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關鍵詞:卓越材料人-
科技磅礴力,材料耀國光。材料科學猶如巨大的基石,支撐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于“材料強國”,方方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展望。她指出,“強”并非虛無縹緲的目標,而在于如何解讀和實現它。
首摘桂冠,燃創業火種
2002 年,“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簡稱“挑戰杯”競 賽) 的宣傳在華科大如火如荼,學校動員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學子們 組隊參賽,并為參賽團隊提供創業培訓、導師指導和資金支持,由此掀 起了一股創業熱潮。方方當時正值大二,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也被這股 熱潮感染。“當時學校對這個創業大賽非常重視,有新聞報道,還在校 園內拉了很多橫幅宣傳、鼓勵大家參加。我和幾個同學一拍即合,報名 參加了比賽,由我擔任團隊的負責人。”
“挑戰杯”競賽歷時將近兩年,賽程漫長而艱辛。它見證了無數青 年學子的成長足跡,也成了許多懷揣創業夢想的學子們追求成就的舞 臺。從學校的選拔,到省級團隊間的角逐,再到全國團隊間的巔峰較 量,每個階段都考驗著方方團隊的智慧和決心。在大學期間,方方幾乎 投入了大二之后的全部課外時間專注于這項賽事。“我們成立團隊的時 候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拿一等獎,再累再苦也要堅持下來。”方方說。
方方作為主要負責人帶領團隊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不斷超越自我。
為了更好地推動項目,她經常在學校圖書館一坐就是一整天。團隊成員 來自多個學院,多元的專業背景讓他們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 的角度。大家充滿熱情、互相學習、共同探討、解決困難,取得了一次 又一次的新突破。
2004 年 11 月,方方團隊獲得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 競賽全國金獎!這一成就不僅是方方團隊獲得的第一個金獎,也是華中 科技大學,乃至湖北省高校在該項賽事中首次摘得的桂冠 。 從學校第一 到湖北省第一,再到全國的金獎,這一路的艱辛鍛煉,讓方方的能力得 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她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學會了如何 組建一個高效協作的團隊。老師稱贊她為“天生型的創業選手”,她也 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創業方面的興趣和天賦。
這段經歷也成了方方在讀碩士、博士期間,以及創業過程中的重要 支撐。方方的故事由此展開了,她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業激情結合, 創立了一家專注于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和碳化硅芯片和器件失效分析的 新業態的科研檢測機構 — —金鑒實驗室,建成了中國第一條從芯片到封 裝燈具的 LED 失效分析線,成為世界上 LED 領域頂尖的材料分析和失 效分析實驗室之一。方方說:“怎么樣建團隊?怎么樣尋找市場方向?
怎么樣尋找這個市場的突破點?怎么樣通過查閱文獻彌補自身知識的不 足?這些都是我從創業比賽的訓練中慢慢學習到的,我非常感激那段 經歷。”
欲窮千里,攀“進階”征程
“不論是比賽、學習,還是人生規劃,我一直在追求一種進階的狀 態。”代表學校拿到“挑戰杯”競賽全國金獎后,方方并不因為榮譽而 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她潛心探索,及時將以往的成績“清零”,制定 更高的目標。
在碩士階段,方方選擇保研本校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現為光學 與電子信息學院),進行 LED 方向的研究。“因為它就像材料一樣,非常 形象、具體,這樣我就有空間去發揮想象、去創造,所以很愿意接觸 它。”方方說,“其實我還是在研究材料,只不過是研究光電子材料、半 導體材料這一塊。這是一片很值得開拓的廣闊天地。”作為新興學科, LED 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憑借著在創業大賽中摸索到的行業思維方 式,方方判斷它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堅信這個領域擁有廣闊的發展 前景。
懷著這種“進階”的信念,碩士畢業后,她順利獲得“中英優秀青 年學者”項目全額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材料系氮化鎵研究中心攻讀博 士學位,師從世界知名電鏡大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科林 ? 漢弗萊 ( Colin Humphreys ) 教 授 , 在 世 界 頂 級 實 驗 室 里 從 事 綠 光 LED 的 MOCVD 外延研究和接受 TEM 、 FIB 等材料表征設備的科研訓練。“我 在劍橋大學的導師是長期從事 LED 方向的,特別想招有 LED 研究基礎 的學生,我的經歷、能力各方面都比較符合他的要求。”方方說。
