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它不僅是重要的通運港口,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溝通著兩大洲的經濟。蘇伊士運河通航多年,也出現了一些問題,2021年就曾出現過比較嚴重的重型貨船擱淺,造成了運河不通,嚴重影響了經濟的正常運轉,這也引發了一些疑問,蘇伊士運河為什么不進一步挖寬和挖深,有哪些考慮?
對蘇伊士運河進行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是毫無疑問的,高昂的費用由誰承擔呢,這部分錢最終還是要落到運河的使用者身上,會通過運河的通行費反映出來,這樣就會大大增加航運的負擔,引發不滿或其它的影響。不僅僅是資金上的投資巨大,工程量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拓寬和挖深運河涉及大量的土方工程,僅在2010年的擴展工程中土方量就達到10億立方米,如果再進行大規模的運河改造,工程量會是更驚人的數字,如此巨大的工程量不僅增加了施工難度,還延長了施工周期,這期間一定會影響運河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利益因素要考量。
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關鍵,地質條件復雜,有沙地、粘性土壤,一些地方還散布著巖脈。要進行大規模的挖寬和挖深必須要考慮地質條件,特定地質條件特殊分析,蘇伊士運河的開拓必須嚴謹,如遇到堅硬巖石或不穩定地層,施工難度會大大增加,因此,目前還沒有做好針對性的前期準備,拓寬和挖深運河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投資成本、工期、環境影響、通航效率等。并基于此選擇恰當合理的科學工具,制定最佳的工程方案。
如果處理的不好,計劃的不周到,可能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現代挖掘技術可能對環境產生負擔,包括水質污染、生態破壞等。因此,在進行此類工程前還需要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和可持續發展評估。
蘇伊士運河自從開通以來,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里,長時間都是正常航運狀態,除了少有的擁堵時間,基本的航運需求完全可以滿足,2021年每年平均通過船量51.5艘,通航能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滿足亞非歐的經濟溝通需求。2021年的擁堵事件,其根本原因不在運河,屬于意外事件,可能是由于臺風自然天氣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船舶故障的自身問題,而且像這種大型船舶,蘇伊士運河的實際服務并不多,也就是說通過量很有限,大部分時間通行的還是普通的貨運船,對這部分來說完全是綽綽有余,為了滿足少部分需求而進一步拓寬和挖深運河,不符合經濟劃算。
所以蘇伊士運河在通航這么多年后并未進一步挖寬和挖深,也是基于多方面考慮的結果。但是,這也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發展航運方式的提升,未來的航運需求也會發生改變,比如全球經濟的發展帶動運河的航運工作增加,那目前的河道的承載水平可能就不夠用,再比如未來大型貨船數量增加,也是要進行改造,突發情況的預防也是方案要考慮的一部分。作為世界的經濟航道,一次交通擁堵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一次事故就可能給航運業供應鏈帶來“多米諾骨牌”式影響,海運市場的穩定被破壞。
蘇伊士運河還是全球重要的石油供應通道,擁堵會帶來油價的波動。蘇伊士運河更是世界重要的物資運輸通道,航運平穩關乎世界經濟的穩定,如果 “卡脖子”情況再發生耽誤時間,將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所以當前蘇伊士運河的航運能力還是完全夠用的,未來出于更全面的考慮,河道改造還是很有必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