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如何戒斷跟他人比較的心理?
我們的答案是:有差異就有比較,戒斷比較心理不可能且沒有必要,只要保持在一個不影響個人生活的強度上即可。
過于和他人比較的話,往往放大了他人的成功而忽略了他人的付出和利弊分析。
如果你了解和體驗了他人背后的艱辛和生活領域的其他煩惱,你就不見得嫉妒了。
事實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過于和他人比較往往源于空虛和迷茫,這是價值觀外化和身份認同不穩固的結果。
簡單地說,就是你對你自己的認知和體驗非常有限,從而你的價值需要追逐外在和戰勝他人來確定,可能意味著內驅力和好奇心的喪失。
一個對自己和事物感到好奇的人,是沒有太多精力去和他人比較的,他會很大程度地自給自足。
過于和他人比較往往源于仇恨或喪失憐憫心,就是說你內心有個強烈的戰勝他人的企圖,而且你必須成為勝利者,否則就感到委屈和不公平。
可是,誰又愿意完全或總是待在失敗者的位置呢?誰又能總是待在勝利者的位置呢?
我們都是失敗者和成功者的合體,只要悅納自己和他人的局限性,自我欣賞和欣賞他人,我們就會對自己和他人少一份仇恨,多一份人憐憫。
過于和他人比較往往源于自戀,放大了自己的能力和潛力,你可能總是幻想:“如果我在他那個位置,如果我有他那樣的家庭,我一定比他更成功。”
這都是一種自我安慰且不可驗證的假設,可是你不要忘了,即使你具備他所有外在條件,你亦未必有他有那樣成功。
正如我們經常說的一個人的成功幾乎不可復制且成功沒有固定標準,每個人都有屬于他的人生道路。
過于和他人比較往往源于貪婪,貶低了當前擁有的事物的價值,盯著別人擁有的東西,這是完全沉寂在日常模式中的結果,這意味著對存在性的人生命題不夠敏感,從而不能提高精神生命的質量。
例如,如果你對死亡、自由、孤獨、意義感這四個存在哲學的命題有經常性的覺察:
觀察體驗花開花謝、物是人非,你就會發現你擁有的比失去的要多很多,你就有可能具有一種渺小又偉大的復雜的蒼涼感,你可能慶幸:
你沒有重大疾病,你還活著;
你沒有坐牢,你能自由活動;
你有親人陪伴;
你能干平凡的工作,這都是生活對你的饋贈。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