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一位高位截癱的白人精英;德希斯,一個出獄不久的無業游民。
本是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兩個階層,因為需求的牽引,相遇了。
菲利普在一次高空跳傘的過程中,出現意外,下半身癱瘓,平時只能依靠輪椅活動,需要一個靠譜的護理;
德希斯剛出獄,急需找到一份工作被辭退,這樣就能合理地領取失業金。
于是,奇妙的緣分就開始了。
這是電影《觸不可及》中的故事。真實故事改編,有點好笑,也帶點深意。
1.反差式和諧,是真勵志還是毒雞湯?
兩個天差地別的人相遇,總是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同樣是應聘護理,別人在面試中都是小心翼翼,只有德希斯痞里痞氣,就差把菲利普從輪椅上拉起來喊“兄弟”。
猜猜當時的德希斯在想什么。
也許不是怎么留下來拿高薪,而是怎么搞定眼前的客戶,然后制造一點麻煩,趕緊被解雇拿失業金。
這里,就印證了那種“越是自然越不放心上,反而發揮越好結果也越好”的觀點。
站在菲利普的角度想,他已經失去了和普通人一樣自由活動的健全,也沒有經濟困難,就更希望有人滿足自己內心和精神上的需求。
于是,喪喪的他和瘋瘋的他,建立了雇傭關系。
最初,德希斯對這份工作確實不傷心,無意中把滾燙的熱水灑在菲利普沒有知覺的腿上,還覺得有趣。
又再次拿起熱水壺在菲利普腿上試探:
“原來你真的沒感覺。”
可見德希斯是真直接。
剛好菲利普缺點活力,也是慢慢的,在這位護理的反常態照料下,變得越來越開朗,與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2.“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
電影為什么叫《觸不可及》,看到一個解讀,比較認可。
主人公菲利普癱瘓后,就有種失去尊嚴的想法,失去妻子后陷入悲傷,與異性筆友生發情愫也沒勇氣面對,在遇到德希斯之前,辭退了很多護理。
所以,他無法敞開的內心,讓旁人不能接近——觸不可及。
但人生就是這樣曲折。
不會一直處在同樣的狀態,也許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就是為了醞釀更大的驚喜。
在后續的情節中,菲利普的生日被辦得別具一格,被德希斯帶著“體驗飛行”,大結局還在撮合下和筆友見了面。
如果沒有前半生發生的事,也就不會有會半生遇到的人與事。
任何事情,總有它發生的合理之處,是危機還是轉機,更多還是看如何應對吧。
就像有時,會突然覺得痛苦,但如果你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其實也不是無解,就會逐漸振作起來。
人生那么長,磕磕絆絆太常見,不可避免的,就讓它發生,最后也就兩種可能:消耗能量,或提升能量。
后者更難,但很有必要。
最后,呼應一下小標:“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