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摩登消費
作者 | 星空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審核 | 頌文
奶酪作為高附加值乳制品,越來越受到中國家庭的重視,成立于2019年的奶酪博士,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為奶酪行業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不過,近期奶酪博士因代工產品中出現異物而引發的維權事件,不僅引發了外界對該品牌品控能力的質疑,也暴露出代工模式背后的風險與挑戰。
1、奶酪博士品控遭質疑:代工模式不完全靠譜
今年8月份,一位消費者在小紅書上發文公布了“奶酪博士凍干奶酪塊有毛處理結果后續”,原來是今年6月份,該消費者購買了奶酪博士的凍干奶酪產品,購買價格59.44元,但在食用中卻發現奶酪中存在異物。
于是,在今年6月底,該消費者找到網購平臺客服,得到的反饋是可以退一包產品的差價,且需要消費者將有毛的產品寄回。
隨后,該消費者投訴到市場監督管理局,奶酪博士作為品牌方給消費者去電表示處理結果是退一罰十,消費者感受到了品牌方的誠意,于是同意這樣的處理結果,他獲得了600元的賠償費用。
同時,他要求樣品寄回給品牌方后,對方能出具一個第三方檢測報告,說明有毛異物究竟是什么材質。
不過,最終該消費者得到的反饋是異物是衣服上的纖維,但具體的檢測報告,品牌方卻無法提供。
據悉,該消費者是奶酪博士的多次購買者,他在小紅書上寫到:“我得到了退一罰十的處理結果,但是我想說檢測就憑工廠的眼睛看一下是衣服纖維就完事了嗎?”
(圖 / 消費者與品牌方溝通的截圖)
顯然,對于奶酪博士這樣的判定方式,消費者認為略顯草率。而在溝通中,可以看到,奶酪博士的對接人員告訴該消費者,產品是由代工廠生產,奶酪博士也對代工廠進行了處罰。
代工模式對于品牌方來說,是輕資產經營模式,成本更低,供應鏈也會相對更靈活,但對于產品質量的把控,也會有鞭長莫及的時候。這是奶酪博士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其實,奶酪博士在2022年11月就在安徽滁州自建了超級工廠,2023年10月,奶酪博士的創始人陳昱樺將自建工廠列為公司發展歷程中4大關鍵性決定之一。
其他三個“關鍵性決定”分別是上線“小圓奶酪”、推出高干酪比例奶酪棒、借助媽媽口碑傳播成就新銳品牌。
陳昱樺在乳制品行業有20多年的從業經歷,他曾經擔任德國乳制品企業歐德堡中國區的總經理,也曾在惠氏(中國)擔任過通路市場及業務運作優化總監。
他曾澄清,自己并非博士身份,“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做好產品,所以我們取名叫奶酪博士?!?/p>
作為一名乳制品行業老兵,陳昱樺也深刻意識到了自建工廠確保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2023年,陳昱樺曾表示:“如果我們控制不了產品質量,就無法堅持父母心,也無法保障穩定的生產。我相信投資工廠是奶酪博士做得最正確的決定?!?/p>
不過可惜的是,他們還是有代工產品,并且這次出現了質量問題。而且在這位消費者的內容下面,也有人留言,自己購買的奶酪博士產品出現異物,雖已妥善解決,但也為奶酪博士敲響了警鐘。
(圖 / 小紅書)
此外,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顯示,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基于投訴和監管“畫像”,曾向奶酪博士提出了“建立臨期過期產品管理體系”的建議。
奶酪博士公共事務負責人喬麗枝也承認了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她表示,奶酪博士在發展中肯定會遇到一些經驗不足的地方,監管部門提出專業的建議和案例參考,非常實用和貼心。
2、商業詆毀糾紛陰霾仍在,奶酪博士近期成被執行人
天眼查顯示,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在今年7月11日成為了被執行人,執行法院為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但執行標的是0元。
具體涉案是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8月起訴奶酪博士這兩家公司,起訴理由是商業詆毀糾紛。
(圖 / 天眼查)
此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7月到8月,當時奶酪博士旗下控制的多個短視頻賬號發布奶酪棒相關產品的宣傳視頻。
在這些自制視頻內容中,他們卻含有“不要再買這種一晃就掉的奶酪棒了,里面大部分都是水,像我們奶酪博士的奶酪棒,口感就綿密多了”、“原來奶酪棒之間的區別可以這么大,我以前吃的只能叫果凍吧”等信息,這些內容配的展示產品卻是百吉福棒棒奶酪和妙可藍多奶酪棒的標簽和價格信息。
對此,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2022年12月22日對奶酪博士的相關公司進行了行政處罰,處罰理由是該公司存在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等行為,罰款金額為10萬元。
而在2023年8月,妙可藍多則以商業詆毀的原因起訴了奶酪博士,如今奶酪博士因為此案成為被執行人,不知道具體原因為何,是否是該公司沒有履行法院的判決?
