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誰需要抗壓能力》中我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今天是對這一觀點的進一步補充和延申。
首先,什么是抗壓能力?為什么我們需要抗壓能力?
抗壓能力是一種我們與外界發生關系,付出價值獲得回報的一類行為的統稱。其包括負面情緒的自我消化,時間緊任務重的自我管理、應對,等等。我們需要這項能力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從外部獲得回報。
但是,我們一定需要這項能力或者越強越好嗎?
的的確確抗壓能力為我們帶來了與外部世界發生交換的資本,可以換取我們所需要的各項回報。但是,假如我們不需要呢?或者需要得并不多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人雖然物質相對缺乏但精神上自我滿足,他們需要抗壓能力嗎?若家境本身相對較為優渥,且對自己當下所擁有的生活感到滿意的人,他們需要抗壓能力嗎?
換而言之,物質本身擁有的絕對數量并不占主導地位,而是我們精神上對于所擁有的物質的滿意程度決定了我們是否需要以及需要多少抗壓能力,決定了我們是否需要與這個社會發生關系,成為其中的一個零件發光發熱獲得回報。
從單一角度來說,物質相對缺乏的人可能更需要抗壓能力,或者說有更多的機會被磨練出抗壓能力。
因為沒有得到的東西更多,以及可能相對而言擁有更少的時間去獲得精神上的知識來控制自己的本能,因此更容易被無窮盡的欲望所控制。
并不是說相對富有的人就不需要抗壓能力,富裕也總可以更富,家族總是可以更加興旺,所以已經很有錢的人也可以為了更多的錢而去參與社會交換,培養出抗壓能力。
擁有抗壓能力絕不能稱之為一件壞事,對于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天經地義毫無問題的事情。只是說也不能簡單表達抗壓能力就是越強越好。強也好、弱也好,兩者互不否認,只取決于具體的這個人是否需要它,而不取決于別人怎么認為。
同理,會不會做飯,有沒有毅力,情商高不高等,都是一樣的。而之所以這些詞成為了褒義詞或者美好品質、能力的代名詞就是因為人的本能就是為了得到更多,但真的需要這么多嗎?多少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盡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