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城市,黃浦江滾滾東流匯入大海,上汽集團實力超群,再加上特斯拉的助陣,上海在汽車行業一度無可匹敵。
廣州是珠三角的龍頭城市,珠江穿城而過,依靠與豐田本田的合資建廠,廣汽集團的技術實力大增,這讓廣州長期在汽車領域稱王稱霸。
但這兩座城市,最近都輸給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龍頭城市——重慶。
2024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121.4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39.1萬輛、增速位列全國汽車產量前十省市第一,時隔8年重返“中國汽車第一城”。
許多重慶汽車行業的人士看到這一幕喜極而泣,這座城市的汽車產業走出了低谷,迎來了逆轉時刻。
重慶能夠上演蕩氣回腸的王者歸來,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長安汽車的產銷量大增。
2024年1-8月,長安汽車實現銷量169.2萬輛,同比增長3.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39.8萬輛,同比增長54.1%,海外汽車銷量37.1萬輛,同比增長60.7%,有力地助推重慶汽車產業站上新的臺階。
臥薪嘗膽后再登頂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它獨特的性格。
重慶汽車產業在絕境當中展現的韌性,令人擊節叫好。
重慶汽車產業在銷量腰斬后站上了危崖:2016年,重慶的汽車銷量達到了315.62萬輛,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位,但那個時候重慶汽車產業的主力是合資廠商,自主品牌只能走低端路線,甚至出現過“汽車按斤賣”的論調。由于合資廠商的車型更新換代遲緩,直接導致重慶的汽車產量很快開始下跌,由2017年的300萬輛直接暴跌至2018年的172.07萬輛,2019年繼續跌至138.3萬輛,陰影籠罩著重慶的汽車產業。
時任重慶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場合憂心重重地表示,如果重慶汽車產業再不謀求轉型,未來面臨的不僅是支柱產業能否支撐得住的問題,背后還有幾十萬人的就業問題。
一些國內經濟學者更是認為,一旦汽車產業衰敗,重慶將淪落為一座無足輕重的二線城市。
重慶汽車最衰敗之際,也是長安汽車最失意的時候。
這家擁有40年造車經驗的企業,有過輝煌,有過低迷,但它一種無與倫比的特性——那就是韌性。
2017年10月,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業,發布了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決定全面擁抱新能源;2018年,長安發布“北斗天樞”計劃,確定主攻智能駕駛、智能網聯;2020年,長安汽車堅定第三次創業方向,發布創新創業計劃3.0,加速“北斗天樞”計劃和“香格里拉”計劃落地;2023年,長安汽車發布“海納百川”計劃,按下全球化進程提速鍵。
長安汽車依靠第三次創業,在逆境中重新崛起,讓重慶汽車產業再現輝煌。
更重要的是,與八年前靠合資品牌撐“門面”不同,這一次,自主品牌憑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并且撕下“低端”標簽,阿維塔的多款車型價格超過了30萬元,深藍汽車的多款車型價格超過了20萬元。
這背后,是長安汽車研發大樓的徹夜燈火通明,是長安汽車員工夜以繼日的拼命工作。
直到此時,大部分的國人終于領悟,重慶人身上那種堅韌不拔的性格,是宋朝末期在釣魚城面對蒙古數十萬大軍的堅持抵抗,是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軍轟炸時“愈炸愈強”的英勇表現,是汽車產業跌至谷底也能咬牙重新站起來的無比頑強。
全球化戰略提速
重慶能夠再次問鼎“中國汽車第一城”,是非常幸運的,但只有強者才有資格談運氣。
汽車產業那段熬過至暗時刻的經歷,會成為這座城市無比珍貴的財富。
為重慶汽車產業做出貢獻的,除了長安汽車,還有賽力斯、斯威汽車、力帆科技等一批響亮的名字。
但毋庸置疑的是,重慶汽車產業的“壓艙石”,一直都是長安汽車。
在重慶眾多車企的眼中,長安汽車有兩點特質,令人欽佩,值得學習。
第一點是長安汽車對于研發的重視,是刻進骨子里的。
