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李奕和
三年多以前,一個位于北京房山的售樓部現場,突然走進來一群執法人員。
帶隊走在前面的,是當時的房山區副區長。
起因也不復雜,這個項目將北側本該是室外設備平臺的空間包裹進了室內,以達到“偷面積”的目的,并對外高調宣傳高得房率。
項目很快成為了當地的銷冠。
副區長的到來,給了它當頭一棒。
執法人員走后,項目收到了一張整改通知書,隨后,項目用醒目提示線標識贈送面積的樣板間,就被迅速拆除了。
三年多來,地產行業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持續走低的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讓行業瘋狂內卷了起來。
降價,提升產品力,更智能、綠色的空間,更高的贈送面積(也稱開發商“偷面積”),成為房企試圖在低迷市場打動購房者的利器。
同時,隨著“第四代住宅”打造的興起,政策層面,各地也在紛紛出臺建筑新規,放寬了陽臺、飄窗、空中綠化等空間面積的限制。
這使得地產開發商在打造產品時,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一時間,“零公攤”甚至“負公攤”的房企營銷字眼,出現在各網絡平臺,十分搶眼。
“零公攤”浪潮已然來臨。對于適用新規的新房銷售,這無疑是一記利好。
特別在如今低迷的地產行情,開發商可以借此打造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快速去庫存。購房者則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高使用率的房子。
只不過,對于各地新規之前的產品以及二手房市場,則又陷入了另一場更為持久的去庫存之路。
偷面積:從陽臺、飄窗,到設備平臺和防火挑檐
為了在低迷的市場獲客、去庫存,房企在卷產品的路上卷出了新高度。以“卷王”北京順義區為例,該區域的房企“偷面積”的手段層出不窮。北京地頭蛇住總集團更成了帶頭大哥。
今年8月,住總集團相繼公布了芳華里、青年ONE的戶型圖,兩個項目都在順義區,相距不足四公里。
芳華里項目地塊為住總集團在今年2月拿下的北京市順義區順義新城第1街區01-03-21 地塊,總價12.6億元,銷售指導價4.6萬元/平。產品為89平3居2衛、99平3居2衛、132平4居2衛。
青年ONE項目地塊則是住總集團在今年3月15日拿的順義第31街區SY00-3101-0808、SY00-3101-0809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A334托幼用地,總價6.2億元,住宅銷售指導價4.5萬元/平。項目產品包括72平3居1衛、89平3居2衛、105平3居2衛。
在以往,開發商偷陽臺面積,半贈送,是較為常規的操作。而這兩個項目都有明顯的一個特點,把設備平臺和挑空空間“偷了出來”,使戶型得房率大大提高。
如,青年ONE項目的72平戶型產品,做到了三室兩廳一衛。據了解,其南面客廳的陽臺算一半面積,南向臥室與北面次臥有設備平臺和挑空,全贈送。這使該戶型的實際得房面積達到了83.4平米。
芳華里項目同樣在陽臺、設備平臺、挑空空間大做文章,讓其部分戶型的贈送率最高達到了19.58%。通過直接把設備平臺和結構梁挑空變成室內空間,兩個項目的大部分戶型得房率超過90%,最高甚至突破100%。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除了設備平臺,許多樓盤也通過將防火挑檐變為陽臺的方式,贈送面積,從而提高得房率。如建發觀云、璟上蘭園、璞瑅潤府、保利星宸和煦、保利頤璟和煦等。
典型的如保利星宸和煦,這是保利與北京建工地產合作開發的項目,位于順義區空港六期用地,于今年7月份首期開盤,戶型涵蓋110-126-143平。項目通過2個設備平臺、1個防火挑檐包裹進室內偷面積。
據了解,項目的名義得房率在85%左右,而如果把贈送的防火挑檐面積計算進去,則達到100%得房率。
不僅是順義區,位于大興區的京璽則通過設置奇偶層,偷防火挑檐偷的面積。這是中鐵置業、興創置地在去年12月,以19億元拿下的大興黃村板塊6021地塊。戶型包括79-89-99-111-120平米五種。
據網上釋放的信息,京璽是目前大興首家擁有南北雙陽臺的項目,得房率高達95%的社區。
建筑新規之下,“零公攤”浪潮來襲
房企使出渾身解數偷面積,一方面是因為需要在低迷的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加快庫存去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監管審批層面的放寬。
特別是,隨著地產去庫存以及“第四代住宅”潮流的興起,“零公攤”開始在各大城市流行。
這里的“零公攤”并非說在政策層面取消公攤面積,而是房企通過空間建筑的設計、贈送面積等方式,沖抵購房者的公攤面積,以達到“零公攤”甚至“負公攤”的效果。
2016年3月,清華大學設計研究院提出第四代建筑的概念。2019年起,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第四代住宅的建設予以了充分認可。2021年,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發布《城市森林花園住宅設計標準》,第四代住宅正式由概念轉變為有標準規范可依的現實。
從概念上,“第四代住房”,又稱庭院房、城市森林花園住宅、立體生態住宅,是指將綠化景觀引入戶內,增加鄰里共享空間的新型住宅,實現“層層有共享綠化陽臺”或“戶戶有戶屬空中花園”。
其區別于前三代的單位分配房、引入物業的社區房和配套設施更完善的電梯房,雖然在早些年已經被提出,但由于地產市場處于高速發展、供不應求,并沒有興盛。直到隨著2021年下半年以來地產步入下行周期,供需關系扭轉,第四代住宅開始獲得廣泛關注。
