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歌、李悅
9月7日,在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全球及中國宏觀經濟展望”議題圓桌上分享了關于總需求不足、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問題的最新觀點。
關于中國經濟的情況,高善文表示,中國經濟的觀察者中應該存在廣泛的共識,目前來看總需求不足的局面,仍然相對比較突出:三到四季度,總需求進一步減弱的風險可能是主導性的風險。真正的問題是對于總需求不足局面的診斷以及政策方面的建議。對此,需要觀察更廣泛的證據才能給出結論。
在他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三個巨大的挑戰和調整,展望未來,從需求端干預房地產市場,以此刺激居住需求、降低貸款利率等舉措是有作用的,但要幫助房企完成巨大過渡,在供應側層面上采取更加有力的針對性的措施或許更加重要,需要引起各方面認真注意。
01
有關總需求不足的兩種對立意見
有關總需求不足,高善文列舉了當前存在的兩種相互對立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當前總需求不足的局面是轉型的代價、成長的煩惱。經濟要從過去的依靠機械和房地產驅動的增長,轉向依靠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驅動的高質量的增長,在轉型的過程中必然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痛苦,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相對比較低的增長。目前的局面,是轉折過程當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面對的局面。
另外一種意見,認為當前總需求不足的局面,總體價格水平上以及再就業壓力,特別是青年人和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上有突出的表現。從總需求管理的角度,當務之急是盡快刺激和穩定總需求,使得總體物價水平能夠盡快恢復到合意水平,使就業率、失業率能夠回到相對正常的區間。而管理短期的總需求波動,與經濟的結構轉型之間相對可以分離開來。
高善文表示:“對于這兩種不同的爭議,看上去更多的是一種哲學層面的爭議,經濟理念上的爭議。這種爭議確實來源于方法和信念的差異,并不見得來源于對經濟數據觀察的差異?!?/p>
他用了一個簡單的比方將上述兩種意見之間的爭議做出歸納:“經濟的轉型,就好比在高速公路開車,轉彎就相當于經濟的轉型。高速公路轉彎的時候要減速,如果繼續維持非常高的速度,不安全,而且很可能會轉不過去。要轉彎的過程中,盡管要減速,但如果速度太低也會造成很多問題?!?/p>
當前對于總需求不足的局面與經濟轉型顯然存在一定的聯系,在轉型的過程中速度剛好,還是相對轉型的需求來講仍然處在過低的水平?高善文認為,需要觀察更廣泛的證據才能給出結論。“今年二季度以來,消費者在消費開支上出現了比較廣泛的減速,這些證據和變化,值得我們進一步地深思。”
02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三個巨大挑戰和調整
過去兩年房地產的調整是影響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之一。
很多觀察者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類比為80年代末日本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認為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泡沫,而泡沫的破滅、價格的大幅度的修正以及需求的消失,導致了后來的困難。
高善文表示,上述比較毫無疑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特別是從需求端來看問題,這幾年來,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確實節節下滑,特別是在新房市場上。中國的消費者在消費行為、資產配置行為,包括在房地產的配置行為,變得更加保守。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這種變化,毫無疑問也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調整。
但盡管如此,他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整,在幾個層面上是非常特殊的,與其他國家典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是不同的??雌饋?,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三個巨大的挑戰和調整:
第一,從2021年之前的高周轉模式轉到未來的制造模式。
第二,從以前的大型集團公司管理在法律上是獨立的法人的眾多的項目,并統一地調配資金和協調流動性,過渡到未來資金的管理、流動性的管理,以單個的獨立法人的項目為中心。
第三,從過去的以預售制為主(預售的房屋在全部房屋銷售中可能占據接近90%的比例),過渡到未來在很大程度上以現房銷售為主的模式。
上述三種轉型和過渡,對房地產企業帶來巨大挑戰。高善文指出,其中在短期之內非常突出的挑戰,就是在資金層面上產生了非常大的壓力。這種資金層面上的壓力,既表現在債務融資上,也表現在權益融資上。
同資金層面壓力相對應的,從資金流的情況來看,過去幾年,各類金融機構總體上來講都在降低對房地產企業的風險敞口?!八砸瓿蛇@樣巨大的過渡,房地產企業需要巨量的資金、巨量的債務資金、巨量的權益融資,但從金融體系資金供應角度來看,金融體系對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供應是在削減的。這樣一個矛盾使房地產企業的調整不是非常平滑、順利地展開,疊加需求端一系列的問題,使得房地產行業身陷困境。這種困境的出現和持續,也成為經濟轉型和調整過程之中增長率不及預期、需求弱、地方財政困難非?;A的原因之一?!?/p>
03
產能過剩爭議背后
當前,產能過剩、貿易壓力等話題備受關注。
高善文認為,產能過剩爭議的背后更大的問題是,不同國家國內政治上的壓力?!爸袊陔妱悠囶I域快速獲得競爭優勢,對非常龐大的汽車制造業形成了挑戰。”
毫無疑問,這些挑戰容易在其他國家導致政治上的反彈。如果這些壓力不能得到非常妥善地管理,對于以規則為基礎、以自由貿易為導向的全球貿易體系會形成挑戰。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是,中國現在在制造業體量上,毫無疑問是全球第一大國。中國在制造業上的產出,幾乎等于七大工業國在制造業上的產出總和。“這意味著,不管是中國的總需求和總供給的波動對制造業所形成的影響,都會產生溢出效應。”
高善文表示,這種溢出效應,如果在其他國家產生政治上的反彈,對中國也會帶來外部經濟環境方面的挑戰,在根本上,這并不符合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的利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在產業政策、宏觀經濟和稅收管理上需要采取一些更具有全球視野的想法和做法。
更深層的問題是,經濟向高端制造業轉型,依靠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全要素生產率)驅動愈發重要,但所有經濟活動的終極目的都是讓人們、讓消費者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人們對于更美好的生活的渴望、更多的消費是驅動經濟活動最終極的力量。
他呼吁:“消費活動應該是所有經濟活動最終極的目的。我們在刺激消費層面上的政策迄今為止應該說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