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與利益之間,印度立場發生了轉變
文|清哲木
路透社9月19日披露稱,在過去一年多,印度軍火商出售的炮彈都在通過歐洲公司轉口至烏克蘭,變相援烏。報道說,盡管俄羅斯就此向印方不止一次提出抗議,但印度政府并未出面阻止這類交易。
過去一年多,來自印度的炮彈通過捷克、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運往烏克蘭,而且數量越來越多。11名印度和歐洲政府及國防工業官員稱,印度軍火制造商出售的炮彈已被歐洲客戶轉運到烏克蘭,盡管俄羅斯提出抗議,但印度并未干預阻止這筆交易。印度和塞爾維亞一樣,公開通過第三方援助烏克蘭炮彈,而且一點都不避諱。
印度與烏克蘭和俄羅斯都保持良好關系,在國際舞臺上也是左右逢源,撈起最大的利益,近來更傾向于烏克蘭,而且印度不只左右逢源賺取利潤,還考慮未來賺取更多利潤。對俄烏戰爭上印度總理莫迪也是旗幟鮮明的呼吁尊重《聯合國憲章》,包括領土完整和主權,這對俄羅斯來說不是好消息。印度在俄烏沖突中是腳踩兩只船,俄羅斯對印度向烏克蘭出售彈藥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是對俄羅斯利益的背叛;而西方國家雖然對印度的軍火交易表示歡迎,但對其在俄烏沖突中的“騎墻”態度也頗有微詞。
總體來說,印度需要繼續在國際舞臺上保持其獨特的地位,既要維護與俄羅斯的傳統友誼,又要顧及與西方國家的合作關系。事實上國際政治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游戲,而是充滿了灰色地帶的復雜博弈。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在尊重他國主權與利益,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確實是需要足夠的政治智慧。印度在國際政治中,沒有絕對的中立,只有相對的平衡。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軍火貿易可以說是最暴利的行業之一,其利潤數額非常巨大,在如此誘人的利益面前,很少有國家能不心動。
印度此次向烏克蘭提供導彈的行為,無疑是對其外交立場的重大調整。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印度選擇了與西方陣營更為接近的立場,這一轉變不僅令人意外,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印度在國際事務中角色的重新審視。印度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歷史悠久,兩國間的信任與友誼經受住了一段時間的考驗,但是,面對西方國家的經濟誘惑和壓力,印度又難以割舍與這些國家的緊密經濟聯系。在這種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印度這種“兩面派”行為,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平衡外交,而是忠誠與利益之間的考驗,印度值不值得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