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合資品牌霸占國內汽車市場的年代,最讓國內消費者心痛的是,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坐享國內市場的高毛利,卻從來不給消費者帶來任何改變,更不用說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
而如今,時代改變了。
國產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憑借垂直整合,建立自產自銷模式,成功逆襲了合資品牌。而且比亞迪堅守“加量不加價”企業經營哲學,即便在如今銷量第一、研發投入第一的情況下,單車盈利僅8450元,這才是真正的民族品牌!
一、上半年單車盈利僅8450元,這數怎么算的?
很多人可能都想知道,為啥上半年比亞迪的單車盈利只有8450元,這個數據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我們先看2024上半年比亞迪的營業收入,達到了3011.27億元,同比增長15.76%,首次超越上汽集團,位列國內主流車企第一。凈利潤136.31億元,同比增長24.44%。其中銷量為161.3萬輛,比亞迪單車盈利為8450元,并沒有夸張。
而深挖數據,從上半年的單車銷售均價看,比亞迪單車價格達到18.7萬元,單車凈利潤率僅有4.5%,不足5%,是真正地將企業的利潤,回饋給了廣大用戶。
那么,比亞迪的利潤率為什么會這么低呢?
二、比亞迪的利潤率低,有“不得已”。
根據易車2024年車企單車利潤排名,比亞迪營業收入第一,銷量第二,為何利潤率卻只能排第4呢?
主要有這么5方面。
其一、比亞迪瘋狂降價:
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掀起的價格戰,相信已經讓無數國內車企同行們膽寒,而且下跌力度之大,降價品種之多,更是國內汽車市場的罕見。以至于流傳出很多段子,調侃比亞迪這位“價格屠夫”,但事實,降價不降量,加量不加價,這才是比亞迪給到用戶的核心價值,和真正的實惠。
其二、鋰電池成本降低:
在此前的國產新能源汽車交流論壇上,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就曾直言,2024年上游鋰電池的價格已經大幅下降,但很少有車企將這部分紅分享給用戶,而比亞迪卻堅守自己的用戶哲學,將這部分收入分享出來,讓用戶也能與比亞迪一起,切身感受整個市場的紅利。
其三、加量不加價:
目前比亞迪所有插混車型全部標配了12V的磷酸鐵鋰啟動電池,雖然增加了成本,但考慮到用戶的駕駛體驗,比亞迪并未額外增加價格。如此薄利多銷的模式,拉爆了原本高毛利率的合資公司,更帶領同行們一同加入到提升用戶體驗的陣營中。
其四、管理成本增加: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比亞迪管理費用134.6億元,同比增長34.6%,比亞迪員工數為75萬人,是目前A股員工人數第一多的企業,而且比亞迪每年還在不斷擴招員工,在壯大企業的同時,更大程度上承擔社會責任。
其五、研發支出增加:
2024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支出為202億元,是A股“研發之王”,幾乎等于長城、理想、吉利、長安等同行之和。而且截至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累計研發投入已近1500億元。
如果在研發投入,和員工工資上進行縮水,在成本上選擇“和光同塵”,比亞迪一定能做出更高的利潤率,更高的PE,更多的分紅,在二級市場收獲更多的資金追捧,但比亞迪并沒有這么多,也都要得益于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務實的用戶經營理念。
三、結語。
總結一下,比亞迪的加量不加價的“用戶哲學”,不止是給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配置,更是讓消費者提前體驗到了智能化、電動化時代所帶來的便捷,而這些便利,正是比亞迪想要帶給消費者的產品價值。
永遠不要成為給消費者制造痛苦的那家公司,比亞迪在不斷地為用戶創造快樂。這正是我們國產汽車品牌所需要的,這才是真正的民族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