“博士畢業之后,我發現 LED 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領域,因為 那個時候 LED 在中國正處于起步階段,有無限可能。”方方依舊延續著 “進階”的思維方式。而這一次,她的目標不僅在于個人的成長,更是 希望能夠盡己所能,推動國家的 LED 產業向更高的階梯邁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相關數據,“十二五”期間中國 LED 照明 產值年均增長超過 30% , 2016 年的產業規模達到 5216 億元,是名副其 實的半導體照明大國。然而,在高速發展的 LED 照明產業下, LED 產 品的質量卻良莠不齊,每年有數十億起的質量事故發生。方方將其所學 運用到社會實際中去,發現當時國內的 LED 失效分析仍處于起步階段, 缺乏專業的分析公司,導致產品的檢測報告不準確,“冤案錯案”頻頻 發生。敏銳的方方看到了這其中的機遇與挑戰,于是, 2012 年,留學歸 國的方方創立了金鑒實驗室,圍繞 “品質”這一核心關鍵,不斷探索、 拓展,一步步解決產業問題。
“很多人創業,可能覺得別人做什么,自己就跟著做什么,這是思 想上的一種懶惰。對我來說,我希望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進步, 我不可能做別人重復做的事,也不想自己總是重復做一樣的事。”方方 秉持著不斷挑戰、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理念,她說:“所以我要以創新 來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以研究者的思維去創業,嘗試不斷地去創造一 個個高峰。”
如今,方方從事 LED 材料研究工作已超過二十年,被譽為 LED 領 域的“福爾摩斯”,專破行業產品質量的大案、要案。她相信,找準清 晰的方向,才能開啟更廣闊的機遇。無論是參加比賽,還是埋首學習, 抑或投身創業,方方都秉持著“進階”的信念,在一個領域深耕,不斷 向前。正如她研究的 LED 一樣,方方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為科學的進 步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柳暗花明,化解初期困境
“創業,并不是學習好就可以,還需要我們有主動探索的精神。” 在創業初期,方方和許多初入社會、野心勃勃的青年創業者一樣, 面臨著一大難題 — —投資問題。“就像創業大賽一樣,除了有產品之外, 還要有一個商業計劃書,要講故事,才能讓評審專家認可我們的商業模 式,愿意給你投資。”方方說。她按圖索驥,嘗試從書本、電視和媒體 平臺上汲取經驗以吸引投資人,卻始終未能得償所愿。要知道,當時在 市場上能夠順利拿到投資的中國創業者少之又少,對于方方這樣一個剛 剛畢業的博士生而言,既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又缺乏成功的案例,想 要說服投資人,成功融資幾乎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
不甘心的方方一邊經營著企業和團隊,為客戶實實在在地解決問 題,一邊不懈地尋找著投資機遇。在創業第一年年終整理賬單時,她猛 然發現,忙碌一年,公司獲得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客戶。這讓她做出了 勇敢的決定:放棄尋求以“天使投資”的方式進行融資,而是把握眼前 和當下,腳踏實地、全心投入解決客戶問題以及探索產業難題。“端正 思想,不求大而空,而是做小而精。”方方說,“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 大事。”
沒有資金,方方就用檢測服務費積累資金,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她 用 38 萬元購入了一臺原價 200 多萬元的二手掃描電鏡。靠著這臺設備和 過硬的科研水平,她解決了行業無法排查的“ LED 硫化問題”,原創性 地推出“ LED 黑化失效分析路線圖”,將原本需要耗資 1 萬多元、耗時 一個多月進行失效分析的測試,降低到只需 1 千多元,并且僅需兩天就 能獲得解決方案。牛刀小試,初露鋒芒。這一突破使得金鑒實驗室備受 行業關注,大量訂單紛至沓來,方方的創業之路漸漸邁入正軌。“痛苦 源自人們追求那些無法實現的夢想和欲望。當你的欲望減小后,世界會 變得更開闊,生活會變得更容易。”方方總結道,把心態調整得更務實, 面對的困難也隨之減少。
在方方的帶領下,金鑒實驗室為 LED 行業中 2000 多家企業解決了 產品質量的疑難雜癥,規避產業品質風險數十億元。有 90% 以上的 LED 行業的上市公司為金鑒實驗室的客戶,“出問題,找金鑒!”已經成 為 LED 各大公司品質部的口頭禪。方方也被評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 創新聯盟“ CASA 第三代半導體卓越創新青年”。
展望未來,方方計劃在氮化鎵激光器領域進行更多的失效分析和材 料表征的探索,推動氮化鎵激光器商業化落地。氮化鎵激光器應用廣 泛,涵蓋激光電視、金屬激光加工、汽車激光大燈等領域,但在國內尚 未實現量產,是一個技術瓶頸。“我們要一項一項地解決‘卡脖子’難 題。”方方希望金鑒實驗室在未來能夠在關鍵的技術領域內取得更大的 突破,為產業進步做出貢獻。
