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師天浩
出品丨師天浩觀察(shitianhao01)
隨著小楊哥被立案調查,因“香港美誠月餅”掀起來的公眾不滿情緒,總算是告了一個段落。
作為抖音電商的“頭牌”,粉絲過億的小楊哥并不是第一次“中招”,過去還有槽頭肉、牛肉卷、吹風機、絞肉機……一系列由眾多網友“扒出”的問題,亟待有關方回應。
就在小編于粉絲群里閑聊小楊哥事件的時候,一位認識了十年的互聯網資深從業者,群里開啟了懟另一直播間“模式”。
原來,她在該直播間給長輩下單某款“藍色衣服”,竟然收到了灰色且有“瑕疵”的衣服,投訴到抖音平臺后,抖音客服人員回復你直接退貨退款就好了,作為真正消費者(非羊毛黨),她對此非常無語和憤慨。
圖片來源:好友提供
私聊期間,朋友感慨到自己是“行業人”,算是懂得如何給自己維權的一批人,竟然被這次購物搞得無比“狼狽”(問題至今未解決),大多數普通消費者遭遇將更糟糕。
小編作為電商行業的一名觀察者,其實從去年珠寶玉石退貨率高企,到今年618女裝退貨率居高不下等,就關注著抖音電商頻繁爆發的各種問題。比較驚訝的是,隨著抖音電商增長放緩,類似問題不但未減少,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如小楊哥“香港美誠月餅”事件屢上熱搜,更引來很多大號媒體發文批評,就是這種趨勢的一個表象。
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為何是小楊哥?為何是抖音電商?抖音一直強調的內容+電商這個雙輪驅動模式,或才是一切亂象的根源。
抖音CORE新策略說起
作為移動互聯網黃金十年的親歷者之一,小編也是一名抖音“非資深”使用者。當年第一次聽到抖音興趣電商概念時候,也曾為這個“詞匯”所驚艷。
這樣一個深度泛娛樂化的平臺內,主打圍繞興趣的消費形式,實屬非常合適的一種定調。
只不過,娛樂和消費之間本身就存在一種天然的隔閡,前者更注重調動人的情緒,后者的關鍵邏輯是在理性。
從抖音電商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羅永浩、小楊哥,還是后來的董宇輝,這種依靠個人魅力和直播間“才藝表演”帶來的商業轉化,總是會遇到后勁不足的問題。
解決辦法有三個,一個是像羅永浩一樣,“玩票”后就走,以體面的方式告別。另一個就像董宇輝,通過持續不斷的“熱點”,保持自身在社會大眾中的知名度,延續自身商業價值的周期。最差的就是小楊哥,想要通過一直營造“便宜好貨”形象保持商業價值。最終不得不走“偏門”,直到事發遭調查。
原因何在?根源就在于抖音的過于濃厚的娛樂基因。
無論電商多么賺錢,都要在一個“優質內容”的總基調作為基礎。在抖音平臺低價+內容雙輪流量分配機制下,無論羅永浩、小楊哥,董宇輝或占抖音達人主體的各路“網紅主播”,都要深度娛樂化自己,且要對產品進行各種形式的“包裝”。
這種明顯違背零售行業追去“效率第一”的生態架構,注定了上文提到的各種亂象爆發的概率。
非常有趣味的是,就在小楊哥事件醞釀發酵的同時期,抖音平臺發布了全新CORE經營方法論。有電商從業者和小編交流,認為這是一廂情愿的模式,是想打造“不可能的三角”,這為該平臺整個生態危機埋下伏筆。
摘抄官方相關報道,簡單說全新CORE經營方法論的核心包括四個方面:價優貨全、全域內容、營銷放大以及體驗提升。這四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商家在抖音電商上不斷拓展市場的基礎。
9月9日,上海舉行的抖音電商作者盛典上,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透露,抖音電商升級了流量機制,在全新的環境下,“好內容”將成為生意增長的第一生產力。