2003年開始,長安汽車在意大利都靈設立歐洲設計中心,此后又陸續在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德國慕尼黑落地研發中心,構建起“六國十地”的全球協同研發布局,擁有來自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1.8萬余人技術研發團隊。
僅僅是2023年一年,長安汽車的研發費用便高達59億元。
目前,長安汽車成立了17家科技公司,建設了多個國家級試驗室,掌握自然交互、高階智駕、三電研測等2251項關鍵技術,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7屆14年名列行業第一。
第二點是長安汽車的全球化戰略,是融入血液里的。
長安汽車堅持“無基地、不海外;無海外、不長安”的原則,深耕海外。
在東南亞市場,長安汽車在2023年設立了泰國子公司,2024年將在泰國完成阿維塔品牌的發布。到2025年,將在泰國建成首個集研、產、供、銷、運于一體的基地,并輻射全球右舵市場,計劃在2030年銷量達到30萬輛。
在歐洲市場,長安汽車今年9月在德國設立了子公司,將在2024年完成深藍、長安啟源、阿維塔三大新能源品牌的發布,計劃到2030年銷量達到30萬輛。
在中南美洲市場,長安汽車今年2月在墨西哥設立了子公司,將以墨西哥市場為錨點,輻射該區域,計劃到2030年銷量達到20萬輛。
在中東非洲市場,長安汽車今年將完成中東子公司設立,計劃到2030年銷量達到20萬輛。
長安汽車是有雄心的,它瞄準的目標不是國內一流汽車企業,它瞄準的是世界一流車企。未來的長安汽車,是希望能夠成為比肩日本豐田、德國大眾的世界知名車企。一旦長安汽車的目標實現,這對于總部所在地的重慶,是大有裨益的。
天時地利人和
剖析重慶再次問鼎“中國汽車第一城”,背后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
所謂天時,是世界汽車產業正在向智能化和新能源化升級,中國立志成為世界汽車強國。
2014年,中國高層人士定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此后的9年時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井噴。2023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900萬輛,連續9年問鼎世界第一。
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重慶拋出了“33618”的產業藍圖,智聯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重慶建設的3個萬億級產業之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陣地”。
所謂地利,是重慶打通了陸海國際新通道,再加上歐亞鐵路,擁有交通的便利性。
以前,重慶生產的汽車會通過長江運到上海,然后再運往全球各地,耗時相對較長。
現在,重慶生產的汽車,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出海東南亞比傳統江海聯運快10多天,經中歐班列出口歐洲比傳統海運節省30天左右,重慶一躍成為對外貿易的橋頭堡。
所謂人和,是華為等一大批配套廠商前來助力。
正如一家車企掌門人說的,華為是世界50強,實力是真的強,需要全方位地向華為學習。
重慶的車企,和華為深度綁定,得到了華為的賦能。
2024年8月20日,華為與長安汽車全面戰略合作暨阿維塔投資引望公司簽約儀式在重慶順利舉行,阿維塔科技將斥資115億元入股引望公司,長安汽車將與華為攜手支持引望公司做大做強。
除了華為,還有大量的汽車零配件廠商也在重慶看到了機遇,它們紛紛在重慶市渝北區、永川區、合川區、璧山區、涪陵區等地建廠,有力地支持了重慶汽車產業的發展。
千里為重,廣大為慶。
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長江和嘉陵江在此交匯,然后滾滾東流,奔向大海。
重慶經歷了長達數年的臥薪嘗膽,終于再次站到了中國汽車產業的C位,這其中的辛酸,大家不得而知,現在大家能夠看到的是,重慶車企有資格代表中國,去征戰全球市場了。
也許有一天,重慶會造出劃時代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就像當年特斯拉的Model S。
也許有一天,重慶會成為全世界的汽車名城,比肩日本的東京、德國的沃爾夫斯堡。
但那一段銷量腰斬后再度崛起的經歷值得永遠銘記。
這是重慶在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全世界:這座城市極度渴望成功,也愿意付出非凡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