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日前追授楊士莪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時代楷模”發布儀式上,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追授楊士莪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跡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楊士莪同志親屬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人民日報9月20日)
楊士莪生前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是中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和水聲科技事業開拓者之一。今年3月19日,楊士莪因病逝世,享年93歲。中央宣傳部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中強調,楊士莪同志用一生的堅守和付出生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是愛黨報國、傾聽海洋聲音的杰出科學家,是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先鋒模范,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優秀代表。楊士莪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學習楊士莪勵志報國的家國情懷。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和“國”中生存、生活、生長,“家”和“國”緊密相連互不可分。每一個“家”人都要有楊士莪這樣的家國情懷和報國夙愿。楊士莪1931年出生,正逢國遭外侮戰亂,童年生活顛沛流離,他在心底埋下了科研報國的種子。青年楊士莪覺得參與海軍建設更能實現自己的報國夙愿,便毅然選擇從清華大學物理系肄業,報名參軍到大連第一海軍學校任教。其時水聲學科在國內尚屬空白,楊士莪服從國家需要出國進修,改行研究水聲。從零開始,他用70個春秋讓中國的“耳朵”聽懂大海的聲音。
學習楊士莪孜孜不倦地潛心科研。楊士莪認識到,在國防技術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必須自力更生,靠別人靠不住,也靠不起,從而堅定了他在水聲科學領域攻關的決心。大型深海水聲考察中,赤道附近太陽垂直照射,科考船甲板溫度達70余攝氏度,年逾花甲的楊士莪堅持到實驗結束,考察隊員勞累一天入睡后,他再研究后續實驗方案。楊士莪到88歲高齡時仍堅持參與海上實驗,到現場搞研究。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落點水聲測量系統”研制,中國首個針對低噪聲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聲水洞”……楊士莪一直是排頭兵、帶頭人。
學習楊士莪為國育才、甘于奉獻。2022年9月,有一段視頻刷屏朋友圈,“90后(9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莪為00后新生上課,他被稱為“一站到底的院士”。楊士莪從教70年來總是站著給學生講課。教學、科研、育人,是他始終沒有放下的事業。他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理工結合、配套完整的水聲工程專業,把哈爾濱工程大學建成國家水聲事業發展的人才庫、專家庫和水聲技術基礎研究中心,我國水聲行業60%以上專業技術人員、70%以上高級專家從這里走出。楊士莪堅守三尺講臺,培養了11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為數千學生授過課。
學習楊士莪勤儉節約、慷慨助學。楊士莪祖父楊鶴汀是同盟會會員,教育興國,實業救國,創辦新式學堂和工廠;父親楊廷寶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曾主持擬定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從小家庭條件好的楊士莪卻節約得很,單位配的院士專車不坐,卻騎自行車上下班;卡其夾克穿到很舊仍不丟;到大連做海洋實驗,節省科研經費租用民船住宿,風大船傾掉到海里;出差機票總買最便宜紅眼航班。但他捐款設立教育基金卻出手300萬元;所長津貼只要一半;討論獎金、評獎總是推給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報獎不報自己。
“時代楷模”埋頭苦干,默默奉獻,寂寂無名,我們要大力宣傳“時代楷模”,讓國家英雄上熱搜、站C位、出圈、響亮,弘揚“時代楷模”的敬業奉獻精神。我們要以“時代楷模”楊士莪為榜樣,堅定信心、自立自強、勇毅前行,在不同領域和戰線以自己的方式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