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
特立獨行水瓶座
日常干貨總結癖
分享生活,讀書、工作、育兒
最近朋友相聚,談得最多的是延遲退休的問題。
甲朋友說,面對不能改變的延遲事實,她的應對手段是多存少耗,多存錢多存身體能量, 減少內耗,保持好的身體和情緒,才有勇氣和魄力面對人生的慢慢長路。
最近看了小說《我不是廢柴》,也就是改編成電視劇的《凡人歌》,里面的中年夫妻那偉和沈琳,在人生上升期時實現中產生活,買寶馬買LV,意氣風發,可是到了40雙雙下崗。
那偉沒核心技術找不到合適工作,沈琳生了二胎,5年沒上班,投了1000份簡歷,才有一次的面試機會,還被自己年輕的同事看不起, 生育后身體素質的下滑,早起晚回,已經讓她身體吃不消。
我看的時候代入感極強,心臟一點點縮緊,人到中年,四面楚歌,普通人的下坡路滑得更快,不得不積谷防饑。
而積谷防饑的手段是口袋得有現金流,身體也得有能量包,這都是將來面對人生困頓時的血包。
插畫師:Krestovskaya Anna
而且,健康比金錢更重要,面對人生的不可預知,困頓的無所適從,即便不富裕,有強壯的體魄依然是你行走于世上的最強大后盾。
所以我給別人寫祝福語,第一句不是發財暴富,而是身體安康。
錢袋平安的前提是身心平安。
假期回老家看望長輩、老人,上一輩的人漸漸衰老,但好在都身心硬朗。
農村人大多沒有退休金的,即便有也不多,很多老人依然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狀態,村里九點已經黑漆漆,安安靜靜,只有狗吠和蟲鳴。
農村人沒有退休這個概念,手??谕?,看天吃飯,80歲還在田間拔草收割,身體硬朗的老人還能耕作一畝三分地。
中秋節當天打電話問候姑媽,她說正在賣田螺,我們廣東中秋節的傳統菜式得有一碟紫蘇炒田螺才算是圓滿,她說當天的田螺供不應求,生意很好,沒半天就被搶購一空,有一百多收入,她已經心滿意足,攢個買菜錢。
她說的生意好不過就是一百多的收入。
這個田螺可是她花了一天時間撈,又花了一晚上用清水浸泡排沙,還要邊賣邊剪掉螺尾,勞心勞力工作了一天,也才賺一百多而已。
可是她很高興,70歲的老人覺得自己還有能力賺錢,很有價值感,而且自己身體健健康康的,沒什么可煩惱的。
姑媽是我最佩服的人,雖然她學歷沒我高,可是她的人生哲學是我羨慕的境界。
她這輩子也沒有賺多少錢,但從不羨慕不嫉妒別人,賺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生活,開開心心地生活每一天,即便遇到最大的困頓也沒有唉聲嘆氣過,她每天都工作,年輕的時候打工,老了就種菜做點小生意。
我的生活在農村的長輩們,生活都很簡單很節約,生活艱苦,但是不杞人憂天,該干活就干活,該休息就休息。
由此想到我自己,輪到我們這輩,不也是要工作到老,還是得學習長輩的樂觀心態,開開心心,讓身體健康,做多一天是一天。
既然這樣,面對將來的失業或者漫長的工作時間,我不得不學習農耕時代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過一種讓自己可持續生存的N種省電模式。
身體得省著用
《我不是廢柴》里那偉的弟弟那雋是TOP1高校的高材生,是天生的卷王。
畢業后在大廠寫代碼,年薪百萬,天天加班,公司拉屎都會在廁所門掛個倒計時監控誰偷懶,三更半夜公司一個電話過來,得立馬穿上衣服開車上班。
這是公司的卷,他沒有辦法。
但除了公司的卷,他還特別能卷自己,加班后精疲力竭還會到健身房跑步、舉鐵,練出胸肌,呈現出一種歐美IT的精英感。
可是就在他為自己的卷而得意時耳朵突然聾了,醫生診斷說是過勞式耳聾。
