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相機市場,除了視頻機外,最火的當屬于CCD相機和膠片相機了。
推動這兩個市場火爆的,一個是小紅書上偽精致和偽專業的影像、攝影博主,吸引了一大批喜歡影像的年輕文藝小青年。在復古時尚和膠片味影像風格的影響下,一群對攝影有興趣的青年盲目進入這個已經作古的領域,而且有些越來越火的趨勢。
就CCD卡片機而言,這些已經被時代淘汰的電子垃圾,在小紅書還沒有興盛之前,基本上都是50元都沒有人要的東西,現在動輒就要賣500元以上。論成像和畫質,這些大多在十幾二十年前的產品,像素只有300萬至1200萬左右,低感又差,除了CCD特有的色彩外,一無是處。事實上所謂CCD的色彩,在目前影像處理的軟件上,現在最普通的數碼相機拍的照片,都可以輕松地實現。
如果說CCD是一個坑,倒也不打緊,畢竟投入不大。身邊有幾個小朋友一時興起,買了二手的CCD卡片相機,然而沒有拍幾次就不再用了,其核心原因就是與現在的手機比,這些CCD的成像比手機要差很多,而且還不好用。
更大的坑就是突然興起的膠片相機,這個行當的興起,多少有些偽專業攝影博主與二倒販子合謀的味道。作為一個從膠片相機時代把攝影當作吃飯本領的人來說,有必要告訴現在的年輕人,根本沒有任何必要重新撿起被時代淘汰的機械垃圾。
毋庸諱言,膠片相機在世界影像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現在的數字影像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這期間,也誕生了一系列的經典產品。但膠片影像與現在的數字影像比,目前來說,沒有任何優勢,如果不考慮一些特殊用途,現在很多人估計也再見不到這些產品了。
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考慮好膠片相機面臨的問題而盲目進入,最終也是淺嘗輒止,但這與CCD相比,其損失就比較大了。
膠片相機的入門門檻,遠比數碼相機要大得多。一是操作難度,這里面包括了測光、曝光以及對焦方面的基本訓練。二是日常費用過高,目前一卷民用彩色負片的價格在80元左右,沖洗加數字化也在50元左右,這里面還不包括沖印成照片的費用。一卷民用彩色負片的基本成本在150元左右,一般用戶很難隨心所欲地去拍。三是膠片相機容錯率基本上沒有,無論是對焦不準,還是曝光不準,其結果就是你幾天后才知道,想要的畫面沒有拍到。
另外一個難度就相機、鏡頭的較高的投入成本,這也是一些攝影博主和一些二倒販子熱心推薦的根源。就拿小紅書四大網紅膠片機尼康FM2、佳能AE-1、奧林巴斯OM-1和美能達X-700來說,這四款相機確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最常見和常見的相機類型,但現在離譜的價格非常令人不解。FM2自1981年推出,一直生產到2001年停產,期間銷量至少在數百萬臺之眾,作為一臺準專業相機,根本不具備任何收藏價值。當初這款相機國內的銷售價在2100元左右,估計尼康做夢也沒有想到,二十年后的中國市場,這款相機的二手價格已經達到了2000元以上,和當初的發行價相當。奧林巴斯OM-1當年沒有多少名氣,國內也少見有人使用,這款相機的生產周期在1972年至1987年之間,當時美國市場的價格是130美元,人民幣大致在700元左右。當然如果按當時的貨幣購買力來看,也是很貴的,現在的二手套機價也炒到了1500元左右。佳能AE-1和美能達X700是當年刀客使用過的機型,其中AE-1是全球第一臺集成了微型處理器的相機,依靠這一處理器,AE-1可以實現光圈優先的自動曝光;而美能達X-700則是第一臺集成了程序自動曝光和TTL自動閃光的相機,生產周期和FM2差不多,也有二十年的時間。這兩臺相機當初的價格都在1700元左右,與FM2和AE-1相比,美能達X-700在當年的攝影人眼中并不受待見,核心原因是X-700的可靠性并不高,再加上使用了塑料機身和電子快門,很難引起專業人士的關注。目前這兩款相機的價格也讓二倒販子炒到了當年發行價的附近1500元左右。
