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秋天的成語,你聽過哪些?
春花秋月、秋高氣爽、望穿秋水、明察秋毫、傷春悲秋……
什么?這些成語都太平常了,大家都知道。
好吧,今天詩詞君總結18個關于“秋”的冷門成語,如果你聽過三個,你就是牛人。
01
冰壺秋月
【釋義】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樣潔凈。比喻品格高尚。
【出處】宋·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02
春非我春,秋非我秋
【釋義】用以慨嘆歲月無情,人生短促。
【出處】《漢書.禮樂志》:“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03
秋陽杲杲
【qiū yáng gǎo gǎo】
【釋義】秋陽:秋天的太陽.。杲杲:日出之容,明亮的樣子。秋天的太陽剛剛升起,分外明亮。
【出處】項安世《秋懷》:秋水迢迢詩思清,秋陽杲杲道心明。誰人得似秋光巧,畫出山齋杖屨行。
04
當為秋霜,無為檻羊
【釋義】指應當成為肅殺萬物的秋霜而不是柵欄中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擺布。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荊書與東海王疆曰:‘當為秋霜,無為檻羊。’”
【成語故事】
光武帝劉秀駕崩后,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
可弟弟劉荊卻不安分。
他找人模仿郭況的字跡給東海王劉強寫信:“外甥,你是長子,本是太子,應當你即位才對,趕緊發兵過來搶皇位吧。你應該做肅殺萬物的秋霜,不要做任人宰割的被栓起來的小羊。”
劉強收到信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己舅舅寫的,嚇得趕緊將信呈送給了漢明帝。
漢明帝一查,發現是自己親弟弟搞的鬼,也只是略做警告。
可劉荊死性不改,不停搞事情。
最后,在劉莊即位的第十年,劉荊自殺。
成語“當為秋霜,無為檻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擺布。
05
秋月寒江
【釋義】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純明凈。
【出處】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06
春秋代序
【釋義】指一年之內四時順序更替。
【出處】《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07
望秋先零
【釋義】意思是望見秋天將到就先凋零了;比喻體質弱,經不起風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語言》:“松柏之姿,經霜猶茂。臣蒲柳之質,望秋先零,受命之異也。”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尚書右丞顧悅與簡文帝(司馬昱)同歲,文帝頭發全黑,而顧悅頭發全白了。
文帝問他為什么頭發先白?顧悅回答道:“皇帝您是松柏之姿,經霜猶茂;臣是蒲柳之質,望秋先零。”
文帝聽后十分高興。
成語“望秋先零”意為未老先衰。
08
利析秋毫
【釋義】意思是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
【出處】《史記·平準書》:“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09
春蛙秋蟬
【釋義】意思是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出處】晉·楊泉《物理論》:“夫虛無之談,尚其華藻,此無異于春蛙秋蟬,聒舌而已。”
10
一字千秋
【釋義】意思是文字警辟,足垂久遠。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夫詩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11
過耳秋風
【釋義】吹過耳邊的秋風。比喻無實際作用的身外之物。
【出處】《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
其中季札德才兼備,最得壽夢的喜愛。
公元前561年,壽夢病重,臨終前將王位傳給了季札,但季札堅決推辭。
于是,壽夢只得將王位傳給了長子諸樊。
諸樊繼承王位后,約定王位由兄弟依次相傳,最后,務必讓季札繼位。
可等輪到季札時,他還是堅決推辭,說:“做人只要行為正派,品格高尚就可以了。至于榮華富貴,不過就像秋風過耳,沒什么值得留戀的。”
最后,季札干脆隱居起來,直到余昧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才回到朝中,幫忙處理國事。
12
琨玉秋霜
【釋義】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論》:“懔懔焉,皓皓焉,其與琨玉秋霜比質可也。”
13
秋毫之末
【釋義】指秋毫的末端,比喻極微小的事物。
【出處】戰國·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鉤,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14
望秋先隕
【釋義】指草木將近秋天即敗落凋零。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采草藥》:“嶺嶠微草,凌冬不凋;并、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
15
春秋積序
【釋義】意思是年齡一年又一年的累積增加。
【出處】唐·李朝威《柳毅傳》:“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
16
月旦春秋
【釋義】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出處】《后漢書·許劭傳》:“初,劭與靖(劭從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汝南郡人許劭兄弟會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常在每月初一發表,故稱“月旦評”或者“月旦品”。
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
月旦評影響深遠,孔尚任《桃花扇·修札》:“舌唇才動,也成月旦春秋。”
成語“月旦春秋”意為評論人物的好壞。
17
陽秋可畏
【釋義】意思是《春秋》為古代寓褒貶、別善惡的編年體史書,這種有褒有貶秉筆直書的筆法,使有問題的人覺得可怕,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明·焦竑《獻徵錄》:“儲瓘為考功郎中,藏否不曲當,一時人士悚然曰;‘陽秋可畏’” 。
18
社燕秋鴻
【釋義】意思是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里飛的方向不同。
【出處】宋·張先《西江月》詞:“憶昔錢塘話別,十年社燕秋鴻。今朝忽遇暮云東,坐對旗亭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