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亞迪的銷售目標是360萬輛,雖然網上傳言調整到400萬輛的消息不實,但比亞迪的目標依舊不是個小數目。
截止2024年上半年(1-6月份),比亞迪累計銷售了161.3萬輛新能源車,按照每年汽車銷售的淡旺季來分析,比亞迪有希望實現360萬輛的目標。
同時,以8月份銷量為例,今年陸續上市的比亞迪海豹(參數丨圖片)06、秦L DM-i、以及比亞迪海鷗的月銷量已經超過3萬輛,旗下累計有7款車型月銷量超過2萬輛;累計15款車型月銷過萬;比亞迪海豹07DM-i、海獅07EV等車型也表現較佳,同時,全新推出的海豹05 DM-i、新款宋PRO在采用了第五代DM技術之后,預計也能成為熱門車型。
從實際數據來看,比亞迪不缺熱銷車型,由此也不缺盈利能力,根據比亞迪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營收3011.3億元,其中研發投入費用為201.8億元,凈利潤為136.3億元,汽車業務的凈利潤約為120億元,單車盈利僅8450元。
比亞迪的銷量在國內市場遙遙領先,它的單車利潤則在低位水平。我們先看國內的熱門汽車品牌的表現;2024年,即便燃油車價格一跌再跌,但大眾、豐田等熱門合資汽車品牌,在國內的單車利潤均在萬元以上;
國產汽車排名第三的吉利汽車(單品牌),單車利潤約為11085元;排名第四的長城汽車單車利潤約為12761元,也是目前單車利潤最高的自主車企。同時,新造車勢力中的賽力斯汽車單車利潤約9028元、理想約為8996元。
縱觀國內所有在售汽車品牌,依舊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但比亞迪作為銷量最高的車企,單車利潤卻落出前六,雖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推動比亞迪銷量上漲的第一要素,就是它今年提出了“油電同價”的銷售策略,如海豹06、秦L等中型插混轎車,起售價格落到了9.98萬元;秦DM-i、驅逐艦05等緊湊型插混轎車的起售價格,則落到了7.98萬元起售。從我們的實測體驗分享,這些車型不僅有節能優勢,在動力、空間、配置以及駕駛感受方面,也基本超過了同級別的合資轎車、國產燃油車。
能夠給大幅降低新車售價的底氣,一方面在于今年鋰電池材料大幅下降,從材料成本上留給比亞迪更多的降價空間,這種隨行就市下調價格的舉措,確實值得認可,我認為其他新能源車企也應該效仿。
其次,就是比亞迪本身布局了完整的產業鏈,并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品設計的優化、垂直一體化、規模化、高端化、出海等,使得整車研發和銷售環節更協調、更優化、更高效。這無疑也降低了比亞迪在各個鏈條上的成本負擔,由此也有了更高的讓利空間。
上文我們聊到了技術創新,這也是導致比亞迪單車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研發投入方面,比亞迪在2024年上半年就投入了201.8億元,不僅在國內汽車行業中領先,也超過了A股中的5300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國建筑、中國通訊、中國移動等大型企業。
這一點也需要被認可,因為在企業高速發展、產品銷量不斷上升的時期,更多的研發投入、更多可靠的新技術量產,不僅是帶動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對于消費者而言,也能夠不斷得到更加成熟和完善的產品。
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上累計投放了1500多億元,成就也是顯著的,以動力系統為例,除了我們熟知的DM混動(DM-i、DM-P、DMO)、e平臺3.0純電之外,也有應用于騰勢、仰望品牌的易四方、易三方;車身控制系統上,已經推出了云輦-C、云輦-A、云輦-P、云輦-X、云輦-Z(即將量產于仰望U7),涵蓋了定位低、中、高三端車型。
不管你是否承認,在過去兩年時間里,隨著比亞迪在產品技術、銷量和口碑等維度的進步,不僅帶動了自主車企對新能源技術和車型的研發,也給合資燃油車帶來了強力沖擊,2024年合資燃油車價格暴跌,要說沒有比亞迪的一份功勞,我是不相信的。而且我也相信,隨著比亞迪、以及其他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技術上的快速發展,我們中國汽車超越海外車企的機會,會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