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平時一定有過幫孩子挖耳朵的經歷吧?還記得第一次對娃的小耳朵“下手”是什么感覺嗎?反正我是,強忍“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最后在孩子嗷嗷大叫中不得不放棄……
眾所周知,有人喜歡給自己挖,有人更喜歡讓別人挖,所以衍生了采耳這個行業。因為采耳時通過皮膚接觸,以及制造的聲音引發顱內高潮,讓人頭皮發麻,舒服又放松,忍不住想睡覺。
那么問題來了,這一項這么舒服的體感活動,人類幼崽能參與嗎?
孩子耳朵內有耳屎,到底能不能給他挖
這個答案是開放的,但在你動手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
美國曾有項研究報道,稱每月有1千多個孩子因為掏耳朵導致受傷,被送進急診室。除了鼓膜穿孔、聽力下降,還有因經常掏耳朵引發感染,嚴重者可導致耳痛、瘙癢、流膿,甚至失聰等。
所以孩子的耳朵可不能亂挖!尤其3歲以下的寶寶,配合度較低,喜歡亂動,會抗拒。如果大人力度或角度把握不好,不慎戳傷耳道或鼓膜,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耳朵不痛、不癢、沒有影響聽力,那么哪怕肉眼可見有一些耳屎,也不必太在意。通常它會隨著孩子說話、吃飯、睡覺、打哈欠等下頜運動,自行排出。
但也有例外!此前看過一篇來自青年時報的報道:浙江海寧有位5歲小男孩在一次感冒后耳道發炎,疼得厲害。到醫院檢查,發現耳朵里塞滿了耳屎,量大且堅硬,連醫生都束手無策。
最后,男孩不得不通過全麻手術,才將耳屎掏干凈,花費5千。寶媽感嘆:花錢又受罪,早知如此,就應該定期給孩子清理耳朵的!
所以,不少家長迷惑了,孩子的耳屎到底該不該掏呢?其實如果孩子耳朵里耳屎堆積太多,確實需要人工清理(但不代表可以隨便挖)。
比如孩子的耳道較窄,耳屎分泌又旺盛,就需要定期清潔耳道。當然,這還得孩子比較配合,不抗拒、不亂動,可每3個月幫孩子清理一次。如果自己沒信心,可以請專業醫護人員幫忙。
給孩子清理耳朵,家長需注意6件事
挖耳屎是門技術活,給孩子挖更要格外小心謹慎!若家長實在想幫孩子清理,還得講究方法和技巧。整體原則是,偶爾清潔即可,范圍僅限于耳朵外側及耳洞口。
1. 別用棉簽和普通硬耳勺
棉簽會把耳屎推到耳道深處,更容易造成耳屎堆積。材質較硬的耳勺也不能用來給孩子掏耳朵,容易操作失誤,損傷孩子脆弱的耳道和鼓膜。
2. 不要使用公用挖耳勺
很多家庭挖耳勺是共用的,且跟指甲刀等多件套一起保存。要知道,這樣很不衛生,而且萬一某一成員有腳氣……如果孩子也共用這套工具,很容易將細菌帶入耳朵里。
3.不輕信“偏方”
有人聽信一些“古法”和“偏方”,比如用酒精、醋滴耳朵!千萬別了,否則更容易加劇感染!平時也不帶孩子去理發店,非正規采耳店,甚至是街邊小攤去掏耳朵,有問題最好找醫生。
4.動作一定要輕柔
“手殘黨”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給孩子挖耳朵時,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或抖動。挖耳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反應,若出現疼痛、不適或哭鬧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
5.注意衛生與消毒
家長在準備給孩子挖耳朵前,需要把自己雙手清洗干凈,并將挖耳工具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將細菌帶入耳道,引起感染。
6.使用專用的工具
如果你想嘗試給孩子挖耳朵,建議選用專為兒童設計的挖耳工具,比如,新一代智能耳勺,不僅可采、可夾、可發光,還可視,能更安全、更方便地幫助孩子清潔耳道。
結語
所以別看挖耳屎這樣一個小動作,卻關乎到孩子的耳朵的健康與安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耳道具備自我清潔的能力,所以家長也不必時常記掛在心里。
特殊情況下,應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幫助,或使用專業的工具進行清理。愛孩子,就要從細節做起,用科學、安全的方式守護他們的健康成長。
我是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 @莞家媽媽 ,進主頁了解更多養育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