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闌夕
孫悅終于不再被稱作是孫卓的姐姐,而在更多時候以她的本名為人所知。
2007年,年僅4歲的孫卓被人販子拐騙帶走,他的父親隨后多年輾轉全國各地尋子未果,引起社會關注,陳可辛也將這個真實故事當做原型,拍出了后來獲得華表獎的電影「親愛的」。
直到2021年,被拐14年的弟弟孫卓回家,遠在新加坡讀研的孫悅放棄留新計劃,畢業后回國與家人團聚。2022年初,孫悅開通抖音賬號@孫 悅,以短視頻形式記錄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常,同時嘗試在抖音分享并推薦圖書,把治愈自己的精神力量分享給更多人。
逐漸地,挺多網友經常催著她多推薦幾本好書。從兒童繪本「孩子讀得懂的山海經」,到加繆的小說「鼠疫」,以及女性主義作品「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 」,一條短視頻能帶動銷售9萬多套圖書,她的內容創造力和人格光芒,早已蓋過了熱搜當事人帶來的那段瞬間。
△ 抖音電商圖書知識創作者@孫 悅
安迪·沃霍爾的名言——「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常被用來解釋互聯網和短視頻時代概率分配的潑天富貴,但在那15分鐘過去之后,還能留下多少能夠屬于自己的商業價值,這是沃霍爾和其他人都沒有說的。
而在短視頻和直播的繁榮時代,一個新的版本答案正在躍出。
月初,抖音電商在上海開了一場大會,會上公布了抖音電商GMV同比提升46%,貨架場景漲幅更大,達到86%——之外,還為「電商作者」這個新興職業概念,設計出了一條立得起來的公式:
內容力 x 交易力 = 經營力。
在抖音電商的上半場里,靠交易力驅動的體量已經很大了,我們熟悉的帶貨主播,多以商品端切入,憑借選品、價格、質量等優勢,激發用戶購物興趣,但在內容力驅動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說得很直白,好內容和好商品,做好其中一件事,就能有生意增長,而兩件都做好了,就增長得更快。“與輝同行”就是把兩件事都做好了的一個例子,主播們把商品特點通過知識講述的方式展示出來,讓用戶下單的時候也能得到知識的滿足。
既然這場大會面向的是「電商作者」,那么也很自然,抖音電商想要撬動的,是更多的內容力生產,以及用交易力回報內容力的正循環。
魏雯雯的演講內容非常清晰,傳遞出了非常明確的信號:
抖音的交易內容如果分發太多,會超出用戶的需求量,但內容的池子基本無上限,所以打破交易池「天花板」的方法,就是為內容池也賦予電商轉化的能力,近年以來的算法升級,都是在推動好內容成為生意增長的第一生產力。
邏輯上是不難理解的,各大短視頻平臺的內部數據都會顯示,如果電商內容在信息流里的占比超過一定閾值,就會影響到用戶留存——畢竟大家不是只為看直播買東西來的——所以交易池的「天花板」,事實上是受到平臺整體供給規模的限制。
而內容池本身就能頂高供給規模,以前對于內容池的商業化配套還不夠完善,現在抖音電商意識到了要讓內容型的創作者也能分到電商的蛋糕,才能激勵更多的好內容被生產出來,通過抬高流量的「天花板」,去提高生意的「天花板」。
這才有了對于「電商作者」的又一封邀請函。
「電商作者」這個說法,比創作者更進一步,納入了變現能力,又比帶貨主播更加寬泛,不止是線上推銷員的角色,它更像是抖音電商在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之后,讓內容作者能夠在各自專長的賽道上長出一條自力更生的賺錢模式。
小到成為養活自己的飯碗,大到可以賴以為生的創業,讓「電商作者」站穩腳跟,既符合想要消費更多優質內容的用戶需求,也讓抖音電商作為連接供需兩端的平臺爭取增長。
在抖音電商,和孫悅一樣抓住機會的作者,還有很多,甚至也不局限于個人身份,商家也能擺脫只能賣貨的思維瓶頸,去內容池里嘗試整活。
△ 優趣優品創始人劉豐銘正在直播
