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見弟弟嗎?”
“不想見。”
“你怕不怕他把你忘了?”
“忘了就忘了。”
“你會不會把他忘了?”
“忘不了……”
9月13日,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野孩子》溫情上映。影片聚焦“事實孤兒”群體,講述了獨自流浪生活的“小偷”哥哥馬亮在巧合下遇見了“孤兒”弟弟軒軒,相似的命運讓兩個孤獨的少年漸行漸近的故事。
這不僅是一個關于流浪與相依為命的故事,更是對“事實孤兒”這一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思。
明明父母健在,二人最后卻淪為了“孤兒”。什么是“事實孤兒”?父母“生而不養”需負哪些法律責任?影片中組織“野孩子”們犯罪的“文叔”又觸犯了哪些法律?
電影《野孩子》中涉及到的這些法律問題,正義君本期特別邀請到了福建省長汀縣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一級檢察官劉劍鋒來為大家進行解答。
什么是“事實孤兒”?
影片中,馬亮和軒軒都是由于家庭原因被迫游走在社會邊緣地帶,他們雖然有父母,但卻未能履行監護和撫養義務,最后導致兩人像“野孩子”一樣走上流浪的道路。“野孩子”,更廣為人知的稱呼就是“事實孤兒”。
事實孤兒,正式名稱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2019年,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2部門印發實施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規定,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
可以說,相對于父母雙亡的孤兒或經濟困難的孩子,這類陷入監護困境的兒童往往境況更為隱蔽。
父母“生而不養”,
需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馬亮和軒軒走上了流浪的道路,與家庭監護的缺失密不可分。父母“生而不養”,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嚴重侵犯被監護的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單位的申請,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或者撤銷監護人資格。被撤銷監護人資格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此外,父母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還可能觸犯遺棄罪。
組織“野孩子”們犯罪的文叔,
涉嫌什么犯罪?
影片中,馬亮為了維持自己和軒軒的生活,從簡單的小偷小摸到團伙式入室盜竊、搶劫逐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淵,背后的“推手”則是文叔。文叔是一個利用并操控流浪兒童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復雜人物,他聲稱自己給了“野孩子”們一個“家”,實則是組織、教唆未成年人直播乞討、盜竊、搶劫。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文叔的行為可能涉嫌具體的盜竊、搶奪等罪的間接正犯或教唆犯,也可能涉嫌組織兒童乞討罪、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辨別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精神空虛、物質缺乏之機,通過誘騙、脅迫甚至暴力手段組織輟學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或社會流浪少年,實施盜竊、扒竊、搶奪等活動。2009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增加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這是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增設組織殘疾人、兒童乞討罪之后,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又一重要立法,對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實孤兒能被收養嗎?
觀影后,許多觀眾對于馬亮和軒軒的故事表示唏噓之余,更多的則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其中最多被提及的則是事實孤兒能被收養嗎?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喪失父母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可以被收養。現實中的“事實孤兒”,大多數都為父母棄養或無力撫養,較容易符合收養條件。
現實生活中對于收養人條件的規定較為嚴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收養人需同時滿足: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有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無不利于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年滿三十周歲。
如何督促“事實孤兒”的父母
落實監護責任?
馬亮與軒軒之間超越血緣的兄弟感情,深深觸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心弦。他們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孤獨感,也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和關愛。《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對有能力履行撫養義務而拒不撫養的父母,民政部門可依法追索撫養費,因此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等部門應當依法打擊故意或者惡意不履行監護職責等各類侵害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根據情節輕重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對符合《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情形的,應當依法撤銷監護人監護資格。
對于“事實孤兒”,
我國都制定了哪些相關政策?
2016年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首次將困境兒童分類納入孤兒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范圍。
2018年底
最高人民檢察院設立第九檢察廳,專門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2019年1月
民政部成立兒童福利司,兒童福利司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困境兒童保障制度。
2019年7月10日
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就加強“事實孤兒”保障工作出臺專門意見,生而不養將被懲戒。
2020年1月1日起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全面實施。
2022年1月1日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施行,將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國事”,父母“依法帶娃”時代開啟。
2023年10月26日
民政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強關心關愛困境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2024年9月3日
民政部等21部門聯合印發《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是國家層面首個面向流動兒童群體專門制定的關愛保護政策文件,填補了民生保障領域政策空白。
對于“事實孤兒”,
檢察機關都做了哪些工作?
現實生活中,檢察機關積極投身“事實孤兒”的幫扶與救助,讓更多“事實孤兒”被看見、被關愛。
一方面,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懲治監護人故意或惡意不履行監護職責的犯罪行為,突出打擊性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迫使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盜竊或進行其他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的犯罪,關愛保護幫助受到侵害和涉嫌犯罪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2020年4月23日,最高檢發布《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提到一則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活動的案例。2017年2月,謝某某刑滿釋放后糾集刑滿釋放和社會閑散人員詹某某、陳某某等人,先后拉攏、招募、吸收18名未成年人,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城南鎮古溪村實施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逐步形成黑社會性質組織。該組織欺壓、殘害群眾,為非作惡,稱霸一方,在古溪區域內形成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福建省市區三級檢察院積極規勸15名涉案學生及時返校就學,對后續繼續升學就讀的未成年人與社工、公益機構共同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教。2018年12月20日,蕉城區法院依法判處謝某某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敲詐勒索罪、開設賭場罪、故意傷害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另一方面,檢察機關支持、幫助部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變更監護權,對監護人侵害、遺棄未成年人,建議有關部門申請法院撤銷監護權并支持起訴,通過開展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業務統一集中辦理,推動建立侵害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案件發現和防范機制。
今年初,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和檢察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第三季“新時代檢察故事匯——檢察官講述辦案故事”圓滿落幕,其中貴州省興義市檢察院檢察官陳嬌就講述了一個有關“事實孤兒”的故事。2020年,興義市檢察院在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時注意到了琪琪。多方調查核實琪琪屬監護缺位后,檢察機關依法向民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并在接下來的3年中,監督民政部門依法變更了琪琪的監護權,落實了琪琪“事實孤兒”的認定及教育、醫療保障,幫助琪琪通過家庭寄養的方式和相處融洽的徐姓夫婦辦理了寄養手續,琪琪終于有了家。“這雖然是起小案,但對琪琪來說卻是人生大事。我希望用最樸素的語言、最真實的細節、最飽滿的情感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知道有類似的困境可以向檢察機關求助。”陳嬌表示。
電影《野孩子》的片尾曲
《是我》中唱道:
“我在想未來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可能
我不再需要漫無目的地狂奔
安靜地享受每一個黃昏
不再需要去追逐失去的純真”
馬亮和軒軒在廢棄游樂場建立臨時小家的場景,可以說是電影中十分溫馨的部分。在破舊卻充滿童趣的游樂場里,兄弟倆利用廢棄的冰淇淋屋和游樂設施,一點一滴地搭建起他們的小家。
游樂場仿佛是他們人生的縮影,雖顯破敗,但五彩的窗戶和破舊的秋千在斑駁的環境中熠熠生輝,同時也展現了兩個孤獨少年在困境中相互依偎、共同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堅韌。
愿世間每一個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在關愛與呵護中茁壯成長,讓心靈的每個角落都灑滿陽光,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ID:JCRB_ZYW)
策劃:楊柳 王極
統籌:吳思璇 李梓楠
編輯:王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