2023年2月,奶酪博士CMO張善強曾回應被行政處罰一事,當時他表示,個別渠道存在的產品宣傳方式失當,公司高度重視,并已進行嚴格整改,對此已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
然而,在一個月之后(即2023年3月),奶酪博士在宣傳層面又引發新的爭議。
當時,他們宣傳自家低鹽高鈣小圓奶酪產品時用了“寶寶的第一口奶酪”這句話,引發外界質疑他們涉嫌虛假宣傳,此后奶酪博士在多個平臺刪除了這一廣告語,事件也逐漸平息。
陳昱樺在2023年曾表示,他們公司的優勢在于創新,奶酪博士是在線上起家,對于年輕人的解讀,跟整個組織DNA有關系,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大概在26、27歲,幾乎都是95后、97后。
但年輕團隊追求創新時,運用不合法合規的營銷口號,最終會給品牌帶來更加負面的影響。品牌形象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之一,一旦受損,將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作為乳制品行業的新銳品牌,年輕的奶酪博士需要深刻反思這些事件的原因和教訓,加強內部管理和自律意識,注意公平競爭,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3、奶酪棒風頭已過,同行扎堆成人奶酪市場
最近兩年,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奶酪市場也迎來了新變革。奶酪棒作為兒童市場的主流產品,其增長勢頭已經放緩。
陳昱樺稱這一情況標志著以奶酪棒為主導的“1.0時代”正在落幕。與此同時,成人享樂型奶酪市場在2023年較為火爆,成為市場上新的增長點,陳昱樺將這一現象稱為“中國奶酪2.0時代”的開端。
奶酪博士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趨勢,在2023年10月份推出了面向成年人的奶酪產品“小方奶酪”,試圖在新的市場藍海中占據一席之地。
(圖 / 奶酪博士官微)
然而,成人奶酪市場的潛力也吸引了眾多同行的目光。妙可藍多總裁柴琇也認為,過去奶酪品類教育從娃娃抓起,現在應轉變到讓年輕人愛上奶酪。
目前妙可藍多、酪神世家、百吉福等品牌已經紛紛加入戰局,推出各自的成人奶酪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奶酪博士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如何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4月,在被媒體問及奶酪博士未來的規劃時,陳昱樺又向媒體強調了他們聚焦兒童奶酪市場的定位。
他表示:“在目前的C端奶酪市場中,兒童奶酪產品仍是主力,幾乎占到市場80%的份額,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因此,奶酪博士將聚焦兒童奶酪市場?!?/p>
讓人疑惑的是,他在去年10月認為成年人享樂型奶酪爆發是“奶酪2.0時代”的開端,如今卻強調奶酪博士聚焦兒童奶酪市場,其市場戰略似乎存在一定的搖擺。
其實,無論是兒童市場還是成人市場,奶酪行業未來都有一定的潛力和機會。關鍵在于企業如何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不斷創新產品,提升品質,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只有這樣,奶酪企業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奶酪博士而言也是如此。
*文中題圖來自奶酪博士官方微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