事實上,所謂小紅書網紅四大膠片相機,在當初定位就是準專業用戶,并不是當年專業用戶的主力機型,更多時候是以備機形式出現。特別是當相機轉向電子化后,這些機型在曝光方式上都存在著的缺陷,沒有光圈優先等自動曝光系統,FM2、AE-1由于保留著機械快門,可以在電子快門相機在低溫失效或電量耗盡時拿出來使用,所以就成了備用機型。而且些機型當年由于定位中檔,價格又便宜,別特別是FM2和X-700生產時間長達20年,市場保有量極大,都是數百萬臺的規模,不存在稀缺性的問題,現在虛高的價格,都一些炒家故意制造的虛幻。當年(80、90年代)與這些機型對應的專業機型是尼康F2、F3以及佳能的T90、EOS650以及后來的佳能EOS1系列、尼康的F4、F801系列。
從目前二手相機市場看,二倒販子除了在炒準專業機外,也同時在炒當年的專業機型,目前F3的套機(含手柄)價格已經到了2700元,而F2的單機價格也到了單機1300元,相對而言,佳能EOS1N等專業機型只有600元左右的價格,價格非常便宜。
與機械相機和CCD熱鬧的同時,一些當年的數碼專業機價格卻非常低,佳能的1D系列和尼康的D1系列,其價格只有幾百元,當然也是CCD傳感器,無論是畫質還是可靠性都比卡片CCD強了不知多少。
如果真想體驗膠片機帶來的膠片質感,完全沒有必要去買網紅機械相機,當年許多自動對焦相機是非常好的一種選擇,電子化程度高,可靠性也高,對于膠片拍攝來說,可以讓新手最大可能保證曝光的準確性。目前,當年的次旗艦系列中的尼康F401S、F501只需要200元左右,而佳能當年的旗艦EOS1N也只需要1000元左右,如果是佳能EOS1,只需要500元左右。至于佳能的次旗艦,EOS5也只需要300、400元的價格,而且這些機型快門的設計壽命都在10萬次以上,很少出現問題。
如果從畫質來看,之所以數碼相機會淘汰膠片相機,一是日常使用的費用問題和便捷性,另外就是畫質,目前使用最頂級的模數轉換設備,膠片能表達的信息量也只有2400萬像素左右,所以從畫質的表現來看,數碼相機的畫質潛力遠比膠片表現高得多。至于色彩,前面已經談過,數碼照片在后期處理時,非常容易調整成膠片照片的風格。
所以,無論從用戶的使用價值還是所謂的“收藏”價值,目前市場上所謂的網紅機,無論是CCD還是機械相機,都不具備應該有的屬性。目前的高價格并非其應有的實際價值,而比這些機型優秀價格更低的機型多得是。
從市場表現上看,近期有大量所謂的“日本回流”的CCD和機械相機大量出現在抖音平臺,這些或許是以成噸電子垃圾進口到國內的相機,不僅各種型號的相機都有,而且數量很大,估計所謂的“網紅相機”的市場虛火會受到影響。
從用戶的角度看,如果小青年想“文藝”一下,買臺相機玩,不建議直接入手機械膠片相機,也不建議買CCD,買一臺十年前左右的CCD數碼相機,是一個成本低且能滿足色彩要求的選擇。而真的喜歡膠片相機的人,大可不必去追所謂的網紅膠片機,像前面講的FM2、AE-1、OM-1和X-700不僅價高而且使用不便,尼康F2、F3也沒有必要去買,價格已經比許多數碼相機還要貴。電子化后的膠片相機中,有一大堆佳能、尼康、美能達等品牌的相機可供選擇,這些廠家當年的旗艦、次旗艦機型不僅價格低,而且能極大地方便日常的拍攝。
當然了,如果你真的喜歡機械相機的造型和金屬質感,那另當別論,確實在相機電子化后,各廠家的相機外觀大同小異,沒有了個性化的風格,反而是機械相機時代的產品,各有各的韻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