并重點提及“電商作者”概念。魏雯雯介紹到,過去一年,(抖音)平臺上年輕電商作者超過200萬個,新電商作者超過753萬個,MCN機構超過2.7萬家,電商直播間日均開播時長同比增長33%,GMV破千萬的電商作者同比增長52%。
簡單來說,小楊哥為何要邀請曾志偉來直播間,售賣“香港美誠月餅”?其本意就和要“貼合”抖音泛娛樂基因有直接關系,就算是億級粉絲的大主播,也需要先把娛樂化做到位,才能在抖音上有更充足的流量。
至于,為何選擇山寨“香港美誠月餅”,那或許要提一提全新CORE經營方法論里的第一條價優貨全了。抖音電商流量分發上,優質內容為基調,那價優(低價商品)就是影響流量分發的又一個因素。
要知道,在商業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沒有任何平臺或大主播能夠持久拿到品牌最低價商品。頻繁爆發的山寨丑聞,只是生態特性下,一個大主播迎合平臺規則的必然。
小楊哥不是首次卷入此類爭議之中,2022年的“三無吹風機”、虛標功率的破壁機,到今年的“假茅臺”“槽頭肉”,不喜歡小楊哥的用戶甚至直接稱呼他為“假貨王子”。
講了這么多,簡單總結來說,追求優質內容和低價商品的雙輪,是在挑戰“不可能的三角”。娛樂的感性,與消費的理性,天然具備沖突和矛盾。
抖音興趣電商正在成為一個奇怪的“生態”,它將把平臺內任何參與方,放在一個殘酷的環境里搏殺。
興趣電商:感性與理性的沖突“加劇”
無論抖音如何想保證平臺不被電商化所沖擊,可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電商正成為抖音上主播進行內容創作的第一考慮因素。
從平臺最火的網紅組成變化上就能深刻體會,過去抖音上能夠排上十大的,是@代古拉K這樣的才藝主播,是搞怪能手的@嘟嘟姐,是憑跳操二次走紅的@劉畊宏夫婦,是把鄉村土味帶給大眾的@張同學。進入2024年,只有貨品買的好的網紅才能留存下來。
作為一個泛娛樂平臺,這種因為某種因素,網紅和內容趨向一致。短視頻創作理念,由多元豐富走向聚焦內卷,產生的后果會直接反映在流量上。人在娛樂選擇上歷來是越豐富越好、越多元越沉浸。
反過來說,當一家平臺內容豐富性降低,對用戶的吸引力也就會降低。
QuestMobile發布的《2024中國移動互聯網2024年半年大報告》的數據顯示,移動視頻無論月活躍用戶規模和人均使用時長,近一年來的增長都已放緩,甚至平均增速不足5%。在這種情況下,因為電商化帶來的內容“反多元”,會在未來加速這種放緩趨勢。
也難怪,今年抖音提出“電商作者”的概念,希望讓電商從業者都重視內容,以延緩平臺在內容方面吸引力下滑的可能性。
這種大背景下,抖音電商發展也進入新時期。
此前據晚點報道,抖音電商在2024年一季度的銷售額超過了70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其中,一、二月累計同比增速超60%(考慮到有春節假期,一般合并統計),三月同比增速則下滑到40%以下。
總流量的盤子變小了,抖音電商增長也放緩,對于小楊哥、董宇輝這樣的平臺頭部大哥們,同樣需要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流量。
1、消費者端:感性沖動與退貨率;
2024年開年,抖音上一家一年能賣幾十億,擁有500萬粉的頭部女裝在618大促前含淚宣告關店,引來女裝商家的一片唏噓,該店正是抖音頭部女裝店“羅拉密碼”。
創始人羅拉接受采訪時透露,在關閉之前,他們已經持續虧損了一年多時間,一年大幾千萬的虧損。
羅拉密碼主要提及抖音平臺上過高的退貨率,“2021年我們做起來時,退貨率還是30%-40%,現在退貨率是70%-80%,漲了一倍”;比如流量成本,“翻了10倍”;比如“低價就是一切”的消費趨勢,更低價的抄襲產品出現得越來越快,“一周就抄出來了”,抄襲商家用劣質面料以次充好,同樣的款式更低的價格,也讓他們的產品也更難賣了。
還有去年小編寫過的抖音珠寶玉石退貨率很高的案例,這種退貨率比之某DD平臺還嚴重的現象,和抖音一直主打的感性化的興趣電商有什么關聯呢?
