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即使明顯犯了錯,他們也有辦法用其他原因或別人的責任當借口,在同一時間否認自己有錯:「都是因為你那樣說,我才這么做。」有時候我們會更改事實:「只有你支持那個政策;我會支持它是因為你說一切都已經決定了。」有時候他們會修改前因后果,把自己的錯歸咎給別人:「都是你害我從貨車上跌下來。」這些策略其實都是在告訴別人「我沒錯」「我是清白的」「我造成的損害沒有你講得那么嚴重」,甚至是在說「你才有錯,因為你認為我有錯」。
否認自己有錯并且怪罪別人,雖然能減輕痛苦,但恐怕只是暫時的,而且會帶來令人遺憾的后果。基于自衛心態,我們急于告訴別人自己沒有錯,因此無法接納別人的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話。這種頑固狀態被稱為「威脅僵化現象」(threat-rigidity),源自于我們害怕受到責備的原始恐懼。
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大可能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而會把重點放在自我防衛上,他們會生氣并且計劃采取反擊行動。緊繃的下巴和睜大的眼睛彷佛在告訴別人,如果他們繼續指責我們,那么就要自行承擔后果。
但即使受到威脅僵化的影響,大腦仍有一部分清楚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這使得情況變得更糟。為了維護自尊,他們可能會用自己的不當行為,去證明別人的行為更加不當;我們會借由放大檢視別人的過錯,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認知失調
這種在同一時間出現兩種矛盾想法的現象,叫做「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往往會促使我們為了保護自尊不受負面批評的影響,產生自以為是和自我辯護的心態,并且使我們相信事情跟我們知道的不一樣。
總之,人或許會承認這件事出了錯,但錯誤絕不是我造成的。如果我堅持這個心態,也許就能轉移責任,脫離自認有錯的可怕感受,但另一方面,我可能也會引發負面的人際互動循環。
這種借由責怪別人來逃避責任的沖動現象,甚至會發生在沒有人可以責怪的情況,例如腳趾頭不小心踢到床架,結果把怒氣出在金屬床架上。這聽起來很荒謬,但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在某些時候為了極力避免認錯,而完全接受像這樣荒謬且扭曲的想法。沒有人比總是責怪別人的人更不可理喻,心理學家卡蘿.塔夫里斯(Carol Tavris)和艾略特.艾倫森(Elliot Aronson),在針對自衛心態所做的文獻回顧研究里曾提到:「攻擊行為會引發自我辯護,而自我辯護又會引發更多的攻擊行為。」
用手指著別人:錯不在我
孩子通常到了三歲,就會學到另一種逃避責任的策略,那就是指責別人這情況類似于幼兒園兩個孩子爭搶玩具,兩個都會對老師說:是他搶我的。
這階段的孩子才剛剛開始明白,人們的想法是以個人經驗為基礎,跟自己的經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對孩子來說,指責別人一種復雜的策略。然而,這種責怪別人的沖動現象,其實在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也看得到。動物心理學家法蘭辛.派特森(Francine Patterson)曾經問西部低地大猩猩「可可」(Koko)為什么玩具貓壞掉了,結果可可用派特森教導的手語回答:「是夜班服務員干的。」(事實上是可可弄壞的)。
「錯不在我」,就像卡蘿.塔夫里斯和艾略特.艾倫森所說的,是一種用來減輕自責感的常見策略。我們經常利用因果關系的復雜性來避免自己遭到責備,當行為、原因和結果并非以簡單的環節相連在一起,就很容易遭到操弄和修改。
即使是像「誰先開始的?」這么直截了當的問題都可能引發爭論。究竟是哥哥動手打了妹妹,還是因為妹妹嘲笑哥哥才導致哥哥反擊?究竟是年長孩子搶走了年幼孩子手中的玩具,還是年幼孩子搶走了年長孩子手中的玩具?孩子打翻東西究竟是因為不小心,還是因為桌子不穩?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會為某個疏忽、錯誤、性格上的缺點、動機、意圖或責任歸屬而跟人爭吵,而且在一生中都是如此。在操弄復雜的因果關系以便讓自己不遭到責備這件事情上,人人都是投機主義者。
自利式記憶
記憶就像是客觀的歷史紀錄。透過記憶,我們時常可以重溫某個事件,而不是遺忘它,就像某個悲傷往事突然涌現在腦海,讓人感覺彷佛剛發生一樣。當我們為了說過的話感到后悔,我們會變得緊張,當記憶浮現時,我們會閉上眼睛,彷佛它近在眼前。但是有些耳熟能詳的話告訴我們,記憶很容易被遺忘,尤其是痛苦的記憶,例如「永不忘記」——永不忘記那些逝去的生命、永不忘記某些人受到的傷害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這說明了一個很普遍的認知,那就是暴行容易被遺忘。
盡管我們能重溫歷史記憶,避免過去的災難和悲劇再度發生,我們卻很容易遺忘自己的過錯。
就像在工作中,每當被問到:「你在上一個工作中最感到自豪的成就是什么?」我們能夠很快地回答出來。在這個時刻,跟成就有關的記憶立刻涌現,跟錯誤有關的記憶卻似乎消失了,連一個例子也想不出來。可能不是刻意要隱瞞什么,而是自利式思維在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