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商業觀察
文/浮萍
《喜劇之王單口季》(以下簡稱《喜單》)熱度徹底“爆”了。
根據微博方面截至目前(9月20日)的數據,《喜單》多次位列微博綜藝熱播榜TOP1,相關話題#付航 辣評說唱圈# #小鹿 結婚真的很傷感情# #閻鶴祥現掛# #鑫仔鞍山小S#等斬獲1200+個熱搜。
可以說,《喜單》是當下最火的喜劇綜藝。在第三方藝恩平臺上,《喜單》連續6周斬獲藝恩綜藝榜周榜TOP1,吸睛力可見一斑。
云合數據顯示,節目連續多次登頂綜藝霸屏榜周榜、日榜、全輿情熱度榜等多個榜單。
在貓眼全網熱度榜上,節目也是多次拿下全網綜藝熱度榜日冠,成為2024年熱度排名最好的喜劇綜藝。
高熱度的同時,《喜單》也收獲了高口碑。在豆瓣平臺上,節目評分高達7.5,是今年喜劇綜藝口碑TOP1。
一系列口碑和熱度兼具的數據說明《喜單》高開高走,不僅成功拓寬了愛奇藝的喜劇賽道布局,也點亮了國內喜劇的舞臺,引領喜劇綜藝創作。
《喜單》贏麻了的背后,文娛商業觀察認為,它是精準切中大眾的情緒,每一期都能通過喜劇作品表現出對普羅大眾生活的觀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戲劇化提煉,以爆梗話題治愈觀眾。
比如當下全民熱的議“去班味”話題,《喜單》中有眾多的選手以職場為創作背景梗,誕生了#大廠加班存在即合理但不合法##上班就是愛吃苦的孩子有苦吃##北京這個城市怎么躺著就焦慮啊#等一系列熱搜話題,讓觀眾在大笑中獲得精神上的治愈,從而實現快速“去班味”的效果,得到大家“這節目真懂我”的一致好評。
看更有趣的人生
產生“班味”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被困在瑣碎的工作里:經常一個會接著一個會,忙完這陣還沒喘口氣就開始忙完下一陣……這些忙碌和壓力讓大家的精神狀態緊繃,眼里的光逐漸減弱。
跳出瑣碎日常和生活困境最好的方法,是去感受世界的多元性、生活有趣性和未來的廣闊性,而《喜單》正提供了一個看世界、體驗有趣人生的絕佳窗口。
付航在passion人生炸場后,又用“藝人身份賦能營銷師”的經歷再次為觀眾打開新世界大門。這個看似高大上的職業其實是扮演假粉絲接機,接一次一百,他緊急算了一下成本,來回機場快軌-50,買肉夾饃-5,一趟只能掙45就算了,接機的時候他才發現,如果拿不到明星本人簽名的話,助理不給結50的尾款。
合著來干一趟活兒他還倒搭一個肉夾饃,氣得付航大喊“娛樂圈也太黑暗了,怎么連假粉絲的錢都騙啊!!!”好笑度100,更有觀眾在評論中補刀“我看別人群里假扮粉絲接機都是200,難道被中間商掙差價了”,好笑度10000。
小羅則分享了他作為船員出海的荒誕笑話:防海盜電網不僅不通電,警示牌竟然是中文“高壓危險”;在船上跟海盜斗智斗勇,居然還教會了海盜捕魚;船上的三個安保連油漆桶都瞄不準,船長超絕松弛感認為到時候就打到了……又好笑又同情,讓人忍不住感慨:這世界果然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喜單》的精彩之處很大程度就來源于此,這些喜綜新面孔們,帶著他們獨特的人生經歷、觀察視角,照亮了觀眾未知的視域。就像小羅表演時飄過的一條彈幕“感謝來自各行各業的脫口秀朋友們,讓我們見識了不同人的生活和世界”,《喜單》給大家帶來新鮮感之外,還能夠在有趣、快樂的氛圍中實現治愈性的“去班味”。
職場最強嘴替練成記
喜劇,尤其是受歡迎的喜劇內容從來都是時代情緒映射。
2024年初的黑馬喜劇電影《年會不能停》,以先鋒的諷刺氣息,展現了顆粒度、對齊、底層邏輯等互聯網職場黑話,精準直擊打工人的情緒痛點,成為近年來難得的現實主義佳作。