比如江蘇揚州的玩偶店優趣優品,它原本只是和同行一樣,出于開拓銷路的目的,進駐抖音電商,在直播間里賣絨毛玩具,雖然庫存周轉變快了,但電商行業固有的問題——卷低價、卷成本——還是讓它發展不順。
直到有一天劉豐銘根據某個粉絲的諧音梗ID「鯊騎馬」,從代工廠那里定制了一款鯊魚和馬的融合形象玩偶,直接爆出了一條超過20萬點贊的短視頻,而「鯊騎馬」也成了為優趣優品打開新世界大門的一張門票。
現在優趣優品已經完全掌握到了“財富密碼”,將網友的腦洞當成創意眾包來源,只要有人點單,團隊就能去找工廠下單,什么哈士奇和企鵝拼接起來的「哈士企」,什么由藕片狗層的大白鴨「藕買嘎」,突出一個諧音梗創意“變現”……
劉豐銘說自己已經把其他平臺的店鋪都停掉了,只做抖音電商,因為這些商品背后的敘事——基本上都是把和抖音粉絲互動里的靈感變成實物——只有在抖音的內容消費里才能被「get」到,由此產生的短視頻和直播首先都有著內容屬性,能夠引起喜聞樂見的興趣或是情緒,才能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訂單。
這就是「電商作者」借助內容帶動生意的故事。
內容產業其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不變規律,沒人能指導作者發什么內容必然能火,但在試錯的過程里,每個作者都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表達情境,并在某一時刻擊中用戶和算法的興趣,迎來流量的爆發,此時除了「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要在場」這個經典理論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人設和貨盤可以接住流量,并且轉為持續經營的方法論。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技能,國家職業分類里已經有了「全媒體運營師」等新職業,人社部也把「網絡主播」確定為正式工種,它們都和「電商作者」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有著相互轉化的現象。
從抖音電商的官方口徑可以看出,平臺對于內容供給缺口的判斷,是有預期的,所以在扶持新作者方面,做了相當大的加碼,試圖再造「100個百萬粉絲作者、100個單場破千萬的直播間」。
有很多已經起來的「電商作者」,都是垂直領域的行家,像是在釣魚圈火得不行的天元鄧剛,其實今年才啟動了直播首秀,把漁具賣出了帶貨總榜的第一名,還有曾在景德鎮擺過攤的墨墨,靠著堅持每天高強度直播,成了抖音上最受歡迎的陶瓷類專業主播之一,見證了景德鎮的窯口在五年時間里從不足百家變成了四千多家。
從結果來看,「電商作者」的成功路徑其實非常多元化,既有走紅出圈抓住機會的,也有默默耕耘靠量變引起質變的,對于那些天生擅長用鏡頭去做表達的年輕人相當友好。
抖音電商特意點明貨架電商的GMV增長高于大盤,也是為了向「電商作者」提供即使不在線也能賣貨的新渠道,當每一條視頻生產,都能促進交易機會,內容和生意的雙向奔赴,也就成了理想的長坡厚雪,讓所有人都能得償所愿。
都說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電商作者」這個行當其實就是一片在秋季時漫山成金的曠野。
而且考慮到國內消費市場的供給大于需求將是一個長期背景,作為激發購買興趣、在下單這個臨門一腳上撬動著關鍵部位的杠桿角色,「電商作者」的生態位只會越來越重要。
至少,用好的內容,去換取好的生意,這是一種體面且清白的選擇,就像孫悅推薦伍爾夫寫的那本書里,她說造就自己人生觀的因素之一,就是獲得掙錢的能力,不必為此感到羞恥或者俗氣,因為經濟的獨立才能創造自由的人格:
「因此,我讓你們去掙錢、去擁有一件自己的房間,就是讓你們去面對現實,那種生活一定充滿了活力,不管你能否把它表達出來。」
或許,在才識和專業可被估價的時代,「電商作者」也有機會變成這么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