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路,南起民生路,與鼎新路相接,北至小北門城腳。舊時為石板路面,路東側有街河,20世紀70年代填埋。為鎮內南北走向主干道之一。原抱珠子山路,因系民主路的延伸段,王估房(弄)賣柴門頭,因弄短,1982年地名普查時并入。
民主路,光緒《慈溪縣志·街巷》稱西街,明王淮《西街》詩:“翁橋南下石河塘,直至青臺閘口坊。舊日平街寬二丈,兩邊廊屋陰垂楊。”
民主路與民族路交界口,原來在這里的孫家橋上曾建有玉皇閣。
吉記馮宅門樓
吉記馮宅門樓
民主路上的古民居
這圍墻好像是原西廟圍墻。
民主路鄭宅,清代建筑,寧波市歷史建筑。
民主路鄭宅門樓
民主路鄭宅,坐北朝南,帶偏院的三合院,正屋三開間。
民主路鄭宅,原來是光榮院的一部分。一個非常要好的小學同學住在這里,那時經常去他家玩,三年級時他們全家回山東老家了,從此失去了聯系。
新生小店,小時候就是這樣的,一點都沒有變化。
葛家洋房,我們小時候一直叫“小洋房”。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方形,四坡頂,屋前為花園。
北側建偏房四間,"人"字頂。
“八角窗”
賣柴門頭朱宅,清代建筑,寧波市歷史建筑。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帶偏院的二進院,正屋五間二弄。
這個應該是朱宅的門樓
省級文保單位:恩榮坊、冬官坊、向宅。
恩榮坊,省級文保單位。位于民主路向家門頭,由向家后代向恒升奉乾隆帝圣旨,為表彰武騎將軍向騰蛟的卓著功勛而建造。該坊正面上部匾額直書“圣旨”二字,中間額坊背面橫書“浩封三代”,下額坊浮雕雙龍戲珠、雙獅舞繡球等圖案。
冬官坊(明),省級文保單位。位于向家門頭,與恩榮坊前后相距一米。為弘治已末(1499年)進士、工部主事趙睞立,額坊上高浮雕孔雀,牡丹、喜鵲、荷花、火焰、麒麟、火珠、云氣、卷草等紋飾,正脊兩端微卷曲龍。
明·馮氏坊,原來它已被嵌入在墻中,很少有人知道這座牌坊,經修繕,現已能完整的看到此牌坊。恩榮坊、冬官坊、馮氏坊三座牌坊相距不到5米,這在寧波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牌坊群了。
向宅,省級文保單位。位于民主路70號,前有東西方向的一條長弄,弄口有冬官坊、恩榮坊(南側還有馮氏坊)。原為北宋的右仆射向敏中的后代向恒升的住宅。
八字墻門
向宅坐北朝南,由影墻、門樓、前房、正房和東西廂樓組成的四合院。
正房三開間
后天井
向宅馬頭山墻
向宅
民主路民居,寧波市歷史建筑。清代建筑,坐西朝東,二進院落,正屋三開間。
民主路與中華路的交界口,原來這里有一座五馬橋,附近的大宅基本上都是馮家的。慈城老話:“馮家屋、俞家谷、錢家吃”,有“馮半城”之稱(指縣城一半的房子都是馮家的)。
五馬橋畔的馮驥才祖居。
馮驥才祖居內的古井
馮驥才祖居內的老宅
馮驥才祖居博物館,外墻采用慈城特色的瓦爿墻。
馮驥才祖居北面的老宅大門。
民主路北端
前新屋馮家,江北區級文物保護點,坐北朝南,由前后二進組成。
前進為三間二弄
前天井
蓮池(錢罕)
后進三間二弄
此路段原為抱珠子山路,現屬民主路延伸段(此大宅是曾擁有數萬卷藏書的馮氏抱珠樓)
民主路羅家(五塊橋板羅家),寧波市歷史建筑。
五塊橋板羅家,清代建筑,朝西大門口原有河,上架五塊橋板,故名“五塊橋板羅家”。
羅家西大門
門廳的雕花柱礎
這個圓形蓋子下面應該是一口水井
三塊橋板,西起民主路,中途折北往東向南至莫家巷。弄西端有西大直河,行人為圖方便,用三塊板作橋,弄因此得名。
羅家北大門(西側),大門里層用的是很厚的木板,外層釘的是竹片。這是我走訪古鎮古村十多年來,看到的保存最好最大的“竹絲墻門”。
這是羅家位于三塊橋板的東北門
這是第一次進入羅家院內
連廊
三塊橋板古民居(右側)
三塊橋板古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江北區地名志》、《寧波市文化遺產保護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