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8天,王俊凱主演的電影《野孩子》票房1.75億,在周五8部新片上映的情況下依然排在單日票房榜榜首,這一成績放在前幾年不夠看,但在今年國產電影泥沙俱下的情況下,能破億就是勝利。
剛上映時不少營銷號把王俊凱從95生中單拉出來分析他不扛票房。
所謂的扛票房,指的并不是粉絲能給到多少支持。
畢竟現在的王俊凱流量也不是那么頂,可以厲害到完全不靠路人。
真正的扛票房,是無論大盤多冷,排片多少,臨時定檔撤檔與否,最終得到的成績下限都有可能是別人的上限。
從這一點看,王俊凱至少在《野孩子》中做到了扛票房,但回觀他的電影路,并非一路坦途。
王俊凱運氣不好。
是的,王俊凱也是在流量最頂的那幾年,開始發力電影圈的。
他也接觸過不少大導演,而且心氣兒還挺高,決定出演的劇本都不是尋常市面可見的那種。
比如他出演了陸川導演的電影《749局》,搜索引擎上給這部電影的關鍵詞是冒險、動作、奇幻。
看得出來王俊凱選中它的原因是因為高投入的大片,另外他看中了導演的資歷,希望能拍出正劇風格的作品。
但可惜的是,2018年開機的《749局》直到今年3月還在補拍,歷經6年終于艱難定檔今年國慶。
除了《749局》,王俊凱還接連出演了《解憂雜貨鋪》《萬里歸途》《斷橋》《蛟龍行動》《刺猬》和《野孩子》。
其他的一些拼盤電影和早期合作郭敬明的《冷血狂宴》就不說了。
作品拍了不少,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過去的多年里他只上映了《解憂雜貨鋪》《斷橋》和《萬里歸途》。
其中《斷橋》也是一部艱難上映的電影,晦澀的劇情篩掉了大量的路人,該片累計票房達2.3億,在并不火熱的輿論效應中默默收場。
《萬里歸途》是主旋律撤僑題材電影,憑借著多次密鑰延長拿到了11億票房,但其口碑和長尾效應想必和王俊凱所預想的不太一樣。
而《刺猬》作為王俊凱時隔兩年再次主演上映的電影,20多天累計了不到2億的票房。
現在王俊凱的作品存貨不多,只剩下了即將上映的《749局》和剛剛官宣的《蛟龍行動》。
《749局》這種題材本就難拍,華語災難奇幻電影就沒幾部是真正能看的,再加上陸川導演水平不穩定,最終成品如何真的很難說。
從2017年真正開始涉獵電影的《解憂雜貨鋪》開始,過去的6年間王俊凱只上映了3部二番電影。
除去《萬里歸途》的11億票房,加上還在上映的《刺猬》和《野孩子》,王俊凱的平均票房不到2億。
回看王俊凱的電影路,著實走的有些艱難。
當然,你很難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到運氣二字頭上。
說白了,對于電影路線的選擇,劇本的篩選,這也是一門學問頗深的功課,王俊凱和他的團隊沒有做好。
從2017年盲目的看重IP效應和大制作,到中途接演類文藝片,又一頭扎進主旋律正能量題材,再到現在的沉迷小人物。
明明沒有看苦大仇深的氣質,卻非要演苦大仇深的角色。
王俊凱對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角色和劇本并沒有長期的規劃,更缺乏清楚的認知,只是在跟風。
你當然可以說,一個好的演員就是能適應不同類型的角色,但問題在于,很顯然王俊凱的演技還遠遠不能達到。
在想要打破安全區之前,是否應該先積累足夠的能力呢?
以同期在電影圈適應較好的兩位小生易烊千璽和王一博為例,易烊千璽的外觀不太適合出演青春偶像之類的作品,又因為氣質深沉,思想成熟,他更適合少年老成的角色,這讓他在出演《給你一朵小紅花》和《少年的你》諸如此類的作品時,讓觀眾有較強的代入感。
王一博氣質清冷中帶著一絲邪氣,他平常給人的感覺也是倔強不服輸,所以無論是《無名》中的斯文敗類還是《長空之王》中屢次突破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極限的試飛員,他給人的可信度都很強。
再加上《熱烈》中的角色更是極度貼合現實生活中的他本身。
想必大家能看明白,在一個演員決定要進入一個新的圈子時,他們首先會選擇和自己有類似部分的角色人設,以確保自己能夠駕馭。
而王俊凱的選劇本方向,卻只是單薄的考慮了所有藝人都會考慮的東西,就仿佛團隊手中有個模板,照著這個模板去做選擇就好,絲毫沒有更深一層的去做閱讀理解。
尤其是當一陣風刮起時,他也毫不猶豫的決定順風而行,卻沒想到這陣風隨時會停下,他卻沒有獨自御風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