怪。
而五年、十年后,被互聯網遺忘,同樣也不奇怪。
這是從藍海到紅海,處在其中誰都難逃的考驗。是考驗,也不算絕對的逼人退場。
網紅迭代了一波又一波,有“平替”,有“替補”,沒有空窗期。
2.不只有女裝不好做,是都難做
女裝難做,難在哪里?
可能,與現在的審美有一定關系,與消費降級有一定關系,與價格戰之下的直播電商有一定關系。
簡單來說就是,并不只是某個品牌的女裝不好做了,其他品牌的服裝也難做。
之前在網上看到推文,說是現在一般的女裝,尺碼越做越小,只有小孩才能穿得進。平時女性買件休閑的衣服,還得去男裝店逛逛。
開始我還覺得離譜、夸張,直到有一次,自己路過精品小店,看到穿在模特道具上的衣服,真的尺碼有點小。
形容不好,大家平時閑逛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其實,要是實體店的衣服主打這么一個“極致審美”的格調,電商帶貨的話,也是可以和實體店反著來的。
我是覺得,當一種產品或服務只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時,那么,和這個需求對立的需求,就有另一部分潛在的消費者需求還沒得到滿足。
就像商家說要走“客單價”“銷量”盈利,但這不是從消費者心理出發的話,就會難度大些。
寫到這里,想到的就這么多了。
晚上注意力不集中,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