賦能成才,設“雙創”獎學金
“有天學弟突然發來照片告訴我,他在我們學校校慶的展板上看到 了我當年比賽獲獎的照片。”方方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手機點開聊天記 錄里的照片。“看到這張照片的一瞬間我特別感動,之前的經歷、回憶 都一一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華科大六年的學習時光中,方方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她遵循 著初心,不斷探索著知識的邊界,實實在在地為社會、國家貢獻著自己 的力量。“我今天擁有的一切,和母校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方方感 慨,“說實話,我在本科時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創業比賽上,課業 成績在班上不算特別優秀,很感激當時學校的獲得金獎的前三名可以保 研的培養政策,讓我能夠順利升學深造。”華科大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對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體系,是方方成長的搖籃。她希望這種培養機制能 夠繼續延續,鼓勵不同類型的人才發展。
“當時我出于好奇搜了一下咱們學校的 BBS,發現大部分的獎學金 是面向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的,但我想,如果論學習成績的話,能夠被 錄取到華科大的同學,已經可以證明是成績很優秀的人了。但是對于社 會而言,真正的杰出人才,一定要具備主動探索的精神。”方方強調, “學校學習只是你達成目標、完善人格的基礎,而非全部。”方方深知, 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科技社會,我們更多應注重思維模式的培養和實踐 能力的鍛煉。
懷著這樣的初衷,方方主動聯系學校,設立了“雙創”獎學金,鼓 勵同學們在創新創業領域尋找興趣所在,并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她希 望同學們不僅僅埋頭于課本,也要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活動,成為社會真 正需要的復合型的人才。
如今,這項獎學金已經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落地。首批獎學金基 金捐贈額為 20 萬元。 2023 年,第一筆獎學金按期發放,共獎勵來自 5 個 科創團隊的 11 名優秀學子,獎勵金額達 44000 元。驚喜與自豪充盈著獲 獎同學們的心聲,這份來自學院的認可,讓他們備感鼓舞。方方說: “捐贈‘雙創’獎學金不僅是想從金錢上給予大家支持,更希望能夠堅 定我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同學們對創新創業的信心,敢于創新,并把 創新的想法落地。”未來,越來越多滿懷創新熱情的青年學子將在“雙 創”獎學金的激勵下,踏著方方的足跡,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為 建設“材料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足丈大地,引領強國夢
從本科時期率隊代表學校斬獲首個“挑戰杯”競賽全國金獎、種下 “創業夢”,到師從世界知名電鏡大師、攻讀劍橋博士;從創立金鑒實驗 室,到回報母校、設立“雙創”獎學金,鼓勵更多學子投身創新創業。 方方將創新的力量和奮斗的意志融為一體,身體力行地詮釋著何為“材 料強國”。
科技磅礴力,材料耀國光。材料科學猶如巨大的基石,支撐著現代 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于“材料強國”,方方有著深刻的理解和 展望。她指出,“強”并非虛無縹緲的目標,而在于如何解讀和實現它。
“首先,探索新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每一次新材料的發現,隨之而來的 是科技的躍升和經濟的騰飛。其次,改進現有材料同樣至關重要。通過 微觀工具和各種檢測工具,發現材料的缺陷并加以改進,推動材料科學 邁向新的高峰。所以,‘強’要有目的。”
方方深知,“材料強國”的責任和擔子都壓在年輕學子們的肩上。 為此,她寄語材料學子,“腳踏實地是打好根基之關鍵。唯有堅持不懈, 時刻準備去面對挑戰,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成就。”“立大事者,不惟有超 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在科技的舞臺上,踏實執著是取得成 就的基礎,只有堅定不移地投身于科學的探索中,百折不撓地克服困 難,才能共同創造出一個更強大、更繁榮的“材料強國”。
本文節選自|《卓越材料人——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友訪談錄》
作者|李毅,李沖,蔣文海著
About us
主編:鹿|本期編輯:流星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