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原圖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轉載!
1960年 王新章攝
呼倫貝爾盟利用冬季結冰時間長達6、7個月的特點,廣泛開展冰道雪道運輸。全區開辟了冰道5300多公里,制造了運輸爬犂1萬多張,計劃在一個冬春,利用冰道運輸40萬噸的物資。
1960年 阿爾泰攝
豐鎮縣永善莊人民公社東官村管理區的社員們在養冰積雪。
1960年 寶音朝克圖攝
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組織的優秀射擊運動員和摩托車運動員來到冰雪覆蓋的內蒙古草原上,向蒙古族牧民學習了很多捕打黃羊的經驗,不僅為牧民除害,又鍛煉槍法和駕駛本領。打獵隊已獵獲了11000多只黃羊。
謝世敬攝
內蒙古自治區第一紅領巾水庫——土默特旗水磨溝水庫在1960年2月6日勝利竣工。自治區有100萬各族少年兒童,通過義務勞動和其他活動為這座水庫貢獻過力量。
1960年 趙連升攝
蒙古自治區草原管理局拖拉機手訓練班的學員們,正在進行駕駛實習。
1960年 吉雅攝
烏蘭察布盟農牧學校拖拉機站的職工在幫助集寧市近郊的人民公社播種小麥。
袁汝遜攝
自治區黨委書記處書記王再天給獲得女子全能第一名的上海運動員趙素霞發獎
1960年全國射箭錦標賽從5月28日至6月6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這次射箭賽有不少項目打破了1959年全國紀錄。
1960年 袁汝遜攝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武術、摔跤站,是1957年創辦起來的群眾業余體育鍛煉組織。幾年來,參加鍛煉的人數也由原來的30人,增加到200多人。
1960年 趙連升攝
呼倫貝爾盟扎賚特旗中蘇友好人民公社位于高寒而又干旱的地帶,作物生長期只有110天左右,過去這里只種糜子、稷子。1956年,莫日格策破天荒地第一次試種了水稻和小麥,獲得了高產。現在這個公社水稻的種植面積已發展2萬畝,麥田已達到6萬畝。
1960年 寶音朝克圖攝
卓資縣六蘇木人民公社六蘇木管理區,認真實行勞逸結合,規定了男社員每月有二天的假日,女社員每月有四天的假日,全管區的社員出勤率經常保持在96%以上。
1960年 寶音朝克圖攝
呼和浩特市郊人民公社秋菜豐收,蔬菜公司的職工在將豐收的大頭菜裝車外運。
1960年 袁汝遜攝
內蒙古呼和浩特第一毛紡廠針梳組女工劉瑞杰(右二)正在給女工們介紹這個加油器的特點。劉瑞杰在生產運動會上創造了合毛油自動加油器,提高了絨線的質量。
1960年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地毯廠黨支部書記張鴻祥和蒙古族女工寶亮在檢查地毯制作的質量。
1960年 寶音朝克圖攝
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結合教學實驗,幾年來培育了大批優良種豬。他
1960年 寶音朝克圖攝
同上
1957年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創立了一所多民族的綜合性大學——內蒙古大學。設有六個系,八個民族1046個學生在這里學習。
內蒙古醫院康蘭中在向街道居民講解飲食衛生 1960年 趙連升攝
呼和浩特市各醫院和門診部的200余名醫務工作者深入群眾,開展地段保健服務工作。全市建立了38個地段保健站,站下設立若干保健點,分片包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