按著他這種對待身體不省電的模式,不用等到35歲,可能35歲前身體就已經報廢了。
他活得太焦慮了,為了月供2000萬的大平層,連請個病假都不敢,如果他能降低房子的標準,身心也許就不那么受累了。
愛物質無可厚非,但先得愛自己的身體。
愛自己,就要聽身體的話,如果身體覺得累了,不要強求,開啟節電模式,及時休息充電。
《聽身體的話》里說,人體是一個有自穩能力的有機體,身體的規律是“天道”,想左右身體、助力健康,只能“道法自然”,就是要尊重和順應身體的規律。而聽身體的話,就是“道法自然”的第一步。
我記得小時候看長輩在田里干活,不論多重的活,只要太累太曬都會在大樹底下休息喝水,遇到臺風大雨也不逞強,休整好了再走下一步。
耕種文化里頭也有一種緩慢的節奏感,一年四季,星晴圓缺,要根據節氣和天氣來運轉,這是順應“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
想到自己還有漫長的職業道路,手停口停,還是得尊重自己的身體,順應自然,不要過度的透支。
上班努力,下班也休息,人到中年更是如此,延遲退休,也得延緩衰老。
內在得省點心
我在農村長大,農村婦女之間有個大問題是會互相串門聊是非說八卦,家家戶戶之間沒有密不透風的墻。
誰說了誰的壞話很快就會傳到了主角的耳朵里,然后就會掀起了一場場腥風血雨的爭吵。
我媽以前很容易被村里的閑言閑語帶偏,內心變得狹隘又暴躁。
但最近她好像被大師點撥了一樣,她說,我現在都不喜歡跟別人聊是非了,還不如去種菜,對著花花草草心情更好。
很喜歡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里看到的一句話,認識世界最好的方法是去自然里與自然對話。
是的,如果在現實里找不到高質量的對話人,那還不如到大自然里與自然對話,至少獲得心靈的平靜,那些亂七八糟的是非八卦只是擾亂心靈,讓你變得心神不寧。
當你感到內心煩躁,好的方法是先遠離人群,與自然對話,在自然中吸取能量。
所以,我要活得省心點,少點與人量子糾纏,內心少事,心情好,身體棒。
《我不是廢柴》里在北京當公務員的沈磊因為離婚遭受了沉重打擊,于是背起了行囊流浪,在陜西的終南山上看山川迢迢,草色青青,白雪皚皚,自己種菜養雞過低物欲的生活,別人眼里的廢柴是個歡喜人。
別在乎別人怎么看你,大自然不會評判你,就算你在低谷期,也不得否定自己,在大自然中去,那里有無限的包容。
有時候話語安慰不了的,在自然里可以找到答案。
飲食省點力
我們現在是一家三口住,以前是跟孩子奶奶一起住的,因為有她掌廚料理家務,我可以更專注于工作,以前每日五菜一湯,十分豐盛。
現在我要工作也要料理家事,我也要開啟省電式的飲食模式。
我發現在飲食上省力,你就會省心省脾氣。
我的簡潔飲食方式是清蒸,清蒸魚、清蒸雞,清蒸排骨,鹽水菜心,反正就是怎么油煙少怎么來。
本來我作為一個廣東人也是最愛清蒸,清蒸的好處是讓你的身體也變得清凈,不會油膩超標。
簡單的飲食方式,讓我每次走出廚房都不會一頭煙,皮膚也清清爽爽的。
精而少,像日式那種飲食方式,大家都光盤,對煮飯人而言是種寬慰。
清簡的飲食,是我節省能量的方式,也是我內心的反射,我不想活得復雜了,外部的世界已經復雜了,我得用簡單的方式應對。
所以我想好了,從此以后我決定簡簡單單地生活,用簡簡單單的態度迎接不可以測的未來。
細水長流地活著,沒有錢,有好的身體,好的心情不也是發大財。
作者簡介:慶哥,讀書、養心,好好生活。微博:@獨一無二的慶哥
我的新書《像我這樣的人,就該燦爛過一生》,學會愛自己,投資自己,成為自己最大的股東、合伙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