在娛樂化氛圍內,以及抖音直播間“全網最強”的特效加持下,很多消費存在沖動因素。很多抖音網友下單購買完商品,拿到手時候往往沖動感已經消散,加之實物很難和直播間特效加持下視覺效果相對比,各種因素交織加劇了抖音電商退貨率更高的這一事實。
無論如何,感性沖動的興趣消費生態內,在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機制下,和運費險的保障下,很容易就引發退貨的可能性。
2、商家端:優質內容和低價成雙枷鎖;
商業的底層邏輯是理性的,抖音電商想要優質內容和低價商品兩手抓時,這部分不可能三角的“熵增”,壓力最終將壓在商家身上。
現在我們看到小楊哥、董宇輝等大主播直播間,售賣的商品大多以中小品牌或白牌商品為主,偶爾還會發生山寨品牌丑聞。那為何大品牌不再加注抖音電商了?藍月亮的遭遇,或許解釋了這個問題。
藍月亮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實現了不少于38%的顯著增長,但卻預計將承受6.65億港元的巨額虧損,這一數字較2023年同期激增了295.8%。而這一根源,在于藍月亮是大品牌中,少有All in抖音主播的玩家之一。
比如今年618,藍月亮請來了抖音最火的夫妻檔廣東夫婦進行專場直播,這場直播藍月亮產品爆賣超過1030萬瓶,銷售額在7500萬到1.2億之間。背后卻是高達4000萬的投流費用,付費流量占比高達69%,遠超行業平均。
經過簡單統計,藍月亮從2020年到2023年,藍月亮的銷售費用從20.17億港元一路飆升至32.44億港元,銷售費用率從28.8%飆升至44.3%。
又要為優質內容付費,又要“遷就”平臺優價策略,導致雙成本壓力下,雖然看起來能把銷售額推上去,可要承受的是高昂到可怕的成本。
優質內容和低價的雙枷鎖,正讓很多大品牌談抖音主播而遠之。沒了大品牌的“青睞”,致使一些大主播不得不靠一種“山寨”玩法,來妥協,最終導致更惡劣的后果。
3、平臺端:“全都要”埋藏長遠危機;
文章開頭重點提及一個事實,在小楊哥事件發生的同時,抖音電商推出全新CORE經營方法論,讓很多對抖音電商心懷期待的商家心內一涼。
又要主播和商家把優質內容做好,又要商家提供“全網優價”商品,這雙重成本,會把重視抖音電商的品牌壓得喘不過氣來。要么就像羅拉密碼選擇放棄過去的投資,狠心關店“保命”。要么就像藍月亮,看起來銷售額有了增長,卻因為銷售費用率的飆升,被股民質疑造成股價暴跌。
在這種背景下,抖音電商貨幣化率卻又在多家平臺里拔得“頭籌”。據雪球認證作者“走馬財經”一篇文章里透露,2023年全年,阿里的電商貨幣化率大約3.9%,快手大約4%,拼多多大約4.5%,抖音大約10%。
作為短視頻雙雄之一,幾億用戶是一個流量寶庫。在商業競爭高度激烈的背景下,大主播和品牌商都不想放棄這塊流量池。
然而,抖音電商將優質內容和優價商品負擔全丟給主播和商家,而又要從中實現各家平臺最高的貨幣化率,這種既要又要并“全都要”的做法,把壓力全壓在主播和商家身上,生態危機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回首小楊哥事件,這種危機在今年618時已經顯現,服裝領域大量貨不對版和反復發貨的投訴開始出現。小楊哥被公眾起底的20多項問題商品是危機的冰山另一角。
細數這些問題,更應該擔責和改變的是抖音。
流量生意已經走向畸形,億粉網紅一哥也難免被消費者唾棄,這種模式玩不下去了,亟待改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