目前看,不少城市根據第四代住宅的要求,紛紛出臺了建筑新規。一線城市中,去年11月,廣州發布《廣州市建筑工程容積率計算辦法》,放寬了半開敞空間的“不計容”比例,具體為,將陽臺半計容面積占比從“不超過15%”擴大到20%,飄窗尺寸擴大到0.8米。
此外,深圳也在前段時間更新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具體減少了計入公攤的面積、對陽臺及飄窗的建筑設計進行尺寸上的調整。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深圳、佛山、福州、長沙、紹興、溫州、金華、湖州等在內的多個城市,均出臺了建筑規劃新規。通過減少公攤面積、放松陽臺尺寸限制、支持空中綠化面積不計入容積率等方式,鼓勵開發商打造“第四代住宅”。
這些建筑新規的出臺,給了地產開發商極大的操作空間,新打造項目的得房率持續提高,“零公攤”、“負公攤”成為可能。
以廣州為例,自去年戶型規范調整后,今年廣州新房使用率100%也已成為“標配”。據了解,廣州最近入市的新盤,如中建海絲城、未來方洲、天河麓譽府、保利雅珺等項目,戶型使用率都超過了100%。
放寬陽臺、綠化等開放空間限制之外,甚至,部分城市開始鼓勵按套內面積計價。
2023年7月,合肥就提出,為避免公攤面積比例過大,要積極探索商品房銷售按套內面積計價。今年5月,肇慶明確從5月1日起商品房實行按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且新小區在規劃條件中配備的公共配套設施可不計入容積率。而剛過去的9月初,湖南湘潭也發布新政,允許房地產開發商按住房套內面積進行銷售宣傳。
隨著房地產進入新的市場周期,未來,真正意義上的“零公攤”或許就在不遠的將來。
浪潮之下的另一面
剛過去的中期業績會,萬科郁亮表示,當下新房產品力、服務力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如今行業的產品迭代速度已經加快到3、4個月就要更新一代。開發商卷產品、卷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情。
一方面,開發商卷產品,消費者可以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更好、空間更大的房子;另一方面,房企也在對產品力的持續打造中,加快庫存去化,贏得口碑和市場,甚至推動房地產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這似乎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從目前來看,多個城市已經推出新規試點地塊。8月28日,廣州掛牌天河南方面粉廠地塊,按照出讓規劃,項目半開敞空間的“半計容”比例可由原本的15%提高至20%,同時允許其陽臺面積擴大至30%、按一半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容積率建筑面積。
除四個一線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則更早已經開始“第四代住宅”的實踐探索。早在2017年,全國首個第四代住宅“七一城市森林花園”在成都亮相。去年6月以來,陜西西安、浙江溫州、河南信陽、福建龍巖、江西九江等地紛紛推出首個“第四代住宅”。
今年7月,浙江湖州德清出讓了首宗“第四代住宅”用地,地塊明確被打造為“第四代住宅”,其中1號地塊可建設總計1.38萬平方米的空中庭院,該部分不計入容積率。
從實現的效果看,這些新產品以其較高的性價比以及更優的品質,無疑收獲了較高的市場反響。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貿地產的第四代住宅在福州獲得了半年度銷售面積和金額雙冠軍。而去年年底,龍湖在重慶推出首個第四代住宅產品,贈送45平方米的空中庭院,該項目首開80天售罄,打破了近兩年重慶豪宅市場金額、單價、去化率等多項紀錄。
2023年,被稱為是重慶“第四代住宅”的爆發元年。隨著“第四代住宅”支持政策的出臺,市場也迅速響應,國瑞麓林府、龍湖云河頌、觀宸千重錦等“第四代住宅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而據相關機構數據,今年以來重慶典型新開盤項目,第四代住宅去化明顯好于非第四代住宅,機構監測范圍的典型第四代住宅項目平均去化率89%,而非第四代住宅項目平均去化率僅17%左右。
長遠來看,“第四代住宅”以及適應新規打造的新產品無疑將是房地產市場的主流。然而,這也衍生出另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以往沒有按新規打造的產品,則面臨更嚴峻的去庫存問題。這對那些去年以前在售新房以及二手房,無疑是較大的打擊。
近兩三年來,隨著地產市場持續走低,新房去庫存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政策層面也持續出臺政策刺激新房去化,甚至政府也開始下場收購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宅。
此前相關機構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5.05億平方米。而據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8月末,我國商品住宅廣義庫存面積19.2億平,去化周期為28個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