《喜單》和《年會不能停》有異曲同工之處,節目中的選手以自嘲或者他嘲的方式,對近些年工作中整頓職場、就業難題、老板畫餅等話題都進行了深刻的展現。這種從真實職場里抖出笑點,是最能夠引發觀眾情緒上共鳴的。
職場話題,夾在老板和員工間的HR是最有發言權的。作為資深HR從業者,門腔吐槽老板一般沒有把實習生當人(員工),會提出諸如陪老板開會、幫老板買咖啡等一堆不合理需求,“活更多了,錢更少了”,原來這就是老板們的“Less is more”。
當他和老板說某個職位招不到人了,老板說那就招個實習生,“老板把實習生當神仙,但給神仙功德箱一次一百,給實習生一天八十,還要向他們許愿把公司干到上市”。門腔段子炸場就炸在說的都是職場現象,但解構角度、延伸對比讓整個吐槽荒誕又高級,難怪網友紛紛表示“果然吐槽老板還是得讓HR來”。
職場中的加班梗、內卷梗等也讓不少職場人“破防”,于祥宇用哲學解讀打工牛馬的心酸,揭示了打工生活的無奈現實:“經常干到一兩點也沒有加班費”“什么亞里士多德,多勞才能多得”“大廠加班存在即合理但不合法”“什么他人即地獄,我想送他進監獄!”等,這些都是對加班文化的一種辛辣解讀,說到了大多數打工人的心坎里。
有人看樂子,有人照鏡子,這些熱點話題背后是引發了當下年輕人的情緒共振,《喜單》就像你我的嘴替,將心中壓抑的情緒噴薄而出。有些話題雖然是在說職場,但更是整個社會的關注焦點,門腔的反PUA橋段就恰好契合了人們拒絕精神內耗的訴求,做個職場浪子也未嘗不可。
喜劇來源于生活,大笑之后從容熱愛
不止于職場,《喜單》還對諸多大眾關注的婚戀、親子、養老等生活話題進行了挖掘。
比如周奇墨用基金的段子串聯情感的問題,兼具了深度和有趣性,產生了#周奇墨的理財段子#等多熱搜話題;唐香玉講述年輕小男友的戀情故事,相處模式的梗容易被年輕女性get到,能引起一些共鳴;史妍則更多聚焦家庭生活,從吐槽老公,到慢慢轉到孩子教育,道出了有娃家庭的真實狀況。
廣泛的社會議題和持續的爆梗輸出,不僅讓《喜單》收獲到了全年齡段觀眾的喜愛,還給平臺和行業帶來了多重的價值。文娛商業觀察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3方面理解:
對于觀眾來說,如此貼近真實職場和生活的吐槽梗也好、歡樂梗也好,《喜單》讓面臨著生活與工作壓力的當代人深感共鳴,啼笑皆非中點出生活痛點。當壓力、焦慮成為幽默的素材和調侃的對象,其包含的苦痛、悲傷就被喜劇的力量所消解,從而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輕松、從容的姿態面對生活,這樣也就能清爽“去班味”。
對平臺來說,《喜單》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愛奇藝喜劇基因的優質延續。從拓寬喜劇門類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再到《喜劇之王單口》爆梗炸場收獲好評無數,多個標志性節目的成功背后,無一例外地有對于年輕受眾情緒表達的敏銳洞察與共振,構筑了愛奇藝內容創作的核心競爭力。
對行業來說,《喜單》持續挖掘出喜劇行業閃閃發光的寶藏新人,以平臺之力放大青年藝人被看見的機會,無疑為喜劇行業注入了鮮活的力量。比如在前幾期節目中表現出黑馬之姿的新人于祥宇、劉仁鋮、漆漆、小羅等人,潛力不俗,未來可期。
總之,“從生活出發,又不止于生活”的《喜單》,第一季亮相就爆梗不斷、笑點密集,在周五周六的檔期為一周疲憊工作的打工人洗去班味,讓他們感受快樂生活的同時,也打開了愛奇藝和中國喜劇行業的新想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