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門診,老李坐下來后就跟我抱怨,說他兒子在網上買的2個電子血壓計不準。
我問:為什么覺得不準?
老李:因為連續用電子血壓計量,數值經常會差5左右,有時候差更多,兩臺血壓計量數值也不完全一樣,還是水銀血壓計比較準。
在我門診,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
雖然現在電子血壓計已經逐漸在家庭普及了,但是在醫院,還是經常會遇到病人要求用水銀血壓計測量。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攝影:陳占彪
因為在大家的思想里,還是水銀血壓計更準確。
心路星塵:
8月11號,剛好最新版的2024年高血壓防治指南發布,那就結合指南和我平時的經驗來說一說,怎樣量血壓才準確?
先說一下電子血壓計和水銀血壓計。
其實,目前在醫院使用的血壓計大多數是電子血壓計,包括重癥室里心電監護上的也是電子血壓計,如果不準確,醫生護士如何搶救病人?
目前水銀血壓計已不再生產,舊的也正逐步被淘汰。
電子血壓計早年剛出來的時候,由于質量良莠不齊,所以不合格產品誤差比較大。
經過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目前市場上大品牌的一般都是合格的,推薦用上臂式電子自動電子血壓計,要注意是否通過標準認證( AAMI/ESH/ISO )。
由于電子血壓計非常靈敏,而我們人體的血壓是不斷變化的,喝口水打個噴嚏都會不一樣,所以只要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是正常的,這并非不準確。
大家在測量血壓的時候,第1次和第2次之間血壓數值不同是常見的,以前用水銀血壓計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2次血壓相差過大,那么就要再測量第3次,這在水銀血壓計時代就是這么辦的。
據最新指南,高血壓的定義是指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
1、診室血壓>140/90 mmHg;
2、或家庭血壓>135/85 mmHg;
3、或24h動態血壓>130/80 mmHg,白天血壓>135/85 mmHg,夜間血壓≥120/70 mmHg。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攝影:陳占彪
那么要怎么量才會更準確呢?我歸納了一下詳細的步驟和注意要點:
1、首先要保持坐位放松,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腳平放地面,不要翹二郎腿,然后測量上臂血壓,其間不要打電話說笑,注意上臂應和心臟在同一水平。
2、推薦使用上面說過合格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不建議用水銀血壓計。
3、對過胖或過瘦的人,袖帶選擇不好會影響血壓準確性,一般人使用標準規格的袖帶就行,但臂圍>32cm的人應使用大袖帶,臂圍<24cm的人要使用小袖帶。
袖帶綁得不能過松或過緊。
4、初次測血壓時,要測量雙側上臂血壓,哪邊的血壓高以后我們就測哪一邊。
當然,如果兩側血壓相差大于20毫米汞柱以上,那就要盡快查找一下原因。
攝影:陳占彪
5、測量血壓時,應相隔30秒~60秒重復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10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6、對于部分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站起時容易頭暈黑蒙甚至摔倒,就還要測量站立位的血壓。
具體做法是:患者由臥位或坐位改為站立位后1分鐘和3分鐘時測量,這就是站立位血壓。
攝影:陳占彪
7、在測量血壓的同時,應記錄脈率。
8、盡可能測量診室外血壓,比如家庭自測血壓,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識別白大衣性高血壓與隱蔽性高血壓,評估降壓療效等。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并不是電子血壓計不準,而是測量的方法不準。
心路星塵: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云計劃月度優質賬號,心內科主任醫師,漳州市醫學會科普分會副主委,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
疾病重在預防,健康源于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