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銀發經濟是下一個風口,而這個風口里正在孕育一個新職業,被稱為“青春養老人”,據說是這個內卷時代里非常不卷的好工作。
那么什么是青春養老人?就業前景怎么樣呢?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劇。
從人口總量上來看,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1億,約占總人口的14.9%,每6.6個人里就有一個人是老頭老太太,已經步入了深度老齡化階段。
人口里刨去小孩,又如何呢?
數據顯示,在2010年,1個老年人平均有5.3個勞動年齡人口贍養;2020年已經下降到3.7個;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下降至1.7個。
這個贍養比例學名叫撫養比,具體是指:勞動年齡人口與需要被撫養的人口之間的比例關系。
勞動年齡人口說的是15至64歲之間的人群,而被撫養者統指65歲及以上的老人群體。
以2020年為例,撫養比是3.7,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在2020年,1個老人愿意掏錢出來找人伺候他,即使都愿意,都搶著去做,平均也只有3.7個人。到了2050年這個數據就要降到1.7個人,根本伺候不過來。
在中國,隨著咱們這一代獨生子女開始步入中老年,父母進入了需要更多照顧的階段,而那些子女在大城市打工,把老人留在老家的,或者老人無后的,歲數越來越大,必然只能去養老院,或者雇人在家給他養老,照顧日常起居。
銀發經濟里的養老缺口就這么出現了,而青春養老人這個職業也就此應運而生。
眾所周知,老人護理是個體力活,倒屎倒尿、照顧日常起居,還要定期洗澡按摩,時不時的還需要給老人提供情緒價值,半夜有事還要起夜照顧,簡單說就是7想24小時要隨傳隨到。
就這強度除非年輕人上,中老年人在養老這行會很難干。
愿意從事養老的年輕人,就是“青春養老人”。具體是指那些在專業學校里受過專門訓練的年輕人,畢業對口直接去到養老院、醫院或者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去工作,專門負責照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三餐飲食、個人衛生、吃藥就醫等等。
環球時報報道:今年山東女子學院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有96名本科畢業生,對口可供選擇的崗位超過了520個,平均每名畢業生對應5個崗位。
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國已經有278所院校提供相關專業。
形勢喜人,但形勢也逼人。雖然這個行業是個風口,就業前景也廣闊,但畢竟說破天就是個伺候人的職業,天天和老人打交道,就業即藍領,有多少年輕人愿意干這個,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今年5月份,微博熱搜就報道過一件事:成都一女孩學養老專業,畢業3年,成為了班上唯一沒轉行的人。
這是為什么呢?以現在年輕人的心氣,雖然讀了養老相關專業,大學本科畢業,就讓我干這個,他們肯定覺得太屈才了,太累了,太沒意思了。你說他們是好高騖遠,還是不愿意脫長衫?我看未必。想想這行就挺累,年紀輕輕的,換你可能也不做。
不過行行出狀元。畢竟養老是風口,市場需求的口子敞開了,如果踏下心來干個10年積累一下運營和管理經驗,等獨生子女這波潮水涌進來開始要養老了,自己開養老院給把這波需求給接住,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如果就盯著眼前,那確實不做也罷,又累又辛苦,可能還沒幾個錢賺。所以